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 創新讓哈電更耀眼
2007-09-11 10:02:32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王永利 劉欣 來玉良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9月11日電 近幾年,哈爾濱電站設備集團公司像目前中國股市一樣『牛氣衝天』:他們在5年間完成的總產值相當於過去的50年總和;銷售收入相當於過去50年的總和,發電設備產量接近過去50年的總和。

  有人說:哈電人腦靈,一項項科研成果接踵問世,不是世界領先,就是填補國內空白;哈電人手巧,一個個黑乎乎的鐵塊子經過他們的車削銑磨就有了靈性,不僅裝在了三峽電站,而且還漂洋過海,到南亞、非洲甚至美國去發電。

  尋根溯源,其實『哈電』今天的輝煌只是她56年發展史上最耀眼的一段。

  創新軌跡:對『鋼鐵』有著超強的消化、吸收和創新能力,56年廠史就是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嬗變史

  哈電集團從在荒原上建廠的那天起,走的就是一條引進、消化吸收和再創新之路,而且速度越來越快。

  據不完全統計,哈電集團在近20年完成科研成果3500多項,360項獲國家、省、部、市科技成果獎勵。到2006年底,哈電人手裡擁有58項有效專利,2006年當年申請專利39項。

  哈電人在技術引進上一向奉行『拿來主義』。通過參與三峽左岸8臺水輪發電機的分包制造,哈電人很快消化吸收了國際先進的設計制造技術,並且進行了二次創新。結果,他們設計出的自主知識產權的右岸機組水輪機轉輪,各項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哈電』引進美國GE公司技術生產的第一捆9F燃氣輪機機組國產化率就達到30.28%,預計第三批項目完成後將達到75%以上。『十五』以來,哈電集團先後與阿爾斯通、東芝、三菱等國際大公司進行廣泛技術交流,引進了大型超臨界、超超臨界、空冷等先進火電機組技術,然後立足自身開展自主創新。自行研制的世界最大空冷840MVA水輪發電機組和CFB鍋爐等產品不是世界領先,就是填補國內空白。

  這樣的例子在哈電舉不勝舉,很多關鍵技術引進沒兩年就演變成了哈電人自己的技術。

  哈電超強『消化能力』的動力,來源於他們雄厚的人纔、技術和裝備支橕。哈電集團技術中心有2400多技術人員,其中,享受政府津貼的專家和知名技術帶頭人70多人,工程院院士2人,具有高中級職稱的人員1600人。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博士後工作站、發電設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一大批科研機構,以及1000多臺精密、大型、稀缺設備。目前,哈電集團已經形成以發電設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為核心的『研究開發』層,以主機設計、工藝部門為核心的『制造技術』層和以博士後工作站和產學研合作為基礎的『上游技術』層三個層次的產品研發體系,形成統一規劃、統分結合、目標明確、運行有序的產品研發體系。哈電人驕傲地說:『通過幾次重大技術改造,我們的關鍵裝備和制造能力均保持和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產品軌跡:順應潮流,審時度勢,開闢一條由傳統發電裝備向高精尖發電裝備發展的快速通道

  堅持科學發展觀,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保護生態環境,不斷開發高效、節能、環保、安全和高可靠性的發電設備,已經成為電力裝備的發展方向。

  哈電人順應潮流,審時度勢,加快調整產業結構步伐,『十五』期間投資21.3億元,對19個重大項目昇級改造,並且將新能源產品的開發列為集團發展的主戰場之一。

  2000年,哈電集團在秦皇島建起了具有當代世界水平的9FA燃氣輪機總裝試車基地,目前已經生產兩捆17臺機組。下一步,哈電人准備和澳大利亞合作建設IDGCC(整體煤氣化燃氣-蒸汽聯合循環機組)電廠。哈電集團在穆棱代馬溝裝備的1.2兆瓦發電機組,采用世界最先進的直接驅動技術,結構簡化,噪音小,而且在風能利用率和發電量上提高不少;與西屋公司聯合設計制造的秦山核電二期發電機組5年來運行良好;為秦山二期擴建工程自主設計研發的汽輪機和氣水分離再熱器已經進入制造階段。現在,哈電人已經掌握了300兆瓦核電蒸汽發生器技術,正在准備引進AP1000核電主泵電機和第三代AP1000常規島技術。

  在傳統發電設備上,哈電人堅定走『大型、高效、清潔』之路。目前,哈電集團超臨界、超超臨界機組產量已超過傳統的亞臨界機組產量。如果已出產及在制的超臨界、超超臨界機組全部投入運行,每年可節省620萬噸標准煤,相當於200列火車的運量。同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塵等污染物,以及二氧化碳的排放都會大大減少。哈電集團生產的大型循環流化床鍋爐,其氮氧化物排放量由500毫克/標准立方米降低到200毫克/標准立方米以下,二氧化硫脫除率達到90%。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9FA級燃氣輪機,能耗比9E級下降126千焦/千瓦時,一臺機組每年可節省天然氣4343萬立方米,已生產的13臺9FA級燃氣輪機每年節省的天然氣達到56459萬立方米。集團研制的混流式水輪機效率比傳統產品提高1.57%,軸流式水輪機比傳統產品提高1.1%。

  市場軌跡:不甘只作『共和國裝備制造業的長子』,而是要走出國門求發展,當國際發電裝備市場的『弄潮兒』

  作為『共和國裝備制造業的長子』,哈電集團取得了中國發電設備制造史上多項第一,總裝機容量佔中國的1/3。近年,隨著哈電集團博采眾長、自主創新步伐的加快,他們依靠先進的技術拿下了國內市場的諸多制高點。

  在獨立進行三峽右岸4臺機組設計制造過程中,哈電人把自主研發的空冷技術應用到大型水輪發電機上,從而包攬了國內所有空冷技術大型水輪發電機的制造任務。目前,哈電集團的多項技術在國內市場上處於領先地位,國內30萬千瓦以上大型火電機組、鍋爐的中標率佔市場份額的1/3以上,發電機和汽輪機中標率近1/2,重型燃氣輪機市場佔有率達48%。僅2006年,哈電集團的新簽約額就達到285億元。幾十年來,在國內絕大多數電站內都能看到『哈電』的產品和『哈電人』的身影。

  經歷幾十年風風雨雨,哈電人磨練出了大智慧、大眼光。如今,這個『共和國裝備制造業的長子』已經更多地把目光瞄向國際市場。

  2006年以來,哈電集團不斷加大、加強國際市場的開發力度,先後簽訂了蘇丹東格拉輸變電項目、印尼660兆瓦機組工程總承包、巴西350兆瓦機組、印度4×600兆瓦鍋爐、越南錦普300兆瓦機組等一批國際合同。截至目前,哈電集團國際工程出口和總承包合同接近130億元人民幣。

  哈電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宮晶?在接受采訪時說:『2007年,哈電的市場目標是全力以赴抓好百萬千瓦等級核電項目核島、常規島,確保實現零的突破;以600兆瓦等級以上超臨界、超超臨界機組為重點,抓好常規火電機組市場的拓展,確保國內市場佔有率在34%以上;以巨型空冷混流式、300兆瓦抽水蓄能、大型燈泡貫流機組為重點,進一步鞏固哈電大型水電優勢,確保國內市場佔有率達到50%以上;抓好國際市場開發,提高國際市場份額。2007年主營業務收入實現245億元,利潤總額15億元以上。』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