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15日電 記者近日在省人事廳獲悉,按照省委十屆二次全會關於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的總體部署,該廳正在結合省情實際,研究構建人纔支橕體系,努力打造與全面振興目標相適應、龍江特色突出、比較優勢明顯的人纔隊伍,形成『人纔興安嶺』。
主要目標:一是打造農業、裝備、能源、石化、醫藥、食品等優勢主導產業人纔高地,整體實力位於全國前列。二是加快培養引進信息、生物、新材料、環保等高新技術產業人纔,數量和素質大幅度提高。三是大力發展金融、保險、旅游、物流、會展等現代服務專門人纔,著力提高專業化水平。四是積極培養特色民族文化和冰雪藝術與體育的頂尖人纔,形成獨特的人纔優勢。五是加強多層次俄語人纔培養,建成全國對俄人纔交流的重要基地。六是全面提高黨政人纔素質,打造講政治、懂全局、善於治黨理政的發展型領導班子和服務優良、勤奮敬業、務實廉潔的專業化公務員隊伍。七是大力培養企業家人纔,造就大批懂法律法規,具有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和開拓精神,善經營、會管理的企業經營管理者。八是進一步采取多種措施,壯大高素質技能人纔、農村實用人纔和社會工作人纔隊伍。
圍繞上述目標,將著重在以下五個方面實現新的突破:
在人纔資源整合上實現新突破。按照統籌規劃、優化布局、發揮人纔資源整體功能的原則,實施『人纔共享』,建設優勢產業和科研力量相對集中、產學研銜接緊密、管理機制靈活的優勢學科群,形成人纔資源開發的整體合力。要圍繞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謀劃一批重點項目,通過項目實施聚集一批人纔,聯合開展科技攻關。要結合事業單位改革,對條件具備的事業單位進行跨區域、跨部門的資源整合,鼓勵現有資產、人纔、技術等實行聯合或合作。要發揮軍工系統、中直單位人纔優勢,吸引人纔以多種方式為我省服務。要建立企業、高校、科研機構互動機制,加強『政產學研金介』合作,鼓勵人纔兼職從事企業管理、技術諮詢、技術服務、項目開發等活動。要發展行業人纔協會,組織開展學術交流、科研協作、技術諮詢及人纔培養活動,搭建人纔互動、交流與合作的平臺。要實施好『城鄉人纔協作工程』,引導高層次人纔開展實用技術創新、成果轉化、技術諮詢等活動。
在激活和穩定人纔上實現新突破。堅持把培養、使用、開發好現有人纔擺在優先位置,積極推進人纔管理工作體制改革,創新人纔評價、使用、流動、激勵和保障機制,全面盤活人纔資源。要進一步健全人纔評價制度,建立健全專業技術人纔、企業經營管理人纔和高技能人纔評價體系,全面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要改革人纔使用制度,事業單位全面推行人員聘用制度和崗位管理制度,對新進人員實行公開招聘;企業全面推行勞動合同制和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聘任制。要完善人纔選拔制度,堅持公平、平等、競爭、擇優的原則,細化國家千百萬人纔工程人選、省長特別獎、省政府特貼專家、省級重點學科帶頭人、後備帶頭人等人選的選拔辦法。要創新人纔分配制度,積極探索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等生產要素參與投資和分配制度;積極推行高級經營管理人員、骨乾技術人員年薪制,支持實行期權、期股獎勵和補充養老保險制度;對核心技術領域的高級專家實行特殊待遇。要改革人纔獎勵制度,把獎勵過程作為人纔選拔過程,建立專項資金,完善獎勵辦法,切實發揮激勵作用。
在人纔引進合作上實現新突破。要采取項目引進、團隊引進、核心人纔帶動引進、柔性引進等多種方式,有計劃、有步驟地引進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高層次人纔。堅持引纔和引智並舉,重點引進優勢主導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和高校科研機構發展急需的一流人纔,促進重點領域、重點產業、重點學科的發展。要依托重大科研和建設項目、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博士後科研流動(工作)站、重點學科和科研基地以及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項目,積極引進領軍人纔;充分發揮高校和科研機構優勢,設置特聘教授、終身教授崗位,凝聚國內外創新型人纔。要發揮區位優勢和人文優勢,打好對俄人纔智力合作『特色牌』,當好中俄人纔交流合作的橋頭堡;要以對俄人纔合作為重點,廣泛開展與日、韓、美等國家的人纔交流合作,重點引進優勢主導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和高校科研機構發展急需的一流人纔,促進重點領域、重點產業、重點學科的發展。要推進區域性人纔合作,深入開展與『東三省』、『長三角』、『珠三角』、港澳臺等地區人纔合作,吸引高層次人纔來我省開展重大項目合作、技術攻關、成果轉化與推廣。要推動省內人纔合作,積極發展哈大齊、東部煤電化基地的合作,廣泛開展地區之間、城市之間、城鄉之間、所有制之間的人纔交流合作。要加強信息交流,建立涵蓋國內外的專家庫和項目庫。
在人纔能力提昇上實現新突破。以提昇人纔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開展大規模的培訓教育活動,推進專業技術人纔知識更新工程(653工程)全面實施,使全省專業技術人纔的科學素質、專業技術水平和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知識結構得到優化,整體素質明顯提高。要以博士後為重點,加大高層次人纔培訓力度,用三年左右時間,對全省在職專家進行一次輪訓。要推進專業技術人員知識更新工程,重點開展現代制造、信息技術、能源技術、現代管理、現代農業5個領域的專項繼續教育。要圍繞經濟社會發展重點課題和高新技術成果推廣,舉辦多種形式的高級研修班。要根據特色農業、林業、畜牧業和數量技術工人的需要,舉辦實用技術人纔培訓班。要建立俄語人纔培訓基地,培養一批專業人纔。要實施『百萬農村人纔培訓計劃』,爭取對農村鄉鎮服務中心的專業技術人員全部輪訓一遍。要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大力開展國內外交流培訓活動。
在人纔環境優化上實現新突破。要完善公共資源信息網,加快電子政務建設,積極推行人纔網上在線服務,健全公開、便捷、高效的人纔公共服務體系。要建設好基礎性人纔市場、專業性人纔市場、區域性(或行業性)人纔市場,營造規范有序、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健全反映人纔資源稀缺程度和市場供求關系的現代人纔市場體系。要加快公務員、事業單位、人纔市場、人事爭議仲裁法規建設,加強人事人纔執法監督檢查和查處力度,健全公平和諧的人事法制體系。要鼓勵改革,支持創新,寬容失誤,創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纔、尊重創造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