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3日電 題:托起墾區經濟『半壁江山』——黑龍江墾區加快發展現代畜牧業紀實
從1947年11月1日黑龍江墾區第一個畜牧場———薩爾圖種畜場誕生,墾區畜牧業整整走過了60載風雨歷程。農墾人用勤勞和智慧在共和國畜牧業發展史上書寫了濃重的一筆。
『十五』以來,墾區大力發展『兩牛(奶牛、肉牛)一豬』為主的畜牧業,畜牧業增加值由10.3億元提高到36.6億元,翻了近兩番。2006年墾區肉、蛋、奶產量分別達到38.7萬噸、5.3萬噸和93.6萬噸。畜牧業已經成為墾區經濟的主導產業之一。
以完達山乳業、北大荒肉業、北大荒牛業等為標志的墾區一批在國內外有影響力的龍頭企業的迅速崛起,形成強勁的產業拉動力量。目前墾區糧食加工轉化能力達到1400萬噸,年處理鮮奶能力77萬噸,生豬屠宰能力500萬頭,不僅具備了加工轉化墾區全部農畜產品的水平,同時牽動和輻射了周邊地區養殖業的發展。
北大荒人在創造了現代畜牧業發展高速度的同時,也為廣大消費者奉獻出綠色、安全的放心食品。年屠宰加工200萬頭生豬的北大荒肉業集團公司,全套引進世界領先的加工設備和生產工藝,保證了產品的高質量。2005年北大荒牛業有限公司建成年屠宰加工肉牛10萬頭生產線,完全按照歐盟和美國農業部確定的標准設計,引進世界上最先進的生產屠宰加工設備,生產的『綠色肉』出口到中東地區阿拉伯國家。
墾區過去有大小奶粉廠40多家,多數奶粉廠經營困難。為振興墾區乳業,墾區實施了以『完達山』為龍頭的名牌牽動戰略,2000年通過收購、控股、租賃等形式完成了與墾區及省內28家乳品企業的重組聯合,企業每年為養牛戶兌現奶資4億多元,『完達山』成為國內馳名品牌。
2003年,在寶泉嶺分局投資2億多元建設了年屠宰加工能力200萬頭的生豬屠宰加工廠,組建北大荒肉業集團公司,使該區域的生豬生產實現了快速發展,建成年出欄1000頭以上商品豬養殖小區150多個。投資1.9億元建設的年屠宰肉牛10萬頭的北大荒牛業有限公司拉動了分局內12個農場和周邊地區肉牛養殖業發展,去年這個分局肉牛飼養量達29.2萬頭。
為了打牢墾區畜牧業發展的基礎,墾區每年投入畜牧業發展資金4億元左右,使畜牧業發展的『硬環境』得到顯著改善。目前,全墾區已建成各類標准化畜牧養殖小區1284個、家庭牧場小區22886個。同時還建成一批千頭規模奶牛、萬頭規模生豬的標准化養豬小區。
據統計,近3年墾區用於防疫體系建設投資逾億元,投入超過前20年的總和。2005年各農牧場自籌資金改善740個管理區防疫所的基礎設施。目前墾區已建立各級動物防疫站(所)855個,有80%的管理區防疫所達到了『兩室』(診療室、辦公室)、『六有』(藥品櫃、器械櫃、常規器械、常規藥品、工作服、保定欄)的建設標准。
為了探索現代畜牧業發展的新思路,海林農場用牛糞的生物質能生產沼氣,探索出了『養殖小區-沼氣生產-有機種植-養殖業』的循環式清潔健康養殖模式,大型沼氣站的建成運行,改變了人們傳統的生活方式,使千家萬戶用上清潔新能源,改善了生活、生產環境。
回眸輝煌60載,北大荒人深感現代畜牧業發展的潛力巨大。到2010年畜牧業發展目標是:年畜牧業增加值達到85億元,佔農業增加值的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