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11日電 近日,記者從哈市各區教育局獲悉,新學期哈市17所校園校捨不獨立或在校生規模較小(500人以下)的不具備『四獨立』(獨立的法人資格、與公辦學校相分離的校園和基本教育教學設施、獨立的財務會計制度、獨立招生並獨立頒發學業證書)條件的民辦公助校,即『校中校』已經首批被撤銷。3年後,哈市義務教育階段的46所民辦公助校將全部取消,哈爾濱的孩子將告別高收費擇校熱,按學區進入公辦校。記者采訪時獲悉,民辦公助校轉為公辦校後,每班人數最多不超過56人,有條件的學校已經實現小班額教學。原本因人滿為患被迫改為教室的實驗室、微機室等也恢復了其原有功能。
據了解,今年秋季哈市兆麟小學、新陽路小學、第60中學等學校的『校中校』均被撤銷,哈市楊楚珊中學等民辦公助學校已經轉制成公辦校。改制後的民辦公助校師資力量基本沒有變化,收費遵照公辦校的收費標准。據哈市新陽路小學校長介紹,今年該校招收的學生均是片區內就近入學的學生,民辦公助校取消了,教室多了,因此,實現了小班額教學。據哈市第60中學副校長劉翠華介紹,今年他們學校的『校中校』已經取消,沒取消『校中校』之前的班額是六十餘人,今年秋季招生每班最多不超過42人,學校實現了小班額教學,過去十餘個班在各個班級分配教師時也難以實現每個班級都是名師授課,而今年學校只招收了8個班,每個班級的師資力量都很強。哈市楊楚珊中學今年秋季由民辦公助校轉制為公辦校,該校今秋也實行了每個班級四十餘人的小班額教學。
據介紹,民辦公助校就是依托名校辦的分校,是在上世紀90年代初,優質教育資源短缺的情況下,為滿足家長及學生的擇校需求而設立的。哈市目前共有70所民辦公助學校,其中義務教育階段的中小學有46所。民辦公助校在校生約7萬人,每年招收新生2萬人左右。哈市中小學每年招收新生約10萬人。也就是說,哈市每年有20%的孩子在擇校。擇校在滿足百姓『花錢享受優質教育』的同時,也造成眾學生爭相擠入造成熱點校大班額,影響教育質量;好生源集中在幾所熱點校,造成『好學校越辦越好、弱校招生日漸萎縮』的兩極分化現象。今秋哈市撤銷17所民辦公助校,之後按每年1/3的比例逐年撤銷,直至三年後全部撤銷,形成『加大政府投入,辦好義務教育』的格局。
據悉,撤銷後的民辦公助校將有兩條出路,少數幾所民營企業投資建立的民辦公助校將轉制為純『民辦』,大多數屬於公辦資產的民辦公助校將恢復其公辦學校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