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27日電 記者從黑龍江省防汛抗旱指揮部了解到,6月份以來,由於我省東北部及局部地區高溫少雨,甚至長時間連續無雨,發生了歷史罕見的夏旱連伏旱,全省有58座小水庫乾涸,當前旱情正在急劇發展擴大。截至7月25日,全省受旱面積達3220萬畝,重旱面積達1713萬畝,絕產面積達111萬畝。
主汛期極度少雨
截至25日,全省受旱面積由10天前的2210萬畝增加到3220萬畝。東部三江平原受旱面積達1997萬畝,受災最重的集賢縣絕產面積達50萬畝,樺川縣絕產面積達32萬畝。
由於乾旱,農作物營養生長提前結束,受旱的大豆植株矮小,過早開花到頂,下部葉片和豆莢已經乾枯,只剩頂部兩三個豆莢;玉米植株因旱過早抽雄,但沒有及時出穗,雌雄不同期無法授粉而絕產;馬鈴薯結薯只有兩三個,綠秧變黃枯,結實停止生長。
乾旱發展迅猛
受高壓控制,從6月初至7月下旬,我省東部的『四市二局』連續50多天乾旱少雨。三江平原地區7月份降雨與歷年同期相比,少75%至100%,為有記錄以來最低。
由於少雨,導致缺?十分嚴重,地塊乾土層達20厘米以上,是三江平原在汛期從來沒有發生過的現象。
螞蟻河、倭肯河、呼蘭河等中小河流斷流。湯原縣23條河流有14條斷流。松花江佳木斯段水位比歷史同期最低水位還低0.33米,導致松花江下游沿江灌區提水困難,只能采取部分開泵、輪灌、補水井補水等辦法力保水田。
松花江佳木斯段26日8時水位為73.34米,為有記載以來的7月26日當天的最低值;流量為782立方米/秒,也是記載以來的7月26日當天的最小值。
非旱區大旱歷史罕見
當前,全省有36個縣市(區、局)發生旱情,其中依蘭、雙城、樺南、湯原、樺川、佳郊、同江、富錦、集賢、愛輝、遜克、訥河12個縣(區)受旱面積接近或超過100萬畝。三江平原抗旱工程基礎條件差,屬雨養農業區,除水田有少量補水井外,其它抗旱水源工程非常少,在缺少水源條件下,實施應急抗旱措施困難大。
據氣象部門預測,7月底之前,我省東部地區仍無明顯降雨過程,旱情將進一步發展,絕產面積繼續增多,災情加重。目前,中西部地區旱象開始抬頭,齊齊哈爾、大慶、綏化、哈爾濱等地溫度達32攝氏度至36攝氏度,如果持續高溫,全省受旱面積將急劇擴大。
各地全力抗旱
7月14日,省政府在佳木斯市召開了三江平原『四市一局』抗旱緊急會議,對抗旱工作進行了緊急部署。佳木斯市於7月25日啟動二級橙色抗旱應急預案,舉全市之力進行抗旱。樺川縣大打抗旱水源井,10天內打『對口抽』1000眼。
7月以來,全省新打抗旱機電井2884眼,投入機動抗旱設備8.4萬臺(套),出動機動運水車輛15.3萬輛,抗旱澆灌面積820萬畝。
三江平原四市采取飛機、火箭、高炮聯合作業,多點聯合作業,加密作業頻次等方式進行人工增雨,盡最大努力緩解旱情。同時,采取跨流域、跨部門調水等方式抗旱。鶴崗市從細鱗河水庫向梧桐河灌區補水,並開挖6條引渠,從梧桐河、北大嶺等塘壩調水入石頭河流域應急抗旱。同時,旱田采取白龍灌、噴灌等方式力保經濟作物和瓜菜,大田噴施抗旱保水劑保水。蘿北縣撥款60萬元,緊急購置5.6噸『旱立停』抗旱劑,免費分發給農戶。水田采取輪灌、補水井補水和配水制度,推行水田節水灌溉技術,最大限度利用有限水資源,緩解水田用水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