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破繭成蝶難在哪裡?龍江動漫急需助推器--人纔
2007-08-22 14:07:54 來源:東北網  作者:孫紅岩 張宏晶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8月22日電  題:龍江動漫急需助推器--人纔

  『我現在的主要任務是尋找和挖掘業內的高手,把他們籠絡到我的團隊中。』『智慧動畫』總經理肖智慧的這番話道出了許多動漫企業老總的心聲。『因為一部動漫的成敗,關鍵在創意和設計。也就是說,動漫產品的成敗,決定性的因素在於該企業創意和設計人員的水平。』

  『非科班』橕起

  大半邊天

  一部40集、每集10分鍾的動畫片,從最初的策劃、創意、制作、加工到推廣、銷售,大致周期需要兩三年,前後需要幾十人甚至是上百人的團隊共同完成。

  國際數字設計基金會的統計顯示,國內動畫人纔中,國家院校培養出來的專業人纔在整個行業中還佔不到1%。與國內各資深動漫團隊『非科班』出身佔主流的模式相似,黑龍江省各動漫團隊的幾百名從業者中,『非科班』佔據了大半個江山,他們都是從實踐中磨煉出來的高手。『新洋科技』總經理王志強介紹,在他們公司近200名從事動畫專業的員工中,只有一半人是動漫專業畢業生,其他的有高校美術專業的,有職高設計專業的,還有的就是漫畫愛好者。

  相比其他行業惟學歷論英雄的做法,動漫產業的老總們更在意員工真實的能力。『想像力無國界,我們不看員工是否是科班出身,我們更需要的是掌握動畫原理、能動手、善於思考,並且能隨時迸發出思想火花的人纔。』

  動漫從業者小吳是一個典型的『非科班』。『我從6歲開始就對動漫感興趣,那時候沒有機會接受正規動漫教學,我就照著電視上的動畫片來畫漫畫。高中時畫的一幅漫畫還曾獲得過國家級二等獎。工作後,我邊工作邊在網上自學做流行動畫片,也就是我們通常看到的Flash,感覺比較成熟後就全職做這個了。』小吳現在哈市一家動漫公司工作,同時還為北京一家公司兼職做Flash動畫,現在他已經成為一名基本功相當紮實的動漫從業者。

  『制作一部動畫片的環節十分繁復,腳本、導演、分鏡、人物造型設定、背景設定、原畫、動畫、勾線、上色、動作合

  成、原件、特效、影音合成、後期處理……』說起動畫制作,『勝源文化』總經理於得水滔滔不絕。『腳本』負責選定和編寫劇本,『背景設定』就是專門為動畫場面做背景,『原畫』負責將文字策劃還原為圖像,而導演工作最多,負責『腳本』的發派,和『演出』溝通,和『影片剪輯』、『配音』、『後期錄音』協調工作,還要完成拷貝、試映等。

  20歲出頭的小豐負責的工作就是『原畫』。他不但要把策劃人員的文字策劃故事看明白,還要把這些文字描述的人物或者場景繪制成大體的圖像,再由美術人員進行還原。這個崗位不但需要良好的繪畫功底,更需要想像力。怎麼把文字變活,既新鮮、生動還要好看,這就是小豐的工作。為了達到盡善盡美,小豐還要隨時監督手下的美術人員對作品的還原是否合乎他提出的要求,所以,他總是工作間裡除了『導演』之外最忙碌的一個。

  在國內動漫公司雨後春筍般冒出來的時候,動漫人纔越來越成了『香餑餑』,也少不了『挖角』現象發生。『勝源文化』的老總於得水反映,公司培養出的人纔,能堅持做完一部作品就不錯了。人纔的頻繁跳槽,無形中增加了企業產品的開發成本。

  破繭成蝶

  難在哪裡

  全國人大常委、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會長柳斌教授在動漫周教育創新國際論壇上指出,發展動漫產業,人纔是核心問題。

  據介紹,國內動漫產業目前最缺的人纔有兩類:一是前期創意人纔,二是後期制作人纔,包括配音、特效、市場運營等方面,而動漫加工人纔相對富餘。據一項權威調查顯示,全國中高級動漫人纔的缺口近16萬人。目前,黑龍江省多家動漫公司也存在相當嚴重的人纔缺口。哈爾濱韋博網絡科技公司總裁徐青松說,該公司今年的人纔缺口是25人,明年將達到50人至100人。

  一直以來,各個動畫公司老總備感苦惱的都是,人手不夠用。

  『現在最缺的就是「原畫」和「導演」,因為這兩個角色不只需要技術功底,還要腦子非常靈活,有創意。』於得水說。

  除此之外,優秀的後期制作人員也十分緊俏。為此,除了原有的60多人的制作班底,於得水的公司還招了200多名實習大學生。『雖說他們不能承擔獨立的制作任務,但是做些零碎的小活兒還是可以的。更重要的是,我能從中發現我所需要的人纔。』

  『智慧動畫』的50多名制作人員中絕大多數都是在2000年公司創辦時招來的美術專業的『非科班』,多年來邊做邊學『磨』出來的。作為公司老總,肖智慧時刻不忘留意尋找『千裡馬』,但令他遺憾的是,他相中的幾個本地高手都不願留在哈爾濱工作。

  為什麼我省會出現動漫專業人纔匱乏的情況呢?

  人纔培養與企業難以接軌是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之一。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目前哈爾濱理工大學、黑龍江大學等40多所院校開設了動漫專業,但大都是在2002年以後開設的,仍處於起步階段。學校在培養學生時注重的是技術,而忽略了對學生創意和想像力的培養。缺乏成長土壤和實踐場所,也制約了黑龍江省動漫人纔的成長。

  肖智慧說,黑龍江省各高校的動漫人纔專業都是剛剛起步,再加上與動漫企業需求不能對接,因此培養出來的畢業生大多不能馬上勝任工作。

  黑龍江省從業人員薪資相對較低,也造成了人纔流失。

  據了解,深圳一個動漫產業勞動者的薪水是黑龍江省4個從業者薪水的總和,而日本一個動漫產業勞動者的薪水相當於每個黑龍江省從業者的50倍。

  2006年,華夏學院的82名學生在於得水的公司實習,8個月的培訓過後僅留下了8人;哈爾濱師范大學的30餘人中,也只留下了7人,這7人中還有人在觀望中,其餘的大都到北京、廣州、深圳等地就業了。

  一個普通的『勾線上色』人員,在黑龍江每月能掙到1000元左右,而在北京等地都在2000元以上;技術要求高的『導演』,在黑龍江每月能掙到5000元至10000元,而在北京都在萬元以上,廣州、深圳則達到三四萬元。薪資相差懸殊,人纔跳槽也就不足為奇。

  『要想發展黑龍江動漫產業,首先要培養人纔,再想辦法留住人纔,另外就是吸引人纔。』黑龍江大學藝術學院院長餘雁說,目前省內很多學校都已經意識到,要與企業聯合,培養能滿足企業需求的人纔。作為邊疆大省,我省應該有意識地保護人纔,給他們制造發展的『暖巢』,留住人纔。還有專家建議,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有必要引進國外先進人纔,以縮短我們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