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甘將熱血沃中華 紀念抗日女英雄趙一曼
2007-07-28 06:33:12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林曉蕾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抗日戰爭爆發後,趙一曼把自己置身於中國人民大革命的旋渦裡,在同階級敵人和民族敵人的殘酷斗爭中,經受住了種種殘酷考驗。她從事過公開斗爭,做過黨的秘密工作,又根據黨的需要拿起武器同日本侵略者浴血奮戰,給階級敵人與民族敵人以沈重打擊。趙一曼為黨領導的中國革命和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光榮獻身時,年僅31歲。趙一曼是頑強勇敢的無產階級戰士,是東北抗日女英雄。

  在第80個建軍節來臨之際,記者聯系到了在四川大件運輸公司工作的陳紅——趙一曼的長孫女,她向記者講述了奶奶短暫而又壯麗的傳奇人生。

  封建家庭的叛逆者

  趙一曼,1905年出生在四川宜賓,原名李坤泰,學名李淑寧,參加革命後改名李一超,參加東北抗日聯軍後化名趙一曼。陳紅說,奶奶出生在一個封建地主家庭,是父母8個子女中最小的女兒。按照常理,出生在天府之國的小地主家庭,趙一曼完全可以走另外一條人生道路:穿綾羅綢緞,什麼都不乾,一輩子安逸舒適。但她卻走了一條當時許多人都不理解的路。

  趙一曼十多歲時,封建禮教、封建習俗仍然牢固地統治著鄉村。一向被封建禮教束縛的母親要給小一曼裹小腳、穿耳眼,趙一曼堅決反對。她特意當著眾人的面洗腳,用自己一雙自由長大的腳向封建習俗示威。母親氣得打她,但趙一曼寧死也不穿尖尖鞋,既不裹腳也不穿耳朵眼。母親恩威並施也毫無效果。

  趙一曼不斷接受新思想,懂得了不少革命道理,逐步了解了中國社會。她想把思想付諸實踐,有著強烈的革命願望,最終她成了封建地主家庭的叛逆者。1925年,趙一曼和母親一起度過了最後一個春節,然後背起行李,帶著衝破封建牢籠的勇氣離開了家。

  巾幗不讓須眉

  『五·四』運動期間,趙一曼受到革命思想影響。1924年,趙一曼的大姐夫鄭佑芝介紹她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1926年夏,趙一曼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她與同學陳達邦結婚。 1932年春,她被派到東北地區工作,先後在奉天(沈陽)、哈爾濱領導工人斗爭。1934年7月,趙一曼赴哈爾濱以東的抗日游擊區,任珠河中心縣委委員,後任珠河區委書記。1935年秋,她兼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一師二團政委,被戰士們親切地稱為『我們

  的女政委』。

  日本侵略軍對共產黨的游擊區深為恐懼,幾乎是年年圍剿。1935年秋,日軍又糾集了大批偽軍向我游擊區進攻,推行滅絕人性的『三光政策』。1935年11月的一天黎明,趙一曼和游擊區某團的戰士們被敵人包圍在一個山溝裡。趙一曼和該團團長王惠同率領戰士們和敵人浴血奮戰了一天,夜幕降臨時,他們決定突圍。趙一曼對團長說:『我帶一班掩護,你領部隊和傷員突圍。』王惠同說:『這怎麼行,你是女同志,我掩護……』趙一曼嚴肅地說:『什麼男的女的,女同志就不能打掩護?快!你有責任把部隊帶出去!』團長帶領部隊衝了出去,趙一曼帶人完成了掩護任務,在轉移的時候,又和少量敵人遭遇,趙一曼大腿受槍傷。

  1935年11月22日,趙一曼和三名同志在珠河縣第三區春秋嶺附近的一個農捨裡養傷。敵密探得到消息後,立即帶著一群全副武裝的偽軍包圍了農捨,雙方展開激烈戰斗。趙一曼左手腕被打穿,因流血過多昏迷過去,不幸被捕。

  

  英雄的最後斗爭

  日軍為了從趙一曼口中獲取有價值的情報,在對她進行了簡單治療後,連夜進行了嚴酷的審訊。

  面對凶惡的日軍,將生死置之度外的趙一曼忍著傷痛怒斥日軍侵略中國以來的種種罪行,她堅定地說:『我的目的,我的主義,我的信念,就是反滿抗日。』趙一曼沒說出一點有關抗聯的情況。

  1935年12月13日,趙一曼傷勢嚴重,生命垂危,日軍為得到重要口供,將她送到哈爾濱市立醫院進行監視治療。負責看守趙一曼的警察董憲勛與女護士韓勇義被趙一曼的愛國主義精神所感動,幫助趙一曼逃離日軍魔掌。

  幾經輾轉,趙一曼到了阿城縣境內的金家窩棚董憲勛的叔叔家。1936年6月30日,趙一曼在奔往抗日游擊區的途中不幸被追捕的日軍趕上,再次落入日軍的魔掌。

  趙一曼被帶回哈爾濱後,凶殘的日本軍警對她進行更加嚴酷的刑訊,但她始終堅貞不屈。日軍知道從趙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報,決定把她送回珠河縣處死『示眾』。1936年8月2日,趙一曼被押上去珠河的火車,她知道日軍要將她槍斃。此時,她想起了遠在四川的兒子,給兒子寫了一封催人淚下的遺書。

  陳紅說,為了紀念奶奶,父親曾找人題寫了一幅字,就是奶奶當年寫的《濱江抒懷》:『誓志為人不為家,跨江渡海走天涯。男兒豈是全都好,女子緣何分外差?未惜頭顱新故國,甘將熱血沃中華。自由黑水除敵寇,笑看旌旗紅似花。』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