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家裝市場龐大產業隊伍混戰一處誰來整編
2007-08-01 13:31:54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陳寶林 吳利紅 孫佳薇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8月1日電 題:家裝市場龐大產業隊伍混戰一處誰來整編

  這是一支龐大的產業隊伍,在哈爾濱有經營實體四五千家,從業人員數以十萬計;這又是一個極其復雜的勞務群體,暗藏著『潛規則』、『宰客術』,法規滯後,管理缺失,導致糾紛不斷——

  哈爾濱市民李先生買了一套房子後想裝修,卻不知找誰好。找正規家裝公司,覺得收費太貴,去街上找零工,又怕質量得不到保證。諮詢了幾家裝修公司,相互間報價相差很大。這讓他左右為難。

  李先生的這種顧慮,其實也正是許多市民在裝修時表現出的一種共同心態。其根源,是當前家裝市場無序發展、惡性競爭的無奈現狀。

  5千家公司+5萬『游擊隊』分食家裝市場大蛋糕

  在哈爾濱市一家新入住的小區內,裝修活動正進行得如火如荼。在進進出出的裝修工人當中,有身穿印著『某某裝飾』制服的公司人員,也有一些從街上找來的臨時工。然而在業主們眼中,這些人都是『搞裝修的』。若說差別,只不過收費有多有少。

  據哈市室內裝飾協會估算,哈市的家裝公司數量接近5000家,上規模、經營比較活躍的有1000家左右。這些公司大多在工商部門注冊,有固定的辦公場所、設計人員、施工隊伍及一定的管理經驗。除此之外,還有一支龐大的街頭家裝大軍。他們大多分散在馬路邊,舉著『貼磚』、『刮大白』、『木工』等牌子等待僱主上門,還有一些人則平時各乾各的,有活兒就湊在一起。如果說裝修公司是『正規軍』,那麼,這些零散的家裝勞務就好比是『游擊隊』,人數少說也在5萬以上。

  據了解,哈市家裝業興起於上世紀九十年代末,隨著住宅商品化,成為一個有著巨大利潤空間的朝陽產業。許多人瞄准了這個商機,招兵買馬成立公司搞裝修,一些城裡的下崗人員、進城農民工也參與進來,幾個老鄉湊到一塊,拿著錘子、鋸子到大街上接活兒,照樣不少賺錢。

  業內人士估算,近兩年,哈爾濱市每年竣工的商品住宅都在200萬平方米左右,新進戶居民至少3萬多戶,如果按每戶裝修花費5萬元計算,也有近20億元的市場份額。這吸引各路人馬一哄而上,家裝隊伍由此日益龐大。

  記者在南崗區會展中心幾個樓盤附近看到,一些裝修公司的宣傳員在售樓處門前散發傳單,其中有幾個學生模樣的年輕人。談話中了解到,他們是某中專畢業的學生,幾個人合伙兒成立了一家公司,由於初來乍到,還沒攬到活兒。

  誠信缺失人纔匱乏惡性競爭給行業發展蒙上陰影

  隨著家裝市場爭奪的日趨激烈,一些不規范的經營行為引發了許多糾紛,損害了行業整體形象。來自消協的信息顯示,家裝方面的投訴正呈逐年上昇勢頭,涉案金額多,處理難度大。

  李先生家在裝修時,通過工頭找了幾個人。包工包料,收費挺低。但收工後沒多久他就發現,櫃子開裂了,地板也鼓了起來。檢查後發現,由於鋪裝時沒仔細測量,釘子打在了供水管上,只有拆了重鋪纔行。李先生打電話找那幾個施工人員,對方一開始說負責,後來乾脆不接電話了。對此李先生毫無辦法,因為當初連合同都沒簽。

  裝修『游擊隊』讓圖便宜的業主交了不少學費,然而一些正規裝修公司的施工質量也很難讓人滿意。近日,一位市民就遇到這樣一件事兒:他與一家小有名氣的裝修公司簽了裝修協議。在施工時就發現工人活兒做得很粗糙,交付使用後不久,就發現衛生間牆磚不斷脫落。經過與裝修公司交涉後,對方退回了部分裝修費用。事後他了解到,原來正值旺季,裝修公司活兒乾不過來,就把一部分活兒低價轉包給了『游擊隊』,這種行為在業內也屢見不鮮。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雖然許多家裝公司已經意識到誠信經營的重要性,但在『魚龍混雜』的局面下,許多企業還是不能煞下心來做好自己的品牌,急功近利思想嚴重。有的合同文本不規范,暗藏不平等條款;有的采購材料以次充好,收取回扣;還有的在工程結算時謊報測量面積、重復報價……這都讓業主疑慮重重。

  專業人纔匱乏,也是困擾家裝企業的一個重要因素。按有關規定,要成立一個家裝企業,在人員配備上至少要『有室內裝飾施工初級執業資格或相應的技術負責人,室內裝飾(或相近專業)建築結構、電氣、概預算等專業技術人員不少於1人。』但許多家裝公司的人員都未經過專業培訓,有些是臨時僱來的農民工。

  多頭管理法規形同虛設行業協會缺乏影響力境地尷尬

  近年來,整頓家裝市場的呼聲一直就沒停止過。

  建築裝飾行業專家趙興武認為,家裝企業無序經營與惡性競爭,不但損害了消費者的權益,也是對整個裝飾行業的傷害,必須引起高度重視。首先,家裝企業要守法經營,誠信為本,加強自身隊伍管理,在服務、價格、人員培訓等方面規范化運行,努力打品牌,實行差異化經營,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只有這樣,纔能發展壯大,爭得更大的市場份額。

  早在2001年11月,建設部就要求加強裝飾裝修行業工人技能培訓,並委托中國建築裝飾協會編制建築裝飾行業職業技能崗位標准、鑒定規范、試題庫和培訓教材,並提出了工作要求。如果從業人員持證上崗,『家裝游擊隊』就沒有生存之地了。然而由於人員流動性大、文化程度低、企業不合作等原因,這項措施遲遲得不到落實。

  按有關規定,家裝公司在進行工商注冊時,還應取得相應的施工資質,但這一規定並未得到真正執行。裝修公司數量飄忽不定,旺季突然遍地開花,市場不好時又自生自滅。業內人士認為,主要就是門檻兒太低,誰都能進來,於是短期行為盛行,惡性競爭。有些裝修公司充其量就算得上一個中介機構,從市場上攬到活兒,再找人來乾。

  黑龍江潤恆裝飾公司是一家規模較大的家裝企業。公司總經理關潤柏對記者說:規范家裝行業,政府和行業協會都應該發揮重要作用,制訂統一的行業標准,促進行業健康發展。同時,消費者也要支持和配合,不能只圖價格便宜,還應看品牌重資質,那些低劣的、不合格的裝修,會留下許多安全隱患,最終得不償失。

  哈爾濱市室內裝飾協會辦公室主任於傑介紹,全市會員單位只有200來家,其中100家左右取得了資質。協會缺乏影響力和號召力,經營者的觀念是一方面,還有多頭管理方面因素。如除該協會之外,哈市還有另外一家可審驗資質的部門。

  據了解,針對家裝市場的質量無標准、收費無依據、服務無規范、投訴無結果的『四無』困境,南方一些城市成立了專門的裝飾裝修管理辦公室,強化行業管理,但目前,哈市還沒有這一機構設置。

  『現有的審批制度不改革,協會就難免處於一個尷尬境地,家裝業的混亂還會繼續下去!』黑龍江省建築裝飾協會一位負責人如是說。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