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4日電(鄧紅岩 肖廣平 記者高長利) 說起黨群合作社給農民帶來的好處,2006年加入雙潔米業黨群合作社的慶安縣久安村村民馬得臣深有體會:『以前我沒拿合作社當回事,總覺得加入合作社沒什麼好處,可是這幾年看到加入合作社的鄉親收入增加以後,我坐不住了,再不加入那不就是太傻了嗎?』
馬得臣是遠近聞名的水稻種植大戶,種植面積近百畝,加入雙潔米業黨群合作社後全部種植了富硒米。合作社為他提供種子、化肥等補貼近500元,年產10萬斤水稻,他以每市斤高於市場價0.08元的價格全部賣給了合作社,年純收入達到了8萬元,比沒入社時增收近萬元。
黨群合作社就是以村黨支部為依托,以農村黨員和各類致富能人為主體,把從事同類產品經營的農戶組織到一起,為共同致富而自願聯合組建的新型合作經濟組織。從2003年組建第一個豐華鹿業黨群合作社以來,這一新型合作組織由萌生到發展到壯大,雨後春筍般遍布慶安農村大地。目前,全縣已有各種類型的黨群合作社274個,遍布農林牧漁各業,社員人均純收入達到4800元,高於全縣人均純收入近千元。黨群合作社成為慶安農民打開致富大門的金鑰匙。
慶安縣一直在尋找如何更好的讓農村黨組織和黨員在農民增收中發揮作用的措施和辦法。2002年發生的一件事讓縣領導茅塞頓開。慶安縣豐收鄉豐華村多家農戶養鹿,但一家一戶分散經營,導致各種成本增加,加上一些人不懂技術,價值上萬元的鹿說死就死,加工的鹿茸腐爛變質,銷售時為早日出手相互壓價,收入無幾。慘痛的教訓後,農戶們意識到,再不立個規矩,養鹿就是死路一條。隨後,村黨支部書記盧連庫和致富能人、黨員江明波牽頭成立了全縣第一個黨群合作組織,20多戶養鹿戶統一購鹿、養鹿、加工、銷售,當年每頭鹿增收800元。
農民的自發行動讓縣委看到了黨群合作社的蓬勃生命力和巨大潛力,找到了一條農村黨組織和黨員帶領農民致富的載體,也讓他們認識到通過發展黨群合作社,不僅可以發揮農村黨組織的戰斗堡壘和農村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還可以有效的把農民組織起來,提高農民的市場談判地位,提高抵御自然和抗市場風險的能力,提高分工協作和采用大型機械的積極性,從而推動慶安縣的新農村建設。為此,2003年初,慶安縣迅速把這一做法總結推廣,針對不同鄉鎮、產業特點,大力發展農村黨群合作社。
慶安縣委鼓勵和引導農民以資金、勞動力、生產資料、土地使用權、技術等要素入股,組建聯系緊密、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合作社。2003年7月,以巨寶山鄉農民黨員孫樹海為首的8家農民、32口人在一份『股份合作社章程』上鄭重簽上了自己的名字,成立了慶安縣乃至全國第一家股份制黨群合作社,將738畝土地、農機具、牛等作價入股,成立了樹海股份合作社,制定了合作社章程,使各種生產要素得以優化配置。2004年,合作社合計收入30萬元,戶均收入3.75萬元,比上年戶均純增收2萬元。2006年,合作社在北京開辦裝潢材料商店。為了彌補資金上的不足,縣委幫助合作社爭取到39萬元貸款,公司17名員工全部是合作社成員,預計年收入在20萬元以上。目前,慶安縣共有這種類型的合作社56個。
依托經紀人創建黨群合作社。慶安縣針對產業特點,發展各種類型的服務型協會,發揮能人的作用創建合作社,成立了農民經紀人協會,接納776人正式入會。慶安鎮明高蔬菜股份合作社是由『蔬菜種植大王』、黨員劉明高於2004年7月牽頭組建的。合作社主要為社員進行棚室蔬菜產銷服務。為了加大市場佔有率,建立了綠色食品蔬菜生產基地兩處。種植的蔬菜品種主要是以西紅柿、油豆角、黃瓜為主,並套種早甘藍,主要銷往俄羅斯。合作社的成立,使入社社員人均增收達到1萬元以上,各蔬菜種植戶紛紛加入到合作社中來,合作社已由當初的26戶,發展到現在的72戶,社員的人均純收入從入社前的5000元增加到現在的1萬元。合作社西紅柿年出口量達到200多萬噸,早甘藍出口量150多萬噸,直接創匯90多萬元,助農增收400萬元。目前,慶安縣服務型的合作社發展到63個。
依托龍頭企業帶建黨群合作社。慶安縣以龍頭企業為主體,帶動周邊農戶,實行專業化訂單生產,發展產業型合作社。2004年成立的雙潔米業黨群合作社,是在鄉村黨組織的推動協調下,由387戶水稻種植戶與雙潔米業公司簽約組建起來的,對5000畝富硒米水稻種植實行供種、供肥、技術、收購、加工、銷售『六統一』,且輻射到周邊4個鄉鎮近兩千農戶,年生產大米20萬噸,社員較入社前增加了1870元。現在,慶安縣已擁有依托龍頭帶建的合作社57家。
依托鄉村屯乾部領建黨群合作社。原久勝鎮鎮畜牧站乾部劉子祥2004年8月創建了子祥養豬黨群合作社,並於2005年4月成立了子祥養豬合作社黨支部。幾年來,在各級黨委的鼎力支持與扶助下,在劉子祥的苦心經營下,合作社不斷發展壯大,已由組建之初的21戶發展到48戶,黨員4名,現有豬捨8260平方米,生豬存欄2000頭,母豬存欄120頭。為了不斷延伸產業鏈條,合作社與大慶金鑼集團簽訂了訂單銷售合同,達成了長期合作協議,子祥合作社作為金鑼集團養殖基地,生豬由金鑼集團以每市斤高於市場價0.20元訂單收購,每頭按200斤計算,可多賣40元,全社社員年增收8萬元。合作社帶動輻射周邊農戶500多戶,年增收近40萬元。2006年,合作社在全縣率先推出了綠色放心豬肉,在縣內大超市和農貿市場新上3家專賣店,將合作社的發展終端直指市場。目前,慶安擁有此類合作社95個。
為了扶持、規范、加快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慶安縣制定出臺了《慶安縣農村專業合作社示范章程》,並幫助各專業合作社完善了章程及其它一整套相應的規章制度,明確了社員的權利和義務,使之規范發展。把能夠帶領農民致富的能人發展成為黨員,樹立各級各類典型26個,通過典型示范、引帶,使黨群合作社健康成長。先後為合作經濟組織投放貸款1410萬元,其中黨建貼息貸款109.9萬元,解決了合作社發展中遇到的資金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