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牡丹江地區生產總值增幅創歷史同期最好水平
2007-08-13 10:27:14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徐大勇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8月13日電 林立的塔吊,隆隆的機器轟鳴聲,一條條現代化生產線……在牡丹江市7月中旬組織的項目拉練活動中,盛夏裡一個個火熱的建設場面讓人目不暇接,精神振奮。

  上半年,牡丹江市有88個重點項目開工建設,總投資26.2億元,地區生產總值增幅創歷史同期最好水平,全市形成了大上項目的強勁態勢。

  項目生成機制讓市區不再『靜悄悄』

  過去,牡丹江項目建設外縣(市)挺熱鬧,市區卻『靜悄悄』:怎麼引項目、引什麼樣的項目一直是市直及各區決策者們面臨的大問題。

  今年年初,該市出臺了項目生成機制辦法,就項目謀劃的方向、重點、責任分工提供了機制保障,並重點謀劃了135個重點項目予以推進。同時,該市提出了『大牡丹江』概念,對外統一謀劃哈牡綏東對俄經濟產業帶這張牌,從而為項目建設搭建起一個對外有吸引力、對內有凝聚力的載體和平臺。

  項目生成機制的推出、哈牡綏東對俄經濟帶的運作,使市直和縣(市)區推進項目建設有了『抓手』,以往『靜悄悄』的市區如今變得熱鬧非凡。今年上半年,牡丹江共引進項目300多個,其中市本級240個,是去年同期的3倍。

  在市區大慶路,香港龍叡集團一口氣『吞下』了4戶企業,並繼續投資30.1億元,建設『雙十六』萬噸樹脂燒鹼、電石、醋酸乙烯等項目,形成循環經濟產業鏈條,讓昔日的化工一條街重現生機。

  『大牡丹江』概念放大了口岸效應,而區域經濟一體化又催生了『飛地經濟』。穆棱市和綏芬河市聯手建起了綏穆經濟區,東寧縣綏陽鎮和綏芬河建起了綏綏經濟區,『不管綏(誰)和綏(誰),聯起手來獲雙贏』,一位乾部形象地說。

  追求項目落地的『加速度』

  受北方季節影響,『上凍收兵、開春出征』一直是牡市過去項目建設的慣例。

  為打破常規,去年入冬後該市開展了項目建設『准備之冬』,從各職能部門到項目承建單位一改過去『貓冬』的習慣,外出跑立項、抓協調、做可研,盡快使策劃變意向,意向變協議,協議變合同,合同變開工。他們還充分利用二三季度『黃金施工期』,開展了『百日會戰』,通過倒排工期搶進度,加快了項目落地開工進度。今年上半年,全市預計40個項目開工,而實際開工達到了88個,完成投資26.2億元。荒溝抽水蓄能電站項目、3000噸多晶硅項目、牡二發電2× 30千瓦熱電聯產項目、林海供水工程項目、國家級循環經濟園區基礎設施項目、新城建設與棚戶區改造項目……一批投資額超10億元的大項目均進入了開工『倒計時』。

  為進一步提高項目審批進度和制度,牡丹江市出臺了『四審聯動』機制,設置了規劃、環保、土地和維穩四個專業審查和審批委員會,市內重大項目建設在主要審批環節遇到難題,將由市政府決策層面『聯動』解決。

  作為全國500強企業之一和全國房地產產業的領軍企業,上海綠地集團今年哈洽會期間與牡丹江市政府簽訂了合作開發協議,在項目落地實施過程中涉及的一系列審批環節,通過『四審聯動』僅僅一個上午就辦妥了全部手續。

  項目是第一要素環境是第一保證

  日前,牡丹江市某基層法院因要挾所屬企業為其解決供熱及熱費案,該院院長、黨組書記被撤銷黨組書記職務處分,同時牡丹江市委建議區人大免去其院長職務,此舉在全市引起強烈震動。

  牡市提出『思想是第一前提、乾部是第一主體、項目是第一要素、環境是第一保證』的理念,堅決向行政『不作為』、『亂作為』、『偽作為』開刀。今年3月,全市從整頓機關作風入手,集中開展了『治庸治懶』專項活動,通過大規模明察暗訪,共查出違紀人員85名,分別給予嚴肅處理。同時,市裡開通了『民心網』和受理『涉環』問題投訴臺,專門解決企業和群眾反映的各種問題。

  為進一步優化政務環境,近日,牡市把作風建設從整綱肅紀向行政問責延伸,結合當前牡市行政權力實際運行過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一一列舉了行政機關領導乾部及工作人員應當被問責的42種情形,在全市各級黨政機關及其派出機構全面推行行政問責制。

  環境的優化為項目的生成提供了豐沃的土壤,而大項目的落地生根又讓牡丹江人從優化環境中得到了豐厚的回報。

  『投資5000萬元以上的重點項目135個,總投資735.8億元』,如今的牡丹江市人,對如期完成年初確定的全年重點項目建設目標早已心中有數,信心十足。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