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打探』豬價劇烈波動之源 記者走進『養豬村』夜宿農家探豬情
2007-07-20 09:59:53 來源:東北網-新晚報  作者:張非非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養豬大戶魏大嫂從早忙到晚,喂完豬,就開始打掃豬圈,每天工作10多個小時

  東北網7月20日電 17日上午,記者走進呼蘭區雙井鎮勤勞村這個哈爾濱市著名的『養豬村』,立即聞到空氣裡濃烈的豬糞味。雙井鎮養豬協會會長魏樹江告訴記者,這個村500家農戶,一半以上養豬,平均每家養豬都在50頭以上。

  去年紛紛殺母豬

  當夜,魏樹江、李象國、包玉良等養豬大戶圍坐在記者身邊說,去年上半年,生豬收購價跌到20年來最低點,纔2.2-2.3元/斤,遠低於農戶養豬的保本價,無奈之下,很多農戶流著眼淚連母豬都殺了。

  李象國家是黑龍江省物價局在哈的『生豬價格監測點』,他為記者算筆賬:去年上半年每頭仔豬100元,仔豬養到200斤出欄,需飼料500斤,每斤飼料按最低0.9元算,500斤是450元,加上防疫、小豬病死等成本50元,每頭生豬保本價為600元,2.2-2.3元/斤的生豬收購價,一頭生豬纔賣450元,不算養豬4個月的人工費,純賠150元,養得越多賠得越多。

  呼蘭區畜牧局統計:去年上半年呼蘭區母豬存欄量為35250頭,今年上半年為22793頭,同期母豬存欄量減少35.34%。

  凌晨4時就乾活

  18日凌晨4時,記者隨魏樹江夫婦起來喂豬。

  魏樹江家養了200頭豬,喂豬的活兒很繁重。記者看見魏樹江在粉碎飼料,就幫他乾最輕松的活兒———撮飼料,彎腰撮了20多鍬後,就感到腰發酸,10多分鍾後就累得直不起腰來。每天喂豬的500斤飼料,粉碎後要拌魚骨粉等添加劑,要摻打蟲藥,都是這樣一鍬鍬、累計上千鍬撮出來的。記者看見魏樹江夫婦隨後跳進豬圈加飼料、清掃豬糞、噴消毒劑,兩人忙乎3個多小時纔忙完生豬的『頭頓餐』。日復一日,每天勤勞村的養豬戶都要這樣忙3次。

  沒信息不敢養豬

  18日9時,記者看見,走村串屯收購生豬的村民郭顯彪給村裡帶回一條信息:大眾肉聯、義利等屠宰廠的生豬收購價,從17日晚上的7.1元/斤漲到18日早晨的7.2元/斤了。『專職收豬人』郭顯彪連夜跑到10多公裡外的呼蘭區另一個鄉鎮,以低於收購價的價格收購了50多頭生豬,轉手賣給屠宰廠。

  記者走訪時了解到,養豬戶普遍文化低,對生豬價格走勢缺乏預測能力,導致在去年豬價大跌時紛紛殺豬,而今年生豬價格一路高漲時又不敢及時補欄。養豬協會會長魏樹江透露,勤勞村最近尚有1/4至1/3的養豬戶因懼怕生豬價格已經漲得『太高』而空欄,『最近新華社播報的信息裡面的農業專家講,肯定要吃一年多高價肉,村裡這些空欄的養豬戶纔敢買高價仔豬補欄。』

  養豬農戶有『五盼』

  魏樹江代表雙井鎮養豬協會表示,養豬農戶一盼能獲得低息貸款,春貸秋還;二盼政府出臺『母豬補貼』政策,母豬多生豬纔多;三盼『信息下鄉』,每當豬肉價格劇烈波動,其實養豬戶與市民是同時吃虧;四盼『科技下鄉』,免費疫苗啦,消毒水啦,養豬戶最急需這些。雙井鎮主抓農業副鎮長喬井文補上第五個盼望:政府對農民養豬實行保護政策,在市場激烈波動影響市民吃肉時,實行保護價收購,鼓勵農戶多養豬。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