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30日電 7月15日,《京劇<紅燈記>的故事原型在我省發現》被媒體刊發後,引起了廣大讀者濃厚的興趣,許多人打來電話發表自己的意見。
17日,省政府辦公廳辦公自動化處調研員、曾對這個問題進行過多年研究的王曉兵先生給記者打來電話,發表了不同的看法。
他告訴記者,有關《紅燈記》發生地的說法很多,這些年先後出現過吉林說、五常說、龍江說等,這些說法缺少依據,都有牽強附會之感,而且使問題變得更加撲朔迷離。其實,要弄清這個問題也並不是很難,那就是要忠實於原著。『由於《紅燈記》是一個文藝作品,其發生地點的推測,只能作為故事的背景,並且一定要尊重原作者的意見。』
那麼,《紅燈記》的故事究竟發生在哪裡呢?
現代京劇《紅燈記》如是說
王曉兵告訴記者,1965年2月,《紅旗》雜志第二期首次發表了由翁偶虹和阿甲根據上海愛華滬劇團同名滬劇劇本改編的京劇現代戲《紅燈記》劇本。這個劇本對《紅燈記》故事的背景和發生地點,做了如下交待:
第一場『救護交通員』,交待了故事的背景和地點:『抗日戰爭時期一個深秋之夜。東北龍潭車站附近鐵路扳道處。』
劇中人李玉和的第一個唱段:『手提紅燈四下看,北滿派人到龍潭。時間約好十點半,等車就在這一班。』
第二場『接受任務』中,交通員交待任務時的一句臺詞:『我是……北滿……派來的交通員,這是一份……密電碼,快……快把它傳送北山游擊隊……』
鳩山唱:『鐵騎踏遍松花江,好把骷髏盛酒漿。』
第五場『痛說革命家史』。李玉和:『懂!三江四省就數我閨女好啊!』(其中的『三江』指黑龍江、松花江和烏蘇裡江,『四省』指當時東北的行政區劃)
第六場『赴宴斗鳩山』。鳩山的臺詞:『好不容易見面啦,你還記得吧,想當年咱們在哈爾濱老毛子鐵路上混飯吃的時候……』
從現代京劇《紅燈記》公開發表的第一個劇本中可以看出:《紅燈記》的故事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東北的北滿(即黑龍江省),故事發生的地點是『龍潭車站』。但是,在黑龍江省並沒有『龍潭車站』這個地名。『龍潭』在哪裡呢?
電影《自有後來人》如是說
現代京劇《紅燈記》是根據電影劇本《自有後來人》改編的。1962年9月,《電影文學》第九期刊登了電影文學劇本《自有後來人》(又名《紅燈志》),作者是沈默君和羅靜。電影文學劇本《自有後來人》,清楚而又明確地交待了故事的發生地點和背景。
電影劇本《自有後來人》的第一場第三景交待了故事發生的地點是『龍潭車站』。劇本第二場第一景,兩次交待了故事發生的地點是『龍潭城』和『龍潭車站』。
劇本的第一場『紅燈』的第四景,寫到我黨地下工作者李玉和與王警尉(王連舉,『警尉』偽滿官名)接頭時的對話:
王警尉吸著煙,悄聲地問:『沒來?』
李玉和搖搖頭。
王警尉聲音壓得很低:『在哈爾濱給卡住了?』
劇本的第一場『紅燈』的第五景,通過日本憲兵隊隊長鳩山的臺詞,直接說出了故事發生的具體背景:
鳩山放下電話,緩緩地說:『這個跳車人,是共產黨北滿機關的交通員!他身上有一本非常重要的密電碼。』『這密電碼是送給北山游擊隊的,游擊隊有了電臺,就等著這本密電碼。』『哈爾濱司令部要我們劫住這本密電碼。我們當然不能讓這份密電碼落到游擊隊手中。』
1963《電影文學》第九期刊登了《自有後來人》的電影劇照,注解寫到:『影片是描寫東北鐵路工人抗日斗爭的故事。李奶奶、李玉和與李鐵梅——本來不同姓的三代人,為了保衛黨的重要
文件,在獄中向敵人進行堅決的斗爭。』
以上可見,《紅燈記》的原作——電影《自有後來人》是以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東北抗日聯軍的抗日斗爭為背景的,故事發生在黑龍江省哈爾濱以北的地區。但是,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以北並沒有『龍潭城』和『龍潭車站』這個地名。『龍潭』在哪裡呢?顯然,《紅燈記》故事中的『龍潭城』和『龍潭車站』是作者虛構的。
文藝評論者如是說 1962年《電影文學》第十二期在『讀者欄』中刊登了沈鴻鑫、陸稼林的文章——《試談<自有後來人>的不足之處》。文章對《紅燈記》的原作《自有後來人》發生的時間和創作背景作了如下分析:『《自有後來人》寫的是抗日戰爭時期東北地區的革命斗爭。根據劇本提供的線索,大概是在1938年左右(1923年京漢鐵路大罷工時,李鐵梅纔兩歲,而現在她已是個十七歲的少女了)。』
王曉兵認為,『沈鴻鑫、陸稼林的文章,為我們分析《紅燈記》故事發生的背景、地點和時間提供了重要依據。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一、《紅燈記》是發生在東北的故事。二、《紅燈記》故事發生的時間是在1938年。』
『第一鐵梅』雲燕銘如是說
據王曉兵介紹,1962年,哈爾濱市京劇院根據電影文學劇本《自有後來人》改編了現代京劇《革命自有後來人》,編劇史玉良、王洪熙、於紹田,導演史玉良,由著名京劇演員雲燕銘扮演李鐵梅,梁一鳴扮演李玉和,趙鳴華扮演李奶奶。由於雲燕銘是現代京劇《紅燈記》中李鐵梅的第一個扮演者,她被人們稱為中國現代京劇『第一鐵梅』。此劇公演一百多場,深受廣大觀眾的歡迎。
王曉兵當年采訪中國文聯全委、黑龍江省京劇院首席顧問雲燕銘時,雲燕銘介紹,根據周總理的指示,為了改好、演好這出現代京劇,當年,劇組還到過北安、龍鎮、黑河等地體驗生活。編導和演員們不僅與鐵路工人同吃、同住、同勞動,還詳細了解了當地人民的風土人情、生活習慣,如服飾、土炕等等。在體驗生活過程中,他們了解到了在日本帝國主義統治時期東北人民的苦難生活,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北抗日聯軍的斗爭歷史,以及地下工作者和革命群眾的『反滿抗日』活動。一位老鐵路工人還把一盞偽滿時期用的方形鐵路信號燈,送給劇組作道具。
根據雲燕銘介紹的史料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哈爾濱市京劇院在改編現代京劇《革命自有後來人》時,是以黑龍江省的北部地區作為故事發生地的。王曉兵認為:《紅燈記》中的『龍潭』與黑河市的龍鎮諧音(在北安——黑河鐵路線上,現屬五大連池市),龍鎮很可能是《紅燈記》故事地點的原型。
結論:發生地應在北安附近
通過對電影《自有後來人》到現代京劇《革命自有後來人》和樣板戲《紅燈記》的創作過程研究,王曉兵先生得出如下結論:《紅燈記》的故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東北人民進行革命斗爭的歷史縮影,是以1938年東北抗日聯軍北滿部隊進行西征這一歷史事件為背景,以中共北滿省委地下交通員送密電碼為線索,反映鐵路工人一家三代人獻身抗日斗爭的文學作品,發生地應在北安附近,具體有可能是龍鎮。
一、《紅燈記》展現的是中國共產黨領導東北人民進行革命斗爭的歷史縮影。電影劇本《自有後來人》提供的線索,提供了李玉和一家的經歷:1910年左右,李奶奶的丈夫李師傅曾在『奉天府東清鐵路當燒油工』(東清鐵路即東北的中東鐵路,奉天府即沈陽市)。1918年以後,中東鐵路(南滿)被日本強佔,李師傅一家遷居關裡,在鄭州江岸機務段當檢修工。李師傅身邊有兩個徒弟,一個是張玉和,一個是陳志興(鐵梅的父親)。1923年2月(民國十二年),京漢鐵路工人在鄭州成立總工會,號召全線工人罷工。在罷工斗爭中,李師傅和鐵梅的父親英勇犧牲了,當時鐵梅纔兩歲。在革命斗爭中,李奶奶、張玉和和陳鐵梅三個不同姓的三代人,組成了新的革命家庭(均改為姓李),又闖了關東。在1931年『九一八』事變前,李玉和在哈爾濱以鐵路工人的身份為掩護從事地下革命工作。到1938年,李鐵梅正好17歲。李奶奶一家相繼生活在沈陽和哈爾濱,這兩個城市曾經是中共滿洲省委的所在地,從而證明:《紅燈記》反映的是中共滿洲省委領導東北人民革命斗爭的歷史。
二、《紅燈記》描寫的是以1938年東北抗日聯軍北滿部隊西征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為背景的故事。故事發生的地點是在哈爾濱以北的鐵路沿線,即北滿地區。1938年深秋,日軍對中國共產黨在松花江下游的三江平原地區建立的抗日游擊區進行了瘋狂的『三江大討伐』。為粉碎敵人的大討伐,中共北滿臨時省委決定北滿抗聯部隊進行西征。於是,北滿抗日聯軍的六軍和三軍部隊從下江地區,翻過小興安嶺,西征到松嫩平原開闢新的抗日游擊區。為配合這次軍事行動,中共北滿省委派交通員將密電碼送給地下交通站,再轉送給在黑河、綏化地區堅持武裝斗爭的抗日聯軍游擊隊。《紅燈記》的創作具有歷史的真實性。
三、密電碼是貫穿《紅燈記》故事的一條線索,敵我雙方圍繞密電碼展開斗爭。由於出了叛徒,敵人獲得了線索。我地下交通員乘火車從哈爾濱到地下交通站的途中,被敵人追捕打傷。由於王警尉的叛變,使李玉和與李奶奶暴露身份。日本憲兵隊隊長鳩山原是中東鐵路哈爾濱鐵路醫院的外科醫生,曾給鐵路工人李玉和看過病。鳩山利用『舊相識』請李玉和『赴宴』,企圖收買李玉和。李玉和經受了敵人軟硬兼施的考驗,誓不投降。李玉和與李奶奶在監獄壯烈犧牲。敵人企圖『放長線,釣大魚』,把李鐵梅放回家。李鐵梅繼承革命遺志,與敵人進行了殊死的斗爭,在人民群眾的支持下,終於將密電碼送交抗日游擊隊,完成了任務。『東北抗聯交通員機智勇敢、英勇獻身的故事,地下工作者在監獄裡寧死不屈的故事,在黑龍江省群眾中早已廣泛流傳。偽滿時期北安監獄是該地區最大的監獄,可設想李玉和與李奶奶就犧牲在北安監獄。』
四、黑土地孕育了革命的文藝工作者,為他們創作《紅燈記》提供了豐富的生活素材。《紅燈記》的原作者沈默君在北大荒生活多年,黑龍江和東北的歷史為他創作《紅燈記》提供了生活的源泉。雲燕銘等為把《紅燈記》搬上京劇舞臺,塑造了現代戲《紅燈記》中的英雄形象,付出了辛勤的勞動。因此,《紅燈記》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而且是黑龍江的寶貴財富!
『《紅燈記》不僅反映了黑龍江人民的斗爭歷史、民族精神和革命氣概,也凝聚了生活在黑龍江省的作家和藝術家們的勞動和心血。如何利用安——黑河鐵路線上(現屬五大連池市),龍鎮很可能是《紅燈記》故事地點的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