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21日電 在哈市中小餐館用塑料袋盛熱飯菜已經是見怪不怪的事了,不少市民認為在小餐館用餐,給碗套個塑料袋既衛生又防病。近日,省食品協會副秘書長車朝日對此問題發表建議,用無食品專用標志的塑料袋盛熱飯菜暗藏毒素,經常使用危害健康,經營者應選用專用食品袋,監管部門應嚴管嚴查用非食品袋裝加熱食物的問題。
現場目擊:塑料袋被燙變形
8日,記者在對火車站、建國街、安埠小區、道外北三道街等地方的小餐館走訪時發現,用塑料袋盛熱飯菜的現象司空見慣,凡是帶湯的如面食、稀飯、餛飩、豆漿等基本上都盛入套有塑料袋的碗中。餐館使用的塑料袋都沒有食品專用的標志,多數塑料袋質量很差。飯店外賣的炒菜,服務人員也是先將滾熱的菜餚裝入塑料袋後再放入餐盒,理由是避免菜湯灑出來。個別講究『衛生』的小店,還給茶水碗也套上了塑料碗膜。
在安埠小區街頭,剛出鍋的大果子被直接裝在了塑料袋裡,塑料袋頓時被燙得變了形,緊貼在食品上。滾燙的餛飩倒進套有塑料袋的碗裡,等食客離桌,記者看到商家從碗裡拉出的塑料袋都被燙長了、變薄了。小餐館裡基本沒有消毒櫃,個別設立消毒櫃的也都是擺設,裡面有的沒有碗筷,有的根本沒通電。
商家:比水洗碗省錢省事
小餐館之所以采用塑料袋套碗,理由有二,省錢省事。一位餐館老板說,用塑料袋廉價方便,節省洗碗時間。特別在用餐高峰時段,換一個塑料袋也就十秒八秒的,比洗碗方便多了,還省去了消毒耗電的環節。現在電價高,要給每個碗都消毒也太費電了。
『我們也知道用塑料袋盛熱飯菜不科學,有害健康,但這樣做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我開飯店5年多了,記憶中只有十幾個人提出不用塑料袋套碗的。消費者願意用,我們又省錢省事,何樂而不為呢。』
消費者:比直接用碗衛生
記者現場采訪了10位正在小餐館用餐的消費者,他們的說法相當的一致。『給碗套個塑料袋能乾淨些,避免病從口入。』『小飯店沒有消毒設施,為了節省水費,店家不會把碗洗得太乾淨的,套個塑料袋圖個解解心疑。』一些消費者也知道塑料袋有毒,但與使用不消毒的碗相比,消費者還是願意使用塑料袋。
消費者趙磊對哈市早餐網點太少很有意見。他說:『政府也搞過早餐工程,但不是很成功,讓市民吃上放心可口的早餐成為奢望,上班族只能光顧街頭小吃或小餐館,用塑料袋套碗裝飯菜實際是無奈的選擇。』
市場:食品袋沒專用標志
記者在哈市道裡、道外等區近30家塑料袋批發商店看到,用於食品包裝的塑料袋多達數十種,色彩繽紛。但在這些批發商店裡,記者沒有看到標有食品專用字樣的塑料袋,其中一半以上的塑料袋沒有生產廠家。多位商家為了能說明食品和非食品用途塑料袋的區別,他們從貨架子上取出三四個品種讓記者看。眼觀透明,手感光滑的就是食品袋,不透明且手感發黏的最好不要裝食品。『大飯店一般都選好一些的,無毒的。小飯店圖便宜就買價格低的。』一位姓林的批發商告訴記者。
專家:塑料袋含有害物質
食品專家提醒消費者要提高自我保護意識。目前市場上銷售的一次性再生塑料袋,多是聚氯乙烯再生塑料制品,遇到高溫,尤其是裝滾燙的稀飯、面食時(溫度約90℃左右)會釋放出氯等有毒物質,用久了必然引起慢性中毒,遠遠比餐具不消毒對人體的危害更大。作為消費者應拒絕餐具套袋,如確實需要,一定選用質量可靠,最好有『食品用』標志的塑料袋,尤其避免用其盛過熱或油脂類的食品。
專家同時提醒消費者,可通過4種簡便方法鑒別食品包裝袋是否有毒:水檢測。把塑料袋放入水中,無毒的能浮出水面,而有毒塑料袋不會上浮;手觸檢測。用手觸摸塑料袋,有潤滑感則無毒,否則有毒;抖動檢測。用手抓住塑料袋一端,用力拍一下,發出清脆聲者則無毒,反之則有毒;火燒檢測。可以把塑料剪去一條邊,用火燒,有毒的不易燃燒,無毒的遇火就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