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11日電 小病拖、大病扛、實在不行進病房』成為過去,為病而困、因病返貧的現象在農村社區悄然隱退,群眾再不用為看病發愁了。這是七臺河市為緩解群眾『看病難』做實事的結果。
該市把對上爭取作為推動衛生事業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手段,先後爭取到省和國家項目6個,爭取資金5895萬元,僅中國初保基金會一個項目金額達3287萬元,設備516臺套,為區、縣醫院新增設備180臺套,徹底解決了醫療設備陳舊短缺的問題。
七臺河還加強農村醫療衛生功能建設。加大對村衛生所整頓建設力度,全市80%衛生所達到四室一廳。對5所鄉鎮衛生院房屋進行改造,為20個鄉鎮衛生院增添設備336臺套,使房屋和設備達到國家規定標准。在勃利縣啟動了新農合試點,參合農民達13萬人,參合率達80.2%,25976人得到了補償,11萬人接受了免費健康體檢。先後兩次組織鄉鎮衛生院院長到省衛生廳和國家初保基金會培訓,培訓農村衛生技術人員520人次,農村衛生隊伍整體素質明顯提高。
為了加強社區衛生投入與建設,市政府投資400萬元,爭取初保基金會設備資金700萬元,市婦幼保健院自籌300萬元,加快社區衛生體系建設,並在欣源小區籌建了一所標准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婦女病普查5300多人,門診診療1200多人次,被列為省級社區衛生示范中心。加大了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人員培訓力度,使社區的服務質量、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實現了『大病進醫院、小病在社區』的目標。
加強疾病防控和衛生監督,市政府投入110萬元資金,實施了艾滋病、結核病等10個疾病預防控制項目,組建了區縣疾病防控中心。進一步加大衛生執法監督,多次開展了食品、保健品等衛生專項整治和集中打擊,查處和取締違法違規醫療機構212家。
此外,七臺河還在加強醫療服務質量水平上下功夫。建立了全市醫療衛生信息平臺,有效解決了虛假廣告誤導群眾就醫問題。在全市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實行出院患者隨訪制度,已電話隨訪1872人次,登門隨訪931人次,讓患者在家中繼續接受治療。開設了愛心扶貧門診、愛心扶貧病房,為239名白內障患者免費手術,使他們重見光明,為特困患者減免醫療費用50餘萬元。據問卷測評統計,患者滿意率達到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