東北網7月20日電 媒體近日陸續報道了多起無蓋馬葫蘆『吞人』『吞車』問題,很多出事馬葫蘆找不到產權單位,許多讀者疑惑,哈爾濱市馬葫蘆不是全部『上戶口』了嗎,無主馬葫蘆究竟有多少?記者調查得知,由問題馬葫蘆引發的交通事故佔交通事故總數的8%,並且每年以10%的速度遞增,哈爾濱市馬葫蘆管理存在四個『模糊』。
數量模糊。連日來,記者找到規劃、建設、道橋、城管熱線12319等部門,沒有一家能說清全市馬葫蘆的數量。據市檢查井監督檢查辦公室介紹,2004年有關部門曾調查,全市有20萬個馬葫蘆,但無主馬葫蘆數量不清楚,現在這個數字肯定不准確。一是城市道路、住宅小區逐年增多,馬葫蘆也相應增多;二是大中型企業破產增多,企業破產前監管的住宅小區馬葫蘆成了棄管或無人管的馬葫蘆;三是建管未交接的馬葫蘆增多。
產權單位模糊。據市檢查井監督檢查辦公室介紹,哈市馬葫蘆涉及供水、排水、供熱、通信、燃氣等16家單位。業內人士透露,馬葫蘆產權單位不止16家。『吞人』『吞車』馬葫蘆80%是無主馬葫蘆,因找不到產權單位,受害人大都自認倒霉。有關人士認為,哈爾濱市馬葫蘆監管面臨一個嚴肅課題:多家單位監管一個馬葫蘆,經常出現誰管誰都不管,監管體制缺失,滋生了問題馬葫蘆不斷『吞人』『吞車』的事故。
跟蹤問效模糊。本報近日曾三次曝光上海街兩個問題馬葫蘆,在有關部門的追問下,兩個馬葫蘆昨天纔維修補蓋。上海街問題馬葫蘆跟蹤問效為何如此緩慢?城管熱線12319說沒有接到舉報,不清楚具體位置;愛建社區的愛達置業有限公司工程部負責人說,該馬葫蘆是市政檢查井,不歸他們管;建設局有關部門說,該路建管沒交接,還得由『愛建』負責。記者再次找到市檢查井監督檢查辦公室,問題纔得到解決。
追責制度模糊。目前哈爾濱市問題馬葫蘆追責制成了一紙空文,業內人士認為原因是有關追責文件條文規定簡單、追責項目不明確、操作性不強。據市檢查井監督檢查辦公室介紹,哈爾濱市去年11月下發了《關於加強全市城市地下基礎設施檢查井監督管理工作的實施方案的通知》,但12319熱線年初至今接到問題馬葫蘆舉報904起,問題處理後竟無一家產權單位受處罰。對什麼樣的問題馬葫蘆產權單位『給予通報批評、黃牌警告、情節嚴重依法給予行政處罰或在媒體曝光』,沒有具體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