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24日電 普通士官向南林入伍8年來,閱讀了40多本理論書籍,記下60多萬字的學習筆記,掌握6種專業修理技能,發表9篇學術文章,榮立二等功3次,三等功1次……被譽為新一代青年士兵的楷模他是一名普通士兵,卻把偉大理論作為自覺追求,閱讀了40多本理論書籍,記下了60多萬字的學習筆記;他是一名普通青年,卻把平凡生活演繹出了精彩,從容面對挫折困難,入伍8年榮立二等功3次,三等功1次;他是一名普通修理技師,卻掌握6種專業修理技能,發表9篇學術文章,參與4次重大演習,累計維修50餘臺次大型裝備;他是一名普通文藝骨乾,卻用如火激情展示了當代士兵的青春風采,精通6種樂器,參與軍地演出100餘場次,10餘幅書法作品在軍內外獲獎;他是一名普通農家子弟,卻用自己的微薄之力承擔起了助人解難的道德義務,連續3年資助福利院兒童,幫帶的戰友有13人立功。
他入伍8年來,在平凡的崗位上取得了不平凡的業績,被樹為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標兵個人,並在沈陽軍區召開的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經驗交流會上,作為唯一的士兵代表介紹了經驗事跡。他,就是沈陽軍區某高炮團修理連班長、普通士官———26歲的向南林。
只有高中文化 兩年啃下20本專業書籍
和向南林一起訓練、生活的戰友們都知道向南林是一個願意自討苦吃的人,只要工作中有了難題、苦活,衝在前面的總是向南林。可他卻總是說『苦與樂是相互依存的,沒有苦哪有樂』。苦盡甘來的道理誰都懂,可是能夠用實際行動來詮釋其中的意義卻沒有幾人能做到。
學習黨的創新理論是向南林工作之餘的第一愛好,部隊官兵工作任務重,自由支配時間少,他就擠時間學習,實行學習上的『零存整取』,飯前飯後背兩個名詞,大塊時間學一兩篇文章,每天晚上熄燈後,他總想辦法學上一兩個小時,有時在連隊庫房,有時打著手電在被窩裡,一段時間裡,他乾脆把連隊裡的第一班哨『承包』下來,連隊領導被他這種刻苦學習的精神感動,專門騰出一間庫房作為他的學習室。2004年,部隊在外駐訓,晚上沒有電,蛟子又多,他便點著蠟燭看書,一個半月用掉了40多根蠟燭、20多瓶風油精。在軍械士官學校學習期間,向南林為自己制訂了『魔鬼學習計劃』:節假日不休息;熬夜困了嚼紅辣椒提神兒。由於紅辣椒吃多了,向南林經常流鼻血,兩次住進醫院。可兩年下來,只有高中文化的他,硬是啃下了高等數學、普通物理、電子工程、機械工程等20本專業理論書籍。
向南林不僅在理論上是學習能手,還是團裡公認的技術『大拿』。每年團裡都有一些裝備要送到廠家維修,押運是件苦差事,可每次向南林都是自告奮勇,坐著露天平板的火車、冒著嚴寒千裡跋涉。為了抵擋寒風,在四周沒有遮攔的平板火車上,向南林只好用稻草圍個窩兒當帳篷,渴了就喝口結冰的礦泉水,餓了就啃塊掛滿霜的方便面,一連幾天下來,人瘦了一大圈。可向南林卻認為這『差事』很劃算,4年他去了8次,因為送修時他可以帶著平時遇到的『疑難雜癥』,到工廠向技術更高的師傅們當面請教,晚上還一個人留在車間裡練技能、做筆記,有用的復習資料還可以復制帶回來。工廠的領導和師傅們被他的刻苦精神感動了,不但樂意向他傳授技能,還經常無償送給他工具、資料和零部件等。因此,向南林每次出差都能滿載而歸。
2005年初,某新型雷達列裝、指揮儀撤編的消息傳到了團裡,對向南林而言,卻意味著他又要從頭再來。新裝備還沒到團裡,他已經做了准備工作,他找廠家、找友鄰部隊,電話、書信、特快專遞,所有能用的通信手段他全都用上了。短短一個月,向南林就收集整理了百餘萬字的新裝備資料。同年4月,新裝備列裝,團裡成立新裝備攻關小組,由他負責編寫教案。一無教材二無教員,所有的性能、操作都只能靠自己一點點摸索。向南林每天早晨4時起床到零下30℃的訓練場,對照說明書逐個部件、位置悉心研究。為測算數據,他帶領攻關小組一連幾天趴在雪地裡接線記錄,手腳裸露的地方裂了許多口子,生了凍瘡,疼得他坐臥不寧。經過一個多月的潛心鑽研,他先後編寫出了20多萬字的操作教程,制作了6部教學課件,圓滿地完成了任務。
誰有長處向誰學 徒弟每次都能超越師傅
向南林是一個勇於刷新自我的人,誰有長處,他就像誰學習,過不了多長時間他就能超過『師傅』,乾什麼像什麼、乾什麼成什麼,戰友們稱他為『可怕的向南林』。
和所有年輕人一樣,26歲的向南林性格活潑開朗,愛好文藝,天生一副好嗓子,唱起歌來毫不遜色於歌星。新戰士李波出生於嗩吶世家,7歲時就開始學習嗩吶,此外還會許多樂器。到部隊後,他很快便讓向南林『盯上』了,一有時間,向南林就與他切磋技藝。一次,向南林看到團裡的樂器堆放在倉庫裡閑置沒用,他建議團裡成立了小樂隊。缺架子鼓手,請人需要花錢。恰好李波有些這方面的知識,但他是鍵盤手,向南林就決心自己上,弄不懂就問李波。剛開始鼓點兒敲不准,影響了別人排練,他就敲自己的大腿。一個月後,李波在禮堂外面聽到架子鼓聲,以為是請來了專業老師,結果進屋一看,卻是向南林在打架子鼓。李波與向南林相處3年,慢慢地他發現,原本密不外泄的祖傳本領,向南林全學會了。向南林的書法也小有名氣,先後10餘次在各層次的大賽中獲獎,可他不滿足,一有時間就到佳木斯書法家協會主席何常貴家裡求教。
在團裡,辦晚會、每周的影前小舞臺,向南林是團裡不可或缺的『臺柱子』。在佳木斯市每年的雙擁晚會,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他能當導演主持、搞舞美策劃,還能唱歌、演小品、編舞蹈,笛子、葫蘆絲、架子鼓等6種樂器,他件件拿得起。三任宣傳股長感受最深:少了向南林,團裡的舞臺要塌掉一半。在武漢軍械士官學校學習期間,總裝系統搞文藝調演,由向南林執導參演的歌伴舞《當兵的哥們》獲得了二等獎。
微薄之力挑重擔 對自己吝嗇幫別人大方
向南林對錢有著特殊的敏感,當年就是因為家裡經濟條件不允許,他放棄了高考的機會,將考大學的機會留給了弟弟。在生活上,向南林對自己很吝嗇,除了學習買書,他很少為自己添置生活用品,但遇到需要幫助的人,他卻很大方,總是不遺餘力地盡一己之力。
在向南林的理論學習筆記本中,夾著一張這樣的支出計劃表:『月工資945.8元。弟弟生活費300元,寄給家裡200元,買書100元,資助失學兒童100元,日常開支50元,其餘的存起來。』2004年11月,團裡搞了一臺晚會,向南林擔任整臺晚會的導演、策劃、主持。演出結束時,時任宣傳股長、現任二營教導員的盧炳光特意買了幾罐飲料送給向南林,令他不解的是,向南林拿著飲料,像小孩子欣賞一件新奇玩具一樣遲遲不喝,『大點口兒,別跟大姑娘品茶似的。』看著患重感冒的向南林,盧炳光很心疼。向南林卻說:『不怕您笑話,長這麼大,我第一次喝飲料。』每當回想起當年的情景,盧炳光的眼圈總是紅紅的。
『遇難就幫』已成了向南林的為人品行。去年春天,方正縣遭遇了一場少有的旱災,探家回來的姜寶成回到連隊後始終無精打采。向南林了解情況後,第二天就給姜寶成家寄去了4000元錢,解了姜家的燃眉之急。後來,姜寶成纔知道,向南林不僅掏空了所有的積蓄,還從戰友那兒借了1000元,姜寶成的父母知道這件事後,來信表示感謝,信中寫到他們真想認向南林做乾兒子。
一次,向南林隨連隊進行冬季野營拉練,住在一戶姓秦的大爺家裡。通過了解,向南林得知秦大爺的兒子遇車禍身亡,留下了兒子秦雲東和爺爺相依為命。聽說秦雲東因交不起學費失學時,他掏出身上僅有的218元錢塞到了秦大爺的手中。從那時起,他每月都要從工資裡拿出100元,資助小雲東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