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9日電 哈爾濱是一座連續4年都未出現過血荒的城市,哈爾濱市紅十字中心血站的工作人員和獻血者為之付出了相當艱辛的努力。然而某些時候,他們的付出並未得到社會的支持與理解。
![]() |
獻完血最需要喝些飲料補給養分,志願者為無償獻血者倒上了一杯清涼的飲料。記者 蘇強 攝
感動人物忽略了無償獻血者
有一件事令哈爾濱市紅十字中心血站站長柳堤一直想不通,這幾年好多地方、好多媒體都在評選各種各樣的感動人物,為什麼這些感動人物就沒給無償獻血者留下一席之地?柳站長說,北京、天津都鬧血荒,只有哈爾濱4年沒有鬧血荒,這全靠自願無償獻血者的支持。最感人的是,有一個人獻血,前前後後檢查了7次身體都不合格,那人很執著,第八次跑到血站檢查,終於合格了。後來他們纔知道,這人愛吃肉,為了能獻血,他前半個月就根本沒敢吃肉。中國每年需要2000噸血,有上百萬人獻血,這些人施恩不圖報,一直默默奉獻,所以在感動人物中設立一個獻血代表是很有必要的。
血站現有職工140人,這還是每年采血8噸時的編制。現在血站的采血量是每年28噸,人手明顯不足。柳站長說,這種情況之下又是無償獻血者組成的志願者組織為血站幫了大忙。他們以獻血者的角度向人們宣傳獻血的健康理念,人們的思想逐漸由『要你獻血』變為『我要獻血』。柳站長認為,無償獻血者纔是最可愛的人,他們最值得人們尊敬和學習。所以柳站長時常會這樣要求血站職工:『要仰著頭看我們的志願者,因為他們的境界比我們高,我們累,但我們有工資;他們也累,但他們分文不取。有了他們做比照,我們不能不乾好。』
獻血者中難覓精英層
在2006年3月28日至2007年3月28日的獻血職業分布圖上顯示,學生佔27.6%,各種職業的市民佔70.56%,農民佔1.84%。其中政府公務員佔1.23%,處級以上乾部僅佔0.06%。從客觀的角度看,這樣的比例也無法說明問題,因為處級以上乾部的數量自然要比普通市民少很多,但是聽血站的工作人員講,來這裡獻血的處級以上乾部實在少得可憐,只有寥寥可數的幾人。
據哈爾濱市紅十字中心血站血源辦公室工作人員張群成介紹,現在哈爾濱是在限型限量采血,平均每天全市要采血10萬毫昇,需要大約300人獻血。群眾最好動員,最難動員的就是精英層。有些乾部嘴上說為人民服務,可是辦起事來特權觀念總是放不下。
柳站長說,領導就是要在關鍵時刻能起模范帶頭作用的,肯於為公益事業服務的領導纔能算是好領導。國外競選時,有很多議員都以自己是自願獻血者為榮。可是我們這裡似乎還沒有形成這種氛圍。剛開始獻血小板時,大家都不敢嘗試,我就做了一回『吃螃蟹的人』。這個東西到底有沒有害,我總要先試試,確定確實安全,纔能大張旗鼓地動員大家去捐獻。
別讓血站生存『缺了血』
『血站不是一個營利性的機構,生存起來也是捉襟見肘。』柳站長衝記者這樣感嘆。他說,因為『無償獻血、有償用血』的事情,很多人都對血站是否從中贏利心存疑問。血本身無價,但是血液的采集、檢測、儲存、分離都需要費用,所以有關部門將血定價為220元一袋。但事實上,這個價格還是低於成本價的。
據柳站長介紹,廣州血站每年的人均補助是5萬元,而哈市的年人均補助只有1000多元,在哈爾濱市的衛生機構中是最低的。現在血站用來檢測艾滋病毒的試劑是進口試劑,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輸血被感染的風險。但是如果換作一般試劑就可能檢測不出潛伏在血液中的病毒。所以他希望外界能給血站一個寬松的生存環境,不要把血站站長逼到算小錢的地步,因為血站還需要對人民用血的安全負責。
采訪手記
采訪中,記者也聽到一些有關獻血的負面聲音。有人說,無償獻血者也並不都是秉著救人的目的去獻血的。有的大學生獻血是為了以此來評優、換學分。還有人說一些家境貧寒的人把獻血當成了一種『健康儲蓄』,因為哈爾濱的政策是:無償獻血者實行5年內本人可3倍免費用血,5年後等量免費,5年內獻血累計1000毫昇以上終身免費用血,其配偶或直系親屬等量免費用血的優惠政策。一些生活困難的人就會想通過這樣的政策為家中的病人爭取到免費用血的機會。
但記者認為這些也只是少數獻血者的想法,因為很多人的獻血證從未拿出來用過。哈爾濱4年沒有出現血荒,臨床用血100%來自自願者無償獻血,這不是件易事。每年20多噸的血量,僅靠這些有『想法』的少數人是難以支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