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舊)科技·衛生
搜 索
校捨破舊教師老齡化 鄉村小學的慘淡境遇成農家子弟求學瓶頸
2007-09-06 10:43:44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吳利紅 高天賦 邵國良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9月6日電 校捨破舊、教師老齡化、課程開設不全、教學手段落後、學生外流嚴重……我省部分村級小學的慘淡境遇,已成為阻礙農家子弟求學的瓶頸。

  兩個學生的班級

  當城裡的學校,還在把小班額教學當成一個努力的目標時,在蘭西縣榆林鎮林城村小學,按照城市30人以下算小班額的算法,這裡所有班級都是小班額教學。最小的班級只有2人,但是這只有2個學生的班級不是小班額的產物,而是學生不斷流失的結果。

  8月29日,記者來到林城村小學。學校裡靜悄悄的,聽不到孩子們朗朗的讀書聲,校捨也很破舊。9時30分,走進三學級的語文課堂,這個班只有2名學生,教師畢海宇正領著倆人讀課文《小草,向前走》。畢老師告訴記者,三年級原本有十多個孩子,這學期都轉到條件好的榆林鎮小學或者縣城小學了,現在就剩下這兩人,也張羅要走呢。

  『不僅三年級特別缺學生,每個年級都缺,今年一年級都沒招上來學生,去年一到六年級是70多名學生,現在加上學前班纔50多名學生。』該校的一名老師告訴記者,這個學校最輝煌的時候有500多名學生。

  林城村小學的學生為什麼這麼少?『除了因計劃生育孩子少了以外,至少有一半以上學生外流了。』一位老師這樣告訴記者。

  當林城村小學為缺少學生而苦惱時,與林城村小學幾公裡之隔的榆林鎮中心小學則在為越來越多的學生而發愁。據該校的主任王忠良介紹,今年一年級新生就招了160多人,比往年多了不少,整個學校是1080名學生,其中40%的都是來自外鄉。班額平均在50人到60人之間。

  十年未進師范畢業生

  會計兼任三、四、五年級的自然課;學生上音樂課,就是跟著錄音機學歌;上體育課,就是學廣播操;計算機課由其他老師兼任,整個學校只有一臺電腦,還不能上網。房子和十幾年前相比沒什麼變化,學校唯一的體育設施是一個籃球架——這是記者在林城村小學看到的景象。但據把孩子送走的家長說,學校的教學條件差,並不是學生外流的主要原因,教學水平纔是家長們首要考慮的。

  記者了解到,這個學校包括校長在內共有9名教職工,他們中第一學歷最高的為中師(相當於高中),多數是初中畢業後函授進修的,平均年齡近50歲,每個人都身兼多門課。十多年來,沒分配來一名正規師范學校畢業生,而且個別好的老師還會被調到中心小學或者縣城的小學。雖然近年來教育主管部門也搞了一些對老師定期培訓活動,但大部分培訓都是短期培訓,很難解決現在村小學老師知識陳舊的問題。

  缺教師的不止是榆林鎮小學,在全鎮最受認可的鎮中心小學,該校主任王忠良告訴記者,現在學校50歲以上的教師佔了60%,由於年齡大了,思維方式、管理學生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都比較差。音體美等專任教師都沒有正規學校的專業畢業生,全是學校自己培養的。

  記者問:為什麼這麼缺少年輕教師?王主任告訴記者,主要是缺編。他們學校有5名大學生志願者,知識結構合理、精力旺盛,學校很需要,5名年輕人也願留下來,但因為沒編制,他們每個月只能賺600元,並且只能保證到志願期結束時,之後這個收入水准都難保障。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在我省農村村級小學中,林城村小學的現狀並不是個別現象,即使經濟水平好的地區,學校的硬件設施達到了相應的水平,但在教師結構上很難做到合理。

  雞西經驗值得借鑒

  近年來,由於資金有限,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很難對村小學進行大幅投資。而村小學狀況得不到徹底改善,教學效果難以提高,村小學和城鎮小學教學質量的差別越來越大,已經司空見慣。

  那麼,鄉村小學的出路在哪裡?怎樣纔能縮小城鄉基礎教育方面的差距呢?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雞西市針對農村教育實行的集中辦學,似乎能給我們帶來一些啟示。

  2001年前,雞西市全市共有農村小學636所,在校生69943人,平均每109人一所學校。教育資源投入分散,浪費情況嚴重。學校多,教具、圖書奇缺,教師沒有外出進修和參觀學習的機會,一師多用,微機、英語教學基本不能開設,部分村小學連音樂、體育、美術課也形同虛設;管理、行政、財務管理總成本居高不下。

  從2002年開始,雞西市開展了集中辦學。『整合』聚攏吸納了各方面資金,把用於危改的專項資金全部用於農村學校集中辦學,對義務教育經費統籌安排,建立『校收、縣管、校用』的中小學雜費管理機制,大幅度降低了教育的管理成本,把撤並的農村中小學校捨設備、土地等資產一律交由合並後學生所在的學校管理和使用。全市農村中小學校的3萬多畝校田地,每年能創收1000多萬元。這些資金全部用在了改善辦學條件和學生住宿、通勤、特困學生補助等方面。

  如今,雞西市所屬的農村地區70%的學生實現了免費入學和乘車,住宿學生的伙食標准一般在每月60到100元之間,鄉村學校新建項目全部實現了樓房化、暖氣化和教學設施的現代化。由於集中辦學,教師資源也得到充分發揮,教師的老中青搭配結構趨於合理,音體美、英語和計算機課普遍開設,由專業學校畢業的老師任教。

 

 

林城村小學有一個班裡只有兩名學生。

林城村小學簡陋的校捨。

 

榆林鎮中心小學擁擠的課堂。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