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動漫產品奇缺 『龍江制造』欠火
2007-08-23 08:55:42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孫紅岩 張宏晶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8月23日電 8月1日,借《變形金剛》票房火爆之勢,其衍生產品——『數碼大黃蜂』不失時機地在全球同步推出,變身『大黃蜂』讓冰城『剛絲』們再次瘋狂了一把。而這不過是國外動漫產業營銷整體行動的一個小小組成部分而已。相比美國、日本動漫產業熟練的商業市場運作的大手筆,『龍江制造』的動漫產業要想『變身』為真正賺錢而且賺大錢的『金剛』,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老少皆宜的動畫片

  一部動畫片,不只是為每個人的童年開啟了一扇想像力的神奇大門,那些可愛的動漫形象還扮演著童年親密伙伴的角色。

  我國有2億中小學生,假如每人每天看動畫片的時間為半小時,加起來就有1億小時。百度動漫卡通搜索排行榜的一項數據顯示,目前最受歡迎的動漫前十名是《火影忍者》、《七龍珠》、《貓和老鼠》、《哆啦A夢》、《死神》、《海賊王》、《網球王子》、《蠟筆小新》、《犬夜叉》、《迪迦奧特曼》等,國產動畫片躋身前50名的則有《小鯉魚歷險記》、《虹貓藍兔七俠傳》、《寶蓮燈》、《黑貓警長》等等。

  還記得,從《小蝌蚪找媽媽》、《大鬧天宮》、《哪吒鬧海》、《鐵臂阿童木》、《花仙子》、《黑貓警長》、到《大頭兒子小頭爸爸》、《寶蓮燈》、《貓和老鼠》等等無數部動畫經典哺育了幾代人。

  『小時候,大家都為能夠擁有幾張花仙子、美少女戰士的貼紙而開心不已。』『看到可愛的米老鼠玩具就想把它抱回家。』很多人都有為自己喜歡的動漫形象『掏乾』腰包的經歷。

  在耳睹目染中,這些深受喜愛的動漫形象紛紛以各種形式走進了我們的生活:衣服、食品、飾品、文具、圖書……不知不覺間已經無處不在。小朋友穿的娃娃服上印著天線寶寶,吃的餅乾被做成小丑魚、『一休』在橡皮、鉛筆上眨著眼睛,會說話的『機器貓』玩具在桌上走來走去……隨著數碼技術的發展,甚至還出現了白雪公主電視機、蠟筆小新攝像頭、星際寶貝音箱、維尼熊U盤這些新奇商品。

  不僅是小朋友們喜愛卡通,就是成年人也難以抵擋動漫產品的誘惑。年輕的姑娘喜歡『Hello Kitty』發卡、背包、手袋、睡衣,小伙子們變著法兒搜集『魔獸世界』的T恤、掛件甚至是『CS』(反恐精英)裡的MP5衝鋒槍……

  不只是城市裡有動漫消費者,就連最偏僻的小村莊裡,一個農村娃手中的筆上也有『湯姆』或者『傑瑞』。

  這就是動漫的魔力,那些動漫形象已經成了不可磨滅的經典,它們身上透出的親切與魅力就是它們的價值。

  有調查顯示,僅上海、北京、廣州三地,13歲至30歲人群的動漫產品消費就達13億元。

  遺憾的是,如此大的消費市場卻是洋貨獨秀的局面。市場上隨處可見的都是『舶來品』。大街上、商場裡,隨處可見『米奇』、『史努比』專賣店,從箱包到服裝再到食品,琳琅滿目,應有盡有。再看看小攤上衝著你笑的布偶,一准兒都是『Hello Kitty』、『斑點狗』、『哆啦A夢』、『維尼熊』這些『洋』娃娃。即使在本屆『動漫周』產業展銷會上,人頭攢動的動漫周邊產品展位內,銷售的絕大多數產品都是與日、韓及歐美動漫有關的小玩意:跑跑卡丁車布偶、哆啦A夢文具、柯南掛件、魔獸世界戒指……國內動漫的周邊產品則少之又少。

  

   

  動畫片是衍生品的廣告

  

  『動畫片,說白了就是為衍生產品所做的廣告。』哈爾濱勝源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於得水這樣認為。

  業內人士指出,一般來說,普通動漫電視片的播出收益很短,只能佔總投資額的兩成左右,其他就需要靠周邊產品維持了。播出和周邊產品是相輔相成的,動漫電視、電影的影響越大,周邊產品就賣得越好,同時,周邊產品越多,動漫產品聲勢也就越大。

  幾年前,美國迪斯尼公司制作的動畫片《獅子王》,投資4500萬美元,到目前為止,播出環節收入為7.5億美元。更讓人驚嘆的是,其衍生產品的收入已經高達20億美元;

  1983年,日本一公司設計並推出了以能變成汽車、飛機的機器人為主角的玩具。但市場反響並不熱烈。美國玩具巨頭『孩之寶(Hasbro)』公司發現了這款玩具潛在的市場價值,主動找到日本公司,共同開發這一系列玩具。1983年底推出了全新包裝的玩具產品——變形金剛。玩具推出後不久,《變形金剛》動畫片隨之出爐。

  《變形金剛》最初進入中國時曾遭到冷遇,『孩之寶』找到了上海電視臺,奉送了98集動畫的播出權。沒想到,《變形金剛》在上海播出後反映火爆,其他電視臺也聞風而至,紛紛搶購這個『收視金剛』。而隨著《變形金剛》的熱映,幾乎所有看過動畫片的孩子很快發現了商場裡銷售的變形金剛玩具,變形金剛一下子變成了『大賣金剛』。原來,『孩之寶』公司盯著的不是打入中國市場的那點版權費,而是動畫片背後一發不可收拾的玩具銷售狂潮。

  在國際市場,動畫片與衍生產品聯動已經成為商業規律,而且如果動畫片成功,衍生產品的旺銷可以延續幾十年。但是我省乃至國內的絕大多數動漫企業都是靠動畫片的播出來維持生存,然後再用收益去開發衍生產品。

  這其實是行不通的。『在各電視臺播出的收益只有制作成本的兩到三成,加上音像和圖書的收益也只夠賺回制作成本的一半,剩下的一半必須從衍生產品上找。』哈爾濱神筆動畫制作有限公司的李寶安說。

  他舉了湖南三辰卡通集團『藍貓』品牌運營的例子。2003年,當《藍貓淘氣三千問》這部原創動畫憑借在央視播出『火』起來之後,『藍貓』這個動漫形象在中國青少年群體中具備了一定知名度,該集團便不失時機進行了『藍貓』系列動漫品牌相關產品如服飾、文具、玩具等的開發,並且大張旗鼓地在全國開設直銷店,這只淘氣的『藍貓』動畫形象被運用到各種衍生產品中。圖書、音像、玩具、文具、服裝、鞋帽、廣告形象等4000多個產品均用上『藍貓』。『藍貓』的產業化運作,讓其2003年一年就賺進20億!有人說,『藍貓』現在賺的錢相當於中國過去所有動畫片收益總和的200倍,對此,李寶安認為『基本差不多』。

  借鑒國外動漫產業和國內部分動漫企業的成功模式,哈爾濱智慧動畫藝術有限公司總經理肖智慧已經做了一些努力,並在挖掘動畫片本身之外的商業價值上嘗到『甜頭』。他公司的動畫片《環保劍》配套出版了動畫系列圖書,今年2月至6月全國銷售量就突破了100萬冊,玩具劍的銷量突破30萬支。此次動漫周上,玩具劍受到了眾多冰城小『環保劍』迷的熱烈追捧。

  

  動漫熱裡的冷思考

  

  據介紹,動漫產品想要賺錢,首先要形成創意——動畫——周邊產品這樣的產業鏈條,其中,以周邊產品的利潤空間最大,佔據了差不多70%。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內企業看好了這70%的『錢景』,全國各地都出現盲目跟風一哄而上的現象。

  而這種做法和國外動漫產業發展規律背道而馳。動漫產業做大做好做強,獲得可觀的經濟效益需要具備相應的綜合基礎——復合型的人力、雄厚的資金、社會文化成熟度以及市場化程度。

  以日本動畫的經典形象『一休』為例,該漫畫首先在媒體上連載,一開始根本無人問津,但幾十個乃至上百個故事陸續刊出,逐步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關注,人們在茶餘飯後談論『一休』,一個忠實的讀者群就這樣被培養起來,再制作成動畫,擁躉更多,越拍越長,直到被新的流行形象替代,周邊產品更是熱銷多年。

  『目前整個動漫產業都彌漫著急功近利的氣氛。』哈市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動漫老總對此表示擔懮。『我們的原創動漫作品缺乏這樣一個逐步適應市場的過程,再加上資金的限制,本身宣傳的力度就不夠,造成核心作品很難一推出就火爆。』『省內具備完整產業鏈的企業太少,一些規模不夠的企業在實力不夠的情況下也都想分一杯羹,缺乏前期市場調研、人纔水平良莠不齊、資金投入無力為繼,再加上沒有營銷經驗,這種情況下做出的動畫怎麼能看?』

  對於這種虛火上昇的表現,我省的動漫企業以及對此產業熱情高漲的地方政府都需要冷靜思考。

  『動漫產品投資是一項長線投資,它的投資額不是短期就能收回的。』李寶安說,『神筆集團投資600萬制作的第一部動畫作品《火星娃》,直到沈寂了2年纔開始有公司來找我們來談合作。』

  在『動漫產業形勢一片大好,前景無限光明』呼聲中,相關政府部門更應該理智行事,充分考慮到動漫產業的性質和特點,以及其充分發展所需要的社會經濟和社會文化條件。既要考慮這一產業所蘊涵的巨大潛能,所能帶來的龐大市場效益,同時也應充分意識到動漫產業是一個對資金、技術和人纔都有非常高的要求的現代綜合產業,不會一蹴而就,也不應該急功近利。應該立足長遠,明確發展規劃,制定科學的發展思路,為動漫產業的充分發展提供良創造好政策和經濟環境。

責任編輯:呂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