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哈爾濱市計劃完成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時間縮短了5年
2007-09-27 13:30:26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 調宣 楊興文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9月27日電 黨的十六大提出在2020年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哈市確定2015年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目標。與國家規定時間相比,哈市計劃完成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時間縮短了5年,而且只用了5年時間就完成了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半程目標。至2006年底,哈市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程度達到51.9%,比2005年提高6.1個百分點,比2002年提高30.5個百分點,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14.9個百分點,處於領先地位。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艱巨的任務在農村。全面客觀地總結分析哈市前5年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程度,將為今後的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提供更清晰的思路。

  6項指標達100% 4項指標超50%

  國家統計局哈爾濱調查隊的統計顯示,按照國家確定的6大方面18個評價指標,哈市已有6項指標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達到100%:第一產業勞動力比重為34.9%,達到國家確定標准(?35%);農村居民基尼系數為0.4,符合國家確定標准(0.3—0.4);農民信息化程度為73%,超過國家確定標准(60%);對村政務公開滿意度為86%,超過國家確定標准(85%);常用耕地變動幅度為5.3%,超過國家確定標准(?0);森林覆蓋率為44.2%,超過國家確定標准(23%)。

  4項指標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達到50%以上:農民社會安全滿意度實現程度為82.3%,低於國家確定的89.2%;萬人農業科技人員數為3.3人,低於國家確定的4人,實現程度為76.7%;平均受教育年限為8.3年,低於國家確定的9年,實現程度為56.3%;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為44%,高於國家確定的40%,實現程度為55.6%。

  完成目標任務仍面臨諸多問題

  統計分析顯示,未來8年哈爾濱市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還面臨諸多問題,完成目標任務艱巨。

  第一,農民增收壓力大、城鄉居民收入和消費差距擴大。農民收入問題是『三農』問題的核心。在18項指標中,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佔有20%的權重,是第一指標。2006年哈市農民可支配收入3701元,佔全面小康值的61.7%。哈市要在2015年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目標,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必須保持年均5.5%的增速,但面臨的難度相當大。2006年哈市農民純收入中人均2577.9元來自種植業,同比增加310.0元,增長13.7%。在種植業收入中,農民糧食收入人均2378.7元,同比增加256.3元,增長12.1%。今後幾年,糧食增產因素不確定、糧食價格上漲空間小,加上農資價格呈增長趨勢,若不能開闢新渠道,農民增收壓力較大。

  2000年以來,哈市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呈擴大趨勢,收入比由2000年的2.27??1拉大到2006年的2.55??1。2006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4405元,低於城鎮居民1998年的水平,落後於城鎮居民8年。2006年全市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495.7元,相當於城鎮居民1994年的水平,落後於城鎮居民12年。

  第二,農村社會保障程度低。哈市農村養老保險起步晚、標准低、基礎差、資金少、問題多,加快推進步伐是一件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截至2006年末,全市農村養老保險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程度僅為11.9%,距全面小康社會標准差88.1%。

  第三,農業節約用水難達標。2006年哈市有效灌溉面積佔耕地面積的比重為15.4%,低於全國29.7個百分點,節水灌溉面積只佔6.6%。保證糧食生產安全,也是保證農民增收的基礎,如何盡快增加有效灌溉面積比重,是哈市農業持續發展、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不可逾越的關卡。

責任編輯:呂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