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23日電 題:用工短缺與市場勞務過剩並存如何走出供求怪圈
勞務供需矛盾正在日益凸現
需要195名營業員,有42人應聘;需要43名搬運、包裝工,有13人應聘……據哈爾濱人力資源市場網站公布的數字,今年以來,哈爾濱市的人力資源市場始終存在著『崗位多,求職者少』的供求矛盾,月度缺人前10名的崗位,每個崗位的缺口都近百人;與之對應的,月度缺崗的前10位中,缺口最多的不過十幾個。而據哈爾濱另一家較大的人力資源市場——哈爾濱市道外區職業介紹服務中心統計數字,2006年1到6月份,該中心共提供了接近6萬個就業崗位,今年1到6月份,提供的就業崗位數則超過了9萬個,但求職人數則沒有太大變化。
而據大慶市勞動部門統計數字,今年上半年,大慶市人纔市場舉辦了近30次人纔交流會,發布招聘信息1萬多條,提供就業崗位18000多個,而最後達成意向性協議的求職者只有兩成多一點。記者了解到,在我省其他城市的勞動力市場,也普遍出現了缺人的情況。
而記者從我省統計部門了解到,2006年,我省15歲到64歲的人口數為2979.2萬人,而就業人口是1784.1萬人,去除在15到64歲人口中的學生以及不適合就業的人口,我省總的勞動力市場仍然是供大於求。而據省政府公布,2007年就業方面的工作目標是:全年城鎮新就業人員70萬,新增就業人員60萬,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50萬。
從市場看,勞動力短缺;從我省勞動力總體情況看,仍嚴重過剩。一面是短缺,一面卻是過剩,我省勞動力市場結構性矛盾日益凸現。
求職期待與用工需求反差大
李紅來自拜泉縣,初中畢業後在哈市打了三年工,目前已經換了10多家酒店。近日,她又辭去了在開發區一家酒店的工作。為什麼不停地換工作?李紅回答得非常簡單『待遇不好!』李紅告訴記者,她剛來哈爾濱的時候,從早10點乾到晚10點,一周乾六天,一個月纔賺600塊錢工資。那時候就琢磨換個每月700元工資的,然後就逐漸換700元的、800元的。李紅說,她在哈爾濱工作三年了,老板從來沒主動漲過工資,也沒給她買過任何保險,更沒跟她簽過長期合同,所以她不會考慮老板是否缺人,只要有更合適的崗位,哪怕只是飯店離自己住的地方近點,她都會換工作。
在采訪中,記者也聽到一位酒樓老板抱怨:現在的服務員,說走就走,從來不為僱主們考慮,他們要是能乾得時間長點,我們也會考慮給漲點工資。據了解,現在哈爾濱的酒店業全線缺人,但這一行業員工的工資普遍不高,也沒有任何保險,導致人員流動頻繁。
邊女士今年55歲,1981年畢業於當時的東北重型機械學院,學機械設計專業。今年初,邊女士退休到哈爾濱女兒家生活,因為眼神還好,邊女士想找一個機械制圖的工作。可到人纔市場一看,雖然有很多機械制圖人員的崗位,但無一例外的要求能看懂英文說明書,能用電腦制圖,這些都讓邊女士犯難。最後她找了一份看小孩的工作,因為邊女士是大學畢業,孩子和家長都很喜歡她,每個月給她薪水1100元。據了解,目前工程技術類崗位始終是各人纔市場需求最高的崗位,但部分退休工程技術人員,因不會使用電腦、看不懂外文說明書等情況,很難謀得職業。
王剛今年已經21歲了,初中畢業後一直沒有工作,幾乎是每天都往人纔市場跑。人纔市場的工作人員很無奈,今年上半年他們就給王剛介紹了近20個工作,都沒成。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給王剛介紹去酒店當服務員,王剛說,『不能乾伺候人的活兒』;讓他去屠宰場工作,王剛說『乾那活別人瞧不起!』給王剛介紹一家物業當保安,又嫌賺錢少……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他們人力資源市場,王剛不是個例。
多日來,記者通過采訪哈爾濱的各大人力資源市場,發現招工的多,找工作的也多,但是成功的卻不多,而原因也是多種多樣,年齡限制的,擇業觀念有偏差的,知識結構不合理的,缺少工作經驗的……雖然各有各的理由,但離找到合適的崗位,總是差那麼一點。
從完善保障機制和培訓入手
為什麼一方面勞動力嚴重過剩,一方面市場卻出現用工荒?黑龍江省經濟調查研究學會副會長、省政府顧問委員會宏觀經濟組專家楊文超認為,這種現象,直接反應映勞動者保障不夠和職業素養不高。楊文超說,據他們調研,在哈爾濱雖然現在的工資不斷地漲,但工資上漲的速度卻遠遠趕不上物價上漲的速度。很多外地來哈的年輕人剛來時,工資都不夠自己花。有經驗的也在感嘆,掙的雖然多了,但是剩下的少了。目前大多數用人單位沒有完善保障機制,工資不高,出點小差錯,完不成任務還要扣工資。這種種因素,導致農民工不願進城打工,一些雖沒工作但可以保證基本生活支出的城市居民不願意工作。
如何破解當前勞務供求之間的突出矛盾,專家提出了許多建議和意見。
對廣大求職者來說,應該主動根據用工市場的變化,盡快調整就業取向,增強自身素養,提高適應能力。要結合自身情況,作一個科學的定位。捨棄怕髒怕累思想,盡快就業,學會在工作中鍛煉自己。同時,有意識地參加一些專業培訓班,掌握一技之長,跟上形勢的變化。
而對那些整天抱怨『招不到人』的用工單位來說,也應從自身找原因,積極進行整改。具體說來,就是規范用工行為,在盡量提高員工待遇的基礎上,還應立足長遠,實施以人為本的經營理念,為員工提供更多的保障,使他們產生一種歸屬感,能夠安心工作,從而避免年年招人、又留不住人的尷尬局面。
同時,各級政府就業指導部門也要有針對性地調整工作方向,在就業信息發布、職業技能培訓、工人權益保障等方面加大力度,促進用工市場的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