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解析近3年全市『工業企業50強排行榜』
2007-07-23 16:16:46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楊興文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7月23日電 『我們有一個「雀巢」就行了』,這是許多縣(市)領導發出過的感嘆。

  工業經濟是縣域經濟的晴雨表。透過近3年『工業企業50強排行榜』,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縣域經濟發展需要?造『強企』。

  2006年全市工業企業50強排行榜中,共有雙城、阿城等8個縣(市、區)的12家企業和9家企業,分別入圍『銷售收入50強』和『納稅50強』企業行列。

  強中自有強中手

  2004年至2006年,各縣(市、區)入圍全市工業企業銷售收入50強企業分別為13戶、11戶和13戶,強企數量穩定,但競爭強度不斷加大。

  2004年至2006年,『銷售收入50強』排名最靠前的是『雙城雀巢』,銷售收入分別為24.5億元、21.4億元和18.3億元,排名分別為第5、第7、第9位。

  2004年,『50強』排名最低的是阿城『鋼飛水泥』,銷售收入2.03億元,名列第48位。2005年排名最低的是尚志『帽鋼』,銷售收入2.51億元,名列第48位。2006年,排名最低的是47位的雙城『娃哈哈』,銷售收入已達到2.89億元。雖是第四十七八名的爭奪,但門檻已抬高了三五千萬元。

  競爭同樣『慘烈』的,是『納稅50強』的評選。

  2004年至2006年,各縣(市、區)進入『納稅50強』的企業分別為10戶、8戶和9戶。其中,雙城雀巢從2004年的3.3億元稅金、排名最高的第4位,逐漸降低到去年的1.17億元稅金、排名第14位。而阿城『松江鉬業』,已從2004年0.77億元稅金,增至去年的1.7億元稅金,排名由當年的第14位昇至最高的第10位。

  2004年到2006年,各縣(市、區)進入『納稅50強』排名最低的企業,分別是阿城『哈爾濱鍋爐廠平山分廠』(第49位)、阿城供電局(第47位)和『賓州水泥』(第44位),但稅金已從『平山分廠』的1679萬元,上昇到『賓州水泥』的2773萬元,兩者相差已達千萬元。

  地方財政靠強企

  各縣(市、區)入圍『納稅50強』的企業,都是當地的納稅大戶,有的甚至是地方財政的『一根擎天柱』。任何一強打噴嚏,地方財政都會感冒。

  以雙城『雀巢』為例,2005年和2006年兩年稅金之和,幾乎與2004年持平。如果不出意外,雙城『雀巢』的年稅金可望在4億元上下。那麼,雙城市2006年的財政收入就遠不止5.6億元。

  『葵花藥業』是五常市的財政支柱,稅金幾乎佔這個市財政收入的1/3。『葵花藥業』近三年年平均納稅額為0.96億元,如果與其年平均銷售收入的4.68億元相比,『葵花藥業』是全市『納稅率』最高的企業之一。

  阿城區(市)一直以『全省第一縣』自居,底氣還在於工業。2004年,阿城入圍『納稅50強』的企業有4戶,分別是『松江鉬業』、『西林阿鋼』、『龍滌』和『哈鍋平山分廠』,共納稅1.17億元。2005年,阿城又有『松江鉬業』、『西林阿鋼』和『供電局』入圍,共納稅2.39億元。去年,阿城雖然僅有『松江鉬業』、『西林阿鋼』進入『納稅50強』,但其稅金總額卻達到了2.5億元。3年納稅額分別佔當年財政收入的23.4%、39.8%和37%。

  強縣要培植強企

  從縣域經濟的角度出發,工業50強排行榜是『龍頭企業』間的強強對話,做大做強縣域經濟出路在於培植強企,尤其是『財政和農民雙增收』的產業化龍頭企業。

  2004年,雙城市進入『銷售50強』的企業是『雀巢』和『娃哈哈』,去年又新增了一家『大慶油田南江公司』。同時,『南江公司』當年就以0.89億元的稅金跨入『納稅50強』。正是由於這些強企的存在和發展,纔堅定了雙城在全省率先進入全國百強縣的決心。

  2006年賓縣縣域經濟發展是全市最快的縣份,同樣得益於『強企立縣』戰略。3年來,這個縣先後有『松銅實業』、『華龍面業』和『賓州水泥』入圍『銷售50強』,2006年又有『松銅實業』和『賓州水泥』入圍『納稅50強』。

  2004年,呼蘭有『黑龍江正大』、『新紅鋼』和『聖泰藥業』入圍『銷售50強』。2005年,『聖泰藥業』退出,2006年『新紅鋼』退出。而縱觀3年的『納稅50強』,始終不見呼蘭的企業,呼蘭強區之夢尚待時日。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