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網9月5日電 豬肉價格低,養豬戶愁;眼下豬肉價格處在歷史高位,農戶想大規模發展養豬,資金又成了一個難點……
『只要是有大卡車開進來,十有八九是來收購生豬的,省內省外的都有。7月份以來,這樣的車每天都有三五輛。現在生豬搶手,真希望自己欄裡的豬快點長啊。』望奎縣望奎鎮蘭五村養豬戶邵軍告訴記者,趕上今年豬肉行情好,村裡的養豬戶都覺得養對了。
『往年生豬價低,養豬戶利薄,我們也是硬挺著乾。今年行情好,真是打心眼裡往外高興。』說起養豬,邵軍不禁喜上眉梢。
邵軍說,往年生豬價格一般在每斤3元多,最便宜還有不到3元的時候。往常年份,養一頭豬能賺個百八的就不錯了。而按今年目前的市場行情,一頭生豬200斤出欄,能賣到1400元左右。雖說仔豬已經漲到400元,每頭豬的成本需要600元左右,但總體算下來,刨除自家的勞動力成本,每頭豬能賺四五百元。
但是邵軍說,養豬戶最近也被一件新事兒『憋屈著』。眼下豬肉行情好,一些規模小的養豬戶對明年的行情也都有信心,想擴大生產。然而擴建豬捨、買種豬、買飼料……樣樣用錢,卻不知這筆錢從哪裡出。想貸款吧,可能用來抵押的東西太少。眼瞅著好行情抓不住,真是急死人。
金融抵押潛規則:帶毛的不算
就養豬戶說的愁事兒,記者進行了采訪。據了解,截至今年6月末,我省生豬存欄約1384.9萬頭。我省目前生豬養殖規模化生產企業約在60%左右,散戶養殖約在40%左右。但不論是規模化企業還是散戶,生產之初大多數走的是靠自有資金一點點滾雪球似地做大,聚少成多。由於無論是生豬生產企業還是個人,要想貸款,都需要一定的財產抵押,但是對他們而言,能夠拿得出的抵押物常常是還在豬圈裡的生豬。關於貸款抵押,在金融業內有一句戲言:千算萬算帶毛的不算。豬肉價格、飼料價格、防疫等不確定因素所隱含的風險時常存在,這些讓金融機構發放貸款時有所顧慮。現在商業金融機構大多按市場化運營,怎樣控制貸款風險也成為各個金融機構最重要的工作。
還有一個很現實的問題,現在我省有的商業銀行從縣和縣以下撤出了,而我省養豬企業無論是企業還是散戶多數是分布在縣或縣以下,一些金融機構就是想開展生豬貸款業務,其下伸的觸角都沒有了,也是鞭長莫及。
我省有一個縣的養豬企業,為了形成規模化生產,曾經試圖走農戶提供飼料,企業自己生產的路子。但是由於缺乏資金,而且自身又不具備貸款條件,采取了農戶貸款轉給企業,企業提供農戶仔豬的辦法。一方面企業有了規模生產的資金,農民也有了生產資料。然而由於種種原因,農民沒有拿到仔豬,貸款也給了企業。雖然企業對此事一直認賬,但是由於還款不力,當初6000多萬的貸款,現在連本帶利的已達到了8000多萬,企業的償還能力讓金融機構懮心忡忡。
同樣我省一個非常有名養殖農場,養豬達到萬頭的養殖戶有好幾戶,幾千頭幾百頭的更是不勝枚舉,發展養殖業有良好的基礎。但是,由於農戶個人用於抵押物有限,根本貸不了款。於是農場出面提供擔保,該地養殖企業和個人得到了1.9億元貸款。然而由於種種原因,目前只收回2000多萬。
生豬貸款需要創新思維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近年來我省金融機構為解決生豬生產資金問題也采取了很多辦法。牡丹江海林鎮村民林華祥的養豬場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一直和農信社的貸款聯系在一起。1998年,林華祥單位破產下崗,他一無耕地二無資金,且家庭貧困。按照正常的信貸要求,他根本貸不了款。但海林鎮信用社通過三五戶聯保等方式,為其提供了資金,用於建豬圈、買種豬。在信用社的大力幫助下,林華祥當年獲利3萬多元。又是通過農信社的貸款,小林現在建成了標准化、規模化養殖場:場地面積達2萬平方米,可繁母豬260頭,後備母豬200餘頭,育肥豬1600頭。其中,大豬1000頭,仔豬600頭,年出欄5000頭,年產值200多萬元,預計今年可獲利500多萬元。
通過三、五戶聯保,支持農村無直接經濟來源的貧困戶進行生豬養殖,農信社的信貸服務體現了創新思維。截止2007年7月末,全省農村信用社共支持沒有土地等直接經濟來源的貧困戶3918戶養殖生豬,貸款金額8000多萬元,創造戶年均收入近萬元。
雞東縣東海鎮是發展生豬產業較快的鄉鎮之一,在去年生豬價格下跌的時候,資金周轉困難。東海信用社了解到該地區生豬生產基礎雄厚,雖然暫時遇到困難,但以往還款信用也比較好。東海信用社雪中送炭,為該地提供貸款支持。去年該鎮年出欄生豬達到3萬頭,今年,該鎮年存欄生豬200頭以上的養殖大戶達到68戶,已成為全縣最大的生豬養殖基地。
支持成立生豬規模化養殖鄉鎮、養殖村,從而達到支持生豬生產做大做強,尤其是在最需要資金支持的時候,是農信社對支持我省生豬生產的獨特理解。截止2007年7月末,全省農村信用社投放貸款9525萬元,支持成立生豬規模化養殖鄉鎮7個、養殖村35個。
牡丹江大灣畜牧有限公司是集養牛、養豬等系統綜合的產、加、銷體系的公司,始建初期,母豬存欄僅50頭,出欄育肥豬不到1000頭。幾年來,牡丹江城郊聯社興隆信用社對其投入貸款餘額2000多萬元,使其現已發展成為種豬場存欄經產母豬8650頭,後備母豬2500頭,三元雜交肥豬20000頭及仔豬共計存欄45000頭的東北三省規模最大、較為現代化的省內外著名養豬場,下設9個分廠。年銷售收入4000萬元,利潤400多萬元。大力支持乳品、肉類、家禽等加工龍頭企業,逐步建立規模化畜牧業養殖基地,農信社的貸款支持成為這些企業的堅強後盾。
在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記者了解到,截至今年8月末,全省農村信用社發放生豬貸款6.5億元,佔各項貸款純投放額的3.2%,佔農業貸款純投放額的3.6%,支持5.4萬戶生豬養殖71.3萬頭,貸款金額5.6億元;支持2戶生豬屠宰加工企業,貸款金額320萬元;支持5006戶儲備生豬飼料7.6萬噸,貸款金額0.9億元。
養豬戶看好政策風向標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不論是生豬生產企業還是個人,所謂貸款難,都是因為抵押的問題。相對於生豬生產企業而言,生豬散戶貸款難比較突出。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信貸部部長郭俊秋說,8月初,國家出臺了《中國銀監會關於銀行業金融機構支持生豬生產發展穩定市場供應的指導意見》,要求集中信貸資金,加大對各個環節的貸款投放力度。對從事生豬生產、良種繁育、飼料加工銷售的企業、農戶都要增加貸款投入。其中明確規定了對什麼樣的生豬貸款進行有針對性的支持,改進對不同的貸款需求主體的服務方式:比如對一些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方式,優先予以貸款支持;重點加大對規模化養殖的支持力度;對生豬散養戶,充分發揮農戶小額信用貸款的作用;對規模較大、資金需求較多的專業養殖戶,可運用多戶聯保以及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擔保的方式給予貸款支持;對規模化程度較高的生豬飼養企業,可以運用銀(社)團貸款方式給予貸款支持。散戶如果通過小額信用貸款,在我省最多只能獲得10000元的貸款支持。而通過聯保的方式,相應的貸款額度就能多一些,貸款也容易獲得支持。因而對於養豬戶來說,在貸款問題上,看好政策風向標、利用好政策很重要。
近日,我省也制定出臺八項促進生豬生產盡快恢復的地方配套政策。其中一方面積極推進能繁母豬保險工作,要主動加強與保險監管部門的有效合作,協助保險公司做好承保前的鑒定和理賠定損等工作。能繁母豬的保險金額為每頭1000元,保費為每頭60元;另一方面加強生豬貸款服務,鼓勵各種金融企業為生豬生產提供貸款扶持和信用擔保服務,適當調整生豬貸款約期、增加擔保方式、補貼貸款利息。
這一切,希望能給我省生豬養殖戶吃一粒定心丸。
支持生豬養殖金融機構小步慢行
帶著養豬戶的新愁,近日,記者走訪了省內一些金融機構。
中行黑龍江省分行在做好市場調研,有效防范風險的基礎上,積極支持我省生豬生產的客戶服務及金融服務工作:組織成立了支持生豬生產的客戶服務及金融服務工作小組;對管轄內具備貸款條件的生豬生產企業進行了調研,並對符合該行授信條件的企業進行了篩查;對已選定的相關企業,督促發起單位加快項目流轉,同時對已上報項目提前進入評審程序。截至8月末,中行黑龍江省分行已向相關企業發放5000萬元流動資金,對支持我省生豬生產發展,穩定市場供應起到了初步成效。
豬肉價格剛剛上漲的時候,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就迅速調整信貸政策,對支持生豬生產做出了具體的回應。一是穩定母豬存欄比例,保護母豬生產能力。對飼養母豬的養殖場、專業戶給予充足的資金支持,增加對其擴大再生產的信貸投放,進一步提高生豬生產能力。二是對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等模式進行規范化生豬生產的各方主體,優先予以貸款支持,對家庭式散養戶,充分發揮農戶貸款『一證通』的優勢,做到隨用隨貸,利率優惠,放寬單戶貸款最高額度。三是對遭受豬瘟等疫情的貸款養殖戶,采取貸款展期等措施幫助其恢復生產,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影響,提高生豬生產能力。
各地市農村信用社在滿足農作物後期生長所需資金後,信貸回籠資金全力支持生豬產業鏈各環節投放,著力滿足生豬生產良種繁育、飼料、防疫、屠宰、加工、銷售等生產產業鏈企業、農戶的合理資金需求。全省各地市都要成立『支持生豬生產貸款領導小組』,由主要負責人親自抓,切實做好生豬生產中貸款的投放工作。
此外,對於防范生豬貸款風險,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也有自己的措施,充分利用國家已經出臺的貸款補貼和擔保、保險等政策,主動協調,加強與擔保機構和保險機構的合作。對於已發放的生豬貸款,加強相應擔保和保險措施的落實,對於即將發放的新貸款,要在落實相應的措施後再投放,同時做好生豬穩定發展情況的跟蹤和貸款統計工作,做到既要支持發展,又要控制信貸風險。
采訪中,大多數金融機構表示,已接到總行的『要支持地方生豬生產』的通知,有的省級行也向下傳達了總行的意見。所有的金融機構也都異口同聲地表示,一定會支持生豬生產:只要是符合貸款條件的,一定優先支持生豬生產,具體措施多數正在制訂中。
所有銀行均可發放農村小額貸款
日前,中國銀監會發布《關於銀行業金融機構大力發展農村小額貸款業務的指導意見》,將發放農村小額貸款的機構拓展到所有銀行業金融機構。這是繼去年底調整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市場准入政策後,銀監會圍繞改進『三農』金融服務出臺的又一支農惠農政策。
《意見》指出,在借款主體上,將小額貸款發放對象拓展到農村傳統種養戶、多種經營戶、個體工商戶以及農村各類微小企業。在貸款用途上,支持有利於發展現代農業、提高農民收入和改善農民生產生活環境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包括農產品生產、加工、運輸、流通等各個環節。
《意見》還提高了農村小額貸款的額度,發達地區小額信用貸款額度可提高到10-30萬元,欠發達地區可提高到1-5萬元,其他地區在此范圍內視情況而定;聯保貸款額度可在信用貸款額度基礎上適度提高;對個別生產規模大、經營效益佳、信用記錄好、資金需求量大的農戶和農村小企業,貸款額度可再適當調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