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7日電 題:抓機遇拼創新促整合徐澤民談我省裝備制造業發展
徐澤民簡介
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應用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省級重點學科『產業經濟學』學科帶頭人,國民經濟學碩士研究生導師。在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尤其是發展裝備制造業等方面頗有研究。
《東北地區振興規劃》帶來巨大機遇
記者:隨著近幾年振興老工業基地戰略的深入實施,我省裝備制造業的現狀如何,發生了哪些變化?《東北地區振興規劃》的批復對我省裝備制造業發展將起到哪些促進作用?
徐澤民:裝備制造業是制造業的『母機』,它是為國民經濟發展提供技術裝備的基礎性產業,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工業化水平及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標志。
自2003年10月實施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以來,東北三省裝備制造業的發展速度明顯加快,據國家統計局相關數據顯示,2006年東北三省裝備制造業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30%以上,超過全國平均值4個百分點。同期,黑龍江省裝備制造業完成工業總產值816億元,主營業務銷售收入790.1億元,實現利稅46.4億元,利潤40.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了16.3%、24.9%、32.2%和40.2%,成為全省發展最快的產業。
日前,國務院批復的《東北地區振興規劃》確立了『四基地一區』的戰略目標,並把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裝備制造業基地』定位於『四基地一區』建設之首,這不僅是國家開發和投資的重點將要正式轉向東北的信號,也為加快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帶來極大的機遇。一是國家為進一步提昇東北在重型機械、大型成套裝備、數控機床、發電設備、汽車整車及零部件制造等行業的發展水平,加大了對東北地區裝備制造業發展的政策支持力度,這些行業正是黑龍江的優勢行業,也是全省『六大基地』建設的重點行業。二是國家將通過調整進口稅收優惠政策,對重大技術裝備的關鍵配套部件和原材料免征進口稅或先征後返;鼓勵訂購和使用國產重大技術裝備;對關系國計民生的大型國有裝備制造企業和國家重點工程重大技改項目給予支持;對結構調整和產業昇級有重大影響的裝備制造業發展和改造項目給予支持等。黑龍江是『一五』時期建設起來的老工業基地,經過五十多年的發展,積淀了一大批裝備制造業存量資產,資產總額已超過一千億元,具有明顯的產業優勢、人纔優勢和技術優勢。緊緊抓住這千載難逢的機遇,用足用好政策,可以實現裝備制造業的超常規發展。
同構突出,東北三省研發布局亟待一體化
記者:目前我省裝備制造業的比較優勢在哪裡,與遼寧、吉林、上海、廣東等省市相比我們的劣勢和差距是什麼?怎樣在『推進東北地區經濟和市場一體化』過程中揚長避短,找准我省裝備制造業的位置,進一步加快振興?
徐澤民:根據產業規模實力、運營效率、市場開拓能力、獲利能力、自主創新能力共5個一級指標和資產總額、利稅總額等20個二級指標對全國裝備制造業競爭力進行測評,結果顯示:裝備制造業競爭力最強的省份都在東部沿海地區,排名在全國前五位的分別是廣東、江蘇、山東、上海、浙江。
從東北地區來看,遼吉黑三省裝備制造業競爭力在全國的排序分別是第12、25和20位。我省裝備制造業的比較優勢在於市場開拓能力較強,計算得分高出吉林5.822%,低於遼寧0.018%。其中,成本費用利潤率高於吉林0.163個百分點,低於遼寧0.525個百分點。從具體行業來看,黑龍江裝備制造業的發電設備、微型汽車和發動機市場佔有率較高。
與遼寧、吉林和廣東、上海等省市相比,黑龍江裝備制造業的差距是規模實力不強、運營效率不高和獲利能力較差。黑龍江裝備制造業總資產只相當於遼寧的33.45%和吉林的65.38%。從獲利能力來看,全國裝備制造業人均利潤額為1.73萬元,遼吉黑三省分別為0.94、0.97和0.55萬元,而廣東和上海則為1.35、3.39萬元。黑龍江裝備制造業人均利潤只及遼寧的58.51%和上海的16.22%。
東北三省裝備制造業同構問題比較突出,各省均把數控機床、汽車等作為支柱產業,但由於行政體制的制約,東北三省在研發和生產布局方面能夠跨越省際的橫向聯系還較少。建議:一是數控機床通過加強與遼寧的合作、汽車通過加強與吉林的合作,以裝備制造產業鏈在東北地區的延伸為導向,通過資源整合,促進相關產業在東北三省的有效分工。二是通過共建研發平臺,促進要素共享與優勢互補,打造裝備制造業產業集群。通過建立東北三省裝備制造業共性技術研究平臺,以『東北三省裝備制造業共性技術發展基金』的方式,分擔研發成本和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在東北組建裝備制造業專項技術攻關隊伍和研發基地、研制中心,從而以小搏大,實現東北三省裝備制造業區域一體化的目標。
盡快形成產業鏈和企業鏈的有效整合
記者:我省裝備制造業在自主創新,加大科技投入,整合產業資源,延長產業鏈、打造產業集群等方面還需要做好哪些工作?
徐澤民:以R&D(研究與試驗發展)人員、R&D經費支出、授權發明專利、對引進技術消化吸收的支出、消化吸收支出佔引進購買技術的比重、新產品銷售收入這6項指標作為自主創新能力進行排名,遼吉黑三省分別居全國第7、23和16位,這表明,除遼寧外,吉林和黑龍江自主創新能力均居全國中下游水平。黑龍江新產品銷售收入最低,僅是遼寧的32.24%和吉林的66.07%。為此,建議黑龍江加快自主創新體系建設,一是強化投入,確保政府R&D資金投入增長速度不低於GDP的增長速度。二是通過產學研結合加大自主創新力度,從單純引進模式向消化吸收再創新和對重大裝備技術自主研發模式過渡。三是推進體制改革,進一步完善政策環境建設,充分發揮企業在自主創新過程中主體地位的作用。
黑龍江裝備制造業產業資源整合程度不高,還沒有形成分工協作良性發展的格局。2004年哈電站設備集團僅零部件加工的配套額就達10.96億元,但哈市僅有178戶企業為其配套,配套額為2.7億元,僅佔24.6%。2005年,齊齊哈爾的一重、一二機床、齊車集團、華安、和平、建華等7戶重點企業在當地的配套額還不到13%。為此建議,一是以提高全省裝備制造業競爭力為目標,堅持政府主導、民間參與和市場化推進相結合的原則,有重點、有取捨地發展優勢裝備制造業,如核電設備、數控機床和微型汽車等;二是盡快形成產業鏈和企業鏈的有效整合,通過政府引導和市場運作促進上中下游企業分工協作,實現互動式產業集聚,形成上下左右配套的產業聯盟和網絡化的組織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