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30日電 近日,沿著千裡興安一直向北,記者來到了漠河縣北極村的『中國最北一家』。他們木刻楞裡開飯店,清一色的農家菜、江魚,年年收入六七萬……女主人王翠蘭說,這幾年,大家都端起了旅游這個『金飯碗』,村裡開飯店、辦客棧的有40多戶,在界江上跑游船的有十幾戶,打魚、種瓜、采野果、賣紀念品的就更多了,家家日子過得都挺紅火!
自從實施天保工程之後,地處大興安嶺森林腹地的漠河縣,作為我國唯一觀測北極光的最佳地點,黑龍江的發源地,最北的口岸縣城,他們依托獨特的資源,大力發展生態旅游產業。近年來,該縣在北極村重點打造了中國最北人家、神州北極石、北極沙洲等景區景點,推出了國人找北游、中俄界江游、森林生態游等精品旅游線路,捧回了『中國最令人向往的地方』、『中國最值得外國人來的50個地方』等一座座金燦燦的獎牌。
搞旅游,最受益的還是咱老百姓!北極村村長劉文中對記者說:『我們這裡人均5畝地,無霜期纔90天,種點兒小麥、大豆,畝產不過200斤。以前,可以說是「以林養農」,家家到附近林場去打工,用馬套子運木頭,不過,隨著林場生產任務越來越少,職工紛紛下崗,村民們也漸漸沒了上山打工的路。近10年來,要不是吃上了旅游這碗飯,我們的生活真不知道該怎麼過呀!』
『中國最北一家』的主人王翠蘭和李志儉,是土生土長的北極村人,1999年秋天,他們兩口子開辦了這第一家飯店。2000年,正式注冊後,中國書畫院院長楊墨純為其題寫了店名。現在,這裡的生意十分火爆。在大門口,記者聽到幾位外地游客議論——『什麼飯店呀!早上9點鍾,一天的餐位就訂滿了!』面對大家的抱怨,王翠蘭笑著對記者說:『我家每天就能接待五六十人,訂不上很正常,再說了,這樣纔有魅力,保證他們下次還來!』
![]() |
『中國最北一家』的主人李志儉和王翠蘭與客人揮手告別。
如今,北極村人圍繞著旅游,想出了許多來錢道。今年,村裡共有70多戶種了香瓜、西瓜,家家都掙萬元以上,夏至前後,一斤香瓜都賣到20多元;打魚的也挺來錢,5斤以上的江魚,一條能賣好幾百塊錢,閑暇時,到江邊拉幾個游客兜兜風,又是一筆收入;采集北極藍莓、北國紅豆等野果的收入也不菲,基本上家家都去,每年夏天,掙回幾臺摩托車錢不成問題……
在黑龍江邊的『神州北極石』景區,賣江魚乾、瑪瑙石等旅游紀念品的商販隨處可見,他們大部分是林場的下崗女工。李春艷,乾得最早,面對記者的采訪,顯得很輕松。據她講,一到夏季,這裡每天都能湧入五六百游客,一天掙20多元沒問題,而且時間很寬松,下午不到3點就收攤了,還能回家照顧老人。
近年來,『神州北極』的品牌已在全國叫響,『北極光節』、『冰雪文化節』、『中國漠河國際冰雪汽車挑戰賽』吸引著八方來客,更讓北極村人找到了『錢』途。該村黨支部書記馮顯宗驕傲地說:『現在我們村人均收入4000多元,在全國農村應屬中等偏上水平,大部分家庭的存款都在三五萬元以上,個別的甚至有幾十萬、上百萬的。』
如今,『國電』通上了,村路硬化了,房屋改造了……北極村一天一個樣。漠河縣委書記王秀國對記者說,備受關注的漠河機場明年即將通航,兩條雙層雙體游船正在黑龍江造船廠制造,明年6至9月鐵路將增開旅游列車……北極村的明天,更加值得人們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