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一村一品』成為依安農民發家『金鑰匙』
2007-09-18 16:04:06 來源:東北網  作者:王廣彪 韓大偉 宋今明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9月18日電 在依安縣,有許多鄉村都打出了自己的品牌和特色,新興鄉新合村的水稻、新屯鄉勝利村的菇娘、中心鎮建設村的奶牛等等。這些有特色的村都走在了全縣經濟發展的前列。

  近年來,依安縣找到了一把農民發家致富的『金鑰匙』,這就是『一村一品』。目前,這個縣發揮區位和資源優勢,湧現出『一村一品』的特色村50多個,農民在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寬闊。

  三興鎮保衛村有耕地2.5萬畝, 2600口人。自1986年開始,這個村在村乾部的帶領下發展白菜生產,種植規模逐年擴大,目前,白菜生產已經成為該村的主導產業和農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項目,並成為遠近聞名的白菜生產基地。今年保衛村有476戶種植了白菜,面積達6000畝,白菜總收入達910多萬元,佔全村總收入的63.9%,種植戶人均純收入在4000元以上。為進一步適應市場,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科學發展水平,這個村組織280戶農民成立了白菜協會。通過協會的帶動,拓寬了銷售渠道,產品不但佔領了齊齊哈爾周邊市場,還遠銷到山東壽光等10多個大中城市。

  陽春鄉精進村臨近碾北公路依拜公路,該村充分利用便利的交通優勢,遵循自然和市場規律,大力發展生豬生產,真正實現了以副補主,主輔換位,不僅致富了群眾,而且還促進了全鄉的生豬生產,拉大了產業鏈條。1994年,精進村就針對市場需求,投資3萬元建設了全村第一棟飼養量為100頭、年出欄200頭的集體豬場,當年就獲純效益2萬多元。嘗到甜頭、受身邊事例影響的群眾認准了養豬致富這個理,從此一發不可收,走上了一條種大苞米、養大肥豬、再用農家肥種大苞米、最後揣『大白邊』的良性發展之路。全村現有農戶556戶,其中從事生豬養殖的就有439戶,佔全村農戶的78.9%。今年,全村生豬養殖量達1.3萬頭,僅生豬這一項年產值就能達到1000多萬元,全村人均生豬養殖收入可達6305元,佔農民總收入的77.4%。為了增強農民抵御風險的能力,精進村成立了生豬養殖協會,發展會員318人,與齊市金鑼集團、大慶金鑼集團建立了常期供銷關系,每年對這兩個公司銷售生豬6500多頭,並遠銷到廣東、鄭州、內蒙古、北京、上海等省市。

  依龍鎮東風村借助依安縣是『中國白鵝之鄉』的品牌優勢以及本村有草原和水源的資源優勢,縣裡有龍頭企業又不籌銷路,而且還保護價收購,把發展鵝經濟作為發家致富的主要項目。村裡采取典型引路、大戶拉動、效益吸引等一系列措施,組織引導廣大農民發展種鵝生產和商品鵝生產。目前全村220戶490人從事大鵝生產,今年養殖量達到了6萬多只,同時銷售鵝雛10萬只,僅大鵝生產一項全村總收入可達600多萬元,佔全村總收入的74.3%,大鵝養殖戶人均純收入達4208元。本村農民蔡友,今年一年就養大鵝500只,在他的精心飼養下,現在膘肥體壯,陸續出欄,僅此一項,他家即可獲純效益2萬餘元。

責任編輯: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