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解讀振興規劃 建設先進裝備制造業基地的新藍圖
2007-08-29 17:42:51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高慧斌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8月29日電 近年來,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工業結構呈現出七個變動趨勢,即國有工業企業包括控股工業比重偏高,非公有制經濟不發達;大型企業佔據半壁江山,中小企業實力比較弱;重工業在東北佔有絕對優勢,輕工業比重較低;采掘業比重較高,制造業比重下降;裝備制造業佔全國的比重下降,在東北工業比重有所提高;資源開采和資源粗加工位居各大工業行業前列;東北高技術產業產值低。

  據此,《東北地區振興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提出了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切實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加快結構和布局調整、建設新型產業基地的基本思路,明確了建設先進裝備制造業基地、加快發展高技術產業、優化發展能源工業、提昇基礎原材料產業和加快發展特色輕工業等任務。

  建設先進裝備制造業基地

  裝備制造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柱性、戰略性產業,高度發達的裝備制造業是實現工業化的基礎條件,是一國綜合國力和技術水平的體現。1998年以來,國家加大了對裝備制造業的支持力度,支持企業技術改造和科技攻關,依托國家重點工程和大宗產品訂單,下大決心支持裝備自主化,許多重大技術裝備的制造和研發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去年以來,國家發改委等部門陸續組織了機床工具行業與軍工系統等重要用戶對接,為機床企業進軍高端市場打下堅實基矗沈陽市積極進行鐵西老工業區改造,目前一個充滿活力的裝備制造工業園區正在形成,正努力推動沈陽成為加快振興我國裝備制造業、推進重大技術裝備自主化的龍頭城市。

  雖然近年來裝備制造業一直保持著較高的增速,不少重點裝備自主化工作取得了實質性進展,但裝備制造業目前還存在許多困難和問題,制約了重大技術裝備自主化進程,仍需下大力氣解決。尤其是裝備制造企業的能力和水平尚不能完全滿足國民經濟建設需求,特別是重大技術裝備的研發制造能力與國外先進水平還有較大差距。

  對此,《規劃》提出,以信息化、智能化、集成化為突破口,加快推進企業技術進步,提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系統集成能力,提高重大裝備國產化水平和國際競爭力。將東北地區建設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重型機械和大型成套裝備制造業基地,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數控機床及工具研發和生產基地,國家發電和輸變電設備研發與制造基地,全國重要的汽車整車和零部件制造及出口基地,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船舶制造基地,國家軌道交通設備制造基地。

  裝備制造業振興重點

  數控機床———高速數控車床、數控銑鏜床、高速立式加工中心、龍門五面體加工中心、多軸聯動加工中心、車銑中心和柔性自動線、柔性制造系統、智能制造系統等集成產品。

  大型煉油和乙烯成套設備———1000萬噸煉油裝置以及配套設備、100萬噸級乙烯以及聚酯成套等設備。

  大型煤化工成套設備———大型離心壓縮機,煤液化工程配套1250KN壓縮機。

  大型冶金設備———新一代短流程大型薄板連鑄連軋成套設備、大型燒結成套設備。

  大型發電設備———大型水電機組、大型高效低污染煤電機組等,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重型燃機、整體煤氣化燃氣———蒸汽聯合循環機組、大型發電設備鑄鍛件、電站輔機成套設備、大型空冷機組和大型風電機組。

  超特高壓輸變電設備——— 500千伏交直流和750千伏交流輸變電成套設備,加快開發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800千伏級直流輸變電設備。

  其他大型機械成套設備———全斷面掘進機、大型水泥成套設備、港口裝卸設備、大型起重設備、離心壓縮機組和制冷設備、高效調速大流量輸油管線泵、大型高溫高壓容器及換熱器、往復式壓縮機。

  大型船舶裝備——— 30萬噸級原油運輸船、大型及超大型集裝箱船、專用汽車滾裝船、新型客滾船、大型散貨船及礦砂船、不鏽鋼艙化學品船以及船用配套裝備、大型海洋石油工程裝備、海上浮式生產儲油輪等。

  軌道交通設備———時速200公裡及以上的高速列車,大功率交流傳動電力機車、內燃機車,新型地鐵車輛的核心技術。

  對於這樣的政策安排,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務院振興東北辦主任張國寶說,我們不是小鋼鐵、小水泥什麼都上,遍地開花,而是有重點地支持。《規劃》加大了對東北地區裝備制造業發展的政策支持。比如,調整進口稅收優惠政策,對國內企業為開發制造國家重點發展的重大技術裝備和產品而進口的部分關鍵配套部件和原材料,免征進口關稅或實行先征後返,進口環節增值稅先征後返。鼓勵訂購和使用國產重大技術裝備。對關系國計民生的大型國有裝備制造企業和國家重點建設工程所需的重大技術裝備技術改造項目,以及對結構調整和產業昇級有重大影響的技術研究開發和改造項目給予支持。

  構建高技術產業鏈

  《規劃》要求立足自主創新,促進產業集聚,加強國際合作,實施一批高技術產業化項目,構建高技術產業鏈,努力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先導產業和產業集群。發展重點是:做強做大電子信息產業,重點建設長春國家光電子產業基地、大連國家軟件產業基地和出口基地;培育發展生物產業,重點建設長春國家生物產業基地;積極發展新材料產業,重點發展新型精細化工材料、粉末金屬材料、稀土發光材料、納米級金屬材料、有機電致發光材料、特種功能材料和復合材料等技術及產品;促進航空產業發展,提昇飛機和發動機核心部件的設計與制造能力;扶持發展新興海洋產業。

  建設國家能源保障基地

  《規劃》提出堅持節約優先、環境友好、煤油並舉、多元發展的方針,優化生產布局和消費結構,加強東北亞區域能源合作,建設國家能源保障基地。有序開發煤炭資源,建設呼倫貝爾、霍平白、勝利等大型煤電化基地、黑龍江東部煤炭基地及遼寧鐵法等礦區。穩定原油生產能力,擴大天然氣生產規模,加大對海拉爾盆地、二連浩特盆地和近海石油勘探力度,綜合開發吉林油頁岩資源,建設俄羅斯邊境至我國東北的原油管道,啟動東北天然氣管網工程建設。優化電源點和電網建設。積極扶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搞好重點節能工程,努力推進能源節約。2010年,規劃煤炭生產規模3億噸左右,原油生產規模5700萬噸,天然氣產量70億立方米,電力裝機容量6000萬千瓦,年發電量3000億千瓦時。

  電網和天然氣管網建設重點。電網建設———建設呼倫貝爾至遼寧中部輸電通道。建設霍林河和赤峰煤電基地至遼寧省負荷中心的500千伏交流輸電通道,建設黑吉省間2回500千伏輸電線路,建設吉遼省間第4回500千伏輸電通道。

  天然氣管網工程———建設哈爾濱—長春—沈陽—唐山主乾線,大慶—哈爾濱、長嶺—長春—吉化、吉化—哈爾濱、大連—沈陽支乾線,大慶—齊齊哈爾等十條支線。

  關於能源建設,張國寶專門作了解釋。他說,我們在內蒙古東部呼倫貝爾要建設360萬千瓦的坑口火電,並且通過直流輸變電項目把它送到遼寧。另外,我們提出要延續大慶油田的可持續發展,在大慶深部找大慶,在大慶周邊找大慶,也獲得了非常好的成果。現在新發現的大慶深部的天然氣,預計可建設年產10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項目,現在已經規劃了在東北全境建設天然氣管網工程。這裡包括哈爾濱到長春到沈陽的主乾線,包括大慶到哈爾濱以及長嶺油田到長春、到吉林化學工業公司的天然氣管線。

  形成世界級乙烯生產基地

  《規劃》要求加快淘汰落後生產能力,優化行業內部結構和空間布局,控制總量,提高精深加工水平,實現由規模擴張向效益增長的轉變。一是建設新型石化產業基地,重點建設撫順石化、大連石化和大連西太平洋煉油等千萬噸級原油加工基地,加快實施大慶、吉林石化、撫順石化等乙烯改擴建工程,形成世界級乙烯生產基地。2010年煉油能力控制在1億噸/年,乙烯產量達到400萬噸/年。

  二是有序發展煤化工產業,適時建設錫林浩特、霍林河、呼倫貝爾、黑龍江東部和遼寧西部等煤化工基地。

  三是建設北方精品鋼材基地,依托鞍本鋼鐵集團建設精品板材生產基地,依托東北特鋼建設特殊鋼和裝備制造業用鋼生產基地。加快淘汰落後產能,建設?魚圈鋼鐵基地,逐步將鋼鐵工業發展重點由內陸向沿海轉移。

  『東北地區歷來是我國重要的石化工業基地,特別在煉油方面佔有很大比重。』張國寶說,我們已經批准開工建設撫順100萬噸一期項目,另外,也批准開工建設大慶新的60萬噸一期項目。關於中俄原油管道合作,兩國元首都表明要加強在能源領域的合作。中俄關於原油管道的前期工作進展順利,越來越接近具體的實施階段。

  《規劃》對特色輕工業的發展要求是,發揮資源優勢,培育品牌,延長產業鏈,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成為促進地區經濟協調發展、吸納勞動力就業的重要產業。發展重點是:發展化學制藥和中藥制劑產品,鼓勵發展民族醫藥產業;大力開展農產品的精深加工,建設糧食、肉類、水產品、乳制品和生物化工產業基地;大力發展紡織、服裝、造紙、塑料制品、家具和林產品加工等輕工產業。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