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20日電 在首屆中國國際青少年動漫周上,國內教育、傳媒業界精英冰城說動漫。全國人大常委、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會長柳斌指出,動漫不僅要『娛』更要『育』。
中國發展動漫的優勢在於廣闊的市場前景和悠久的歷史文化。
全國13億人口,中小學生有2億人,可以說中國的動漫受眾多,廣泛的受眾產生的需要,直接刺激了市場。此外,中國有5000年的歷史文化底蘊,這樣深厚的文化底蘊對動漫的題材來講,是取之不盡的資源,例如《大鬧天宮》、《寶葫蘆的秘密》和《小蝌蚪找媽媽》等一系列的優秀動漫作品,都是依托歷史文化產生的,歐美、日本等國家現在都在利用中國的題材進行動漫內容上的開發。
優勢的存在,並不能掩飾中國動漫產業發展過程中暴露的問題。
中國的動漫產業主要存在崇洋媚外和粗制濫造的問題。向外國學習和借鑒,不應跟在其後隨波逐流,應該紮根在文化沃土之中,弘揚中華民族的藝術精神,傳播核心價值觀,滿足心理需求和精神需求;急於求成,會導致動漫的畫面粗制濫造,內容平淡,根本無法對青少年的成長產生任何促進作用。
假設中小學生每人每天看動漫半小時,一天就是1億小時,如果把時間增加到1小時,一天在動漫上消耗的時間將達2億小時。這麼長的時間,動漫角色、造型等對青少年產生的影響是難以估量的,可以說,除了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外,動漫角色在教育中也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這就說明,不僅僅是要單純的發展動漫產業,更重要的是發展什麼樣的動漫既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利,又具有中國特色。
目前我國正處在社會轉型期,因此動漫創作者應避免思想淺薄化、文化市井化、趣味低級化等負面影響,動漫創作者應在讀書的同時進行深刻的思考,讓國內漫畫具有知識和趣味的雙重性。
現行教育體制不注重學生思考能力的培養,學生缺乏獨立的思考能力,因此可以考慮將發展素質教育與動漫結合,利用動漫的形式教學像《海爾兄弟》、《藍貓淘氣三千問》等動畫片一樣,提出問題,從而真正寓教於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