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劇《智取威虎山》和電視連續劇《林海雪原》,可謂家喻戶曉,這兩部作品的主人公、剿匪英雄楊子榮在一代中國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80周年即將到來之際,記者來到了海林市楊子榮紀念館參觀拜謁,深切緬懷這位革命英烈。
楊子榮,原名楊宗貴,1917年出生在山東省牟平縣(現煙臺市牟平區)城南一個叫峽河的小山村。1943年,在家鄉抗日戰爭最艱苦的時候,他毅然參加了村裡的民兵組織。1945年,他以『楊子榮』的名字報名參加了紅軍。1946年1月,楊子榮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46年2月,楊子榮隨部隊駐紮在牡丹江市西邊的海林鎮。
一人勸降400土匪
有關楊子榮勸降土匪的故事堪稱經典,記者采訪了中共黑龍江省委政法委研究室調研員張望朝。張望朝前不久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中講述了楊子榮的剿匪故事。
據張望朝介紹,當時牡丹江一帶到處都是土匪武裝,由於土匪橫行,各地交通中斷,人民遭受屠殺搶奪,苦不堪言。根據上級指示,楊子榮所在部隊的主要任務,就是消滅牡丹江地區的土匪武裝。
杏樹村是位於牡丹江北部的一個山村,這裡當時集結了從各處逃竄來的土匪400多人,他們憑借村子的有利地形和村周圍高大的土牆,與剿匪部隊對峙。1946年3月22日,攻打杏樹底殘匪的戰斗打響,楊子榮帶領尖刀班衝在最前面。炮火聲中,敵方陣地和村子裡立刻濃煙滾滾,村子裡婦女小孩的哭喊聲不斷。如果再打下去,雖然能把土匪消滅掉,但村裡的老百姓也將遭受更大的損失。在炮擊的間隙,楊子榮揮舞著白毛巾,決定勸降土匪。
面對著匪徒的槍口,楊子榮毫不畏懼,他向匪徒們宣講共產黨救國救民及對待降兵的方針政策,許多土匪開始動搖。但為首的土匪頭目許大虎、王洪賓二人叫囂著『誰投降就槍斃誰』,並威脅楊子榮,如果再『散布謠言』就當場槍斃了他。然而楊子榮依舊沈著應對,向土匪們搞起了『攻心戰』,最後土匪們紛紛把槍扔到楊子榮的腳下。就這樣,一場血戰被楊子榮的勇敢舉動化解了。
足智多謀力擒『座山雕』
1946年冬季,經過近一年的剿匪戰斗,大股土匪已基本被消滅,只剩少數殘餘的匪首和頑匪還躲藏在深山老林裡,其中國民黨東北先遣軍二縱隊司令張樂山及其手下的匪徒就是一股頑匪。張樂山外號叫『座山雕』,老謀深算,詭計多端,在匪徒中頗有聲望。這些匪徒時常出沒山林,搶掠百姓,無惡不作。團裡決定,由楊子榮帶領5名偵察員,組成一支剿匪小分隊,搜尋『座山雕』的匪窩,並待機剿滅。
1947年1月26日,楊子榮等人經過一翻周折,終於與土匪接上了頭。經過『座山雕』的反復考驗,楊子榮取得了『座山雕』的信任。期間,楊子榮也摸清了匪巢一帶的地形、兵力情況等。同年2月6日晚,『座山雕』接受了楊子榮的建議,准備到吉林投靠國民黨部隊,並把全體匪徒25人集合起來,交給楊子榮帶領。楊子榮把敵人引入海林北面蛤蟆塘附近共產黨軍隊布下的包圍圈,『座山雕』等25人全部被俘。
英雄31歲血灑海林
楊子榮生前的戰友李玉江向記者講述了令他心痛的回憶。1947年2月20日,楊子榮接到任務,這次是負責清剿在海林北部梨樹溝一帶活動的漏網殘匪。
經過幾天的偵察,楊子榮和幾個偵察員在一個叫鬧枝溝的地方,發現了土匪窩藏的地點——一座冒著炊煙的『馬架房子』。在確定他們沒有被土匪發現以後,楊子榮和幾個偵察員一齊向房內猛撲過去,大喊一聲:『不許動,舉起手來!』慌亂中有土匪開了槍,楊子榮也扣動匣槍扳機,可能是天氣太冷,槍針受凍,槍沒有打響,這時,從屋裡射出一顆子彈,正好打中楊子榮的胸膛。
隨後,土匪被消滅了,但英雄楊子榮卻倒下了,這一天是1947年2月23日,楊子榮犧牲時年僅31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