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9日電 從8日起,哈爾濱市部分中小學校開始陸續對外開放,包括以前的一些薄弱學校、群眾不太關注的學校以及農民工子女比較集中的學校。家長們走進學校參觀校容校貌,來到課堂和學生一起聽講,他們對薄弱學校的看法都有了較大轉變。原先還為孩子沒能進入名校的家長李洪力釋然了:『再說這些學校是薄弱校那可真是老皇歷了,他們的特色教育那些好學校都沒有,孩子來到這裡,一樣能成纔,我放心啦。』
百名家長參觀『薄弱校』
8日一大早,近百名低年級的學生家長來到哈市道外區安治小學校,參加學校舉行的校園開放周活動。家長們分別來到孩子所在班級,聆聽老師們精心准備的特色教學內容。在二年一班的語文課堂上,10多名農民工子女用自己的家鄉話繪聲繪色地朗誦詩歌。這些詩歌大多是學生們自己編寫,表達了孩子們熱愛學習,熱愛生活的美好願望。老師介紹說,由於70%的學生是農民工子女,學校把『方言誦讀』作為學校的一門特色教學,旨在讓這一特殊群體感受到集體和學校的溫暖,同時促進孩子們之間的交流與溝通。隨後,家長們又來到位於學校二樓的校園藝術節作品展版前,只見凝結孩子們智慧和汗水的藝術作品形式多樣,家長們簡直不敢相信這些精美的藝術作品是出自孩子們之手。
在道裡區城鄉結合部的康復小學,家長們領略了小班額教學的優勢。30多個孩子,幾乎每人都有被老師提問的機會。學生遇到不懂的問題,在課間10分鍾內老師就能幫助解決。『麻雀雖小,五髒俱全』。擺放了百餘臺電腦的
微機室和整潔、明亮的閱覽室讓家長們贊不絕口。校長宋穎說,學校校捨不大,但是微機室、閱覽室等功能教室一應俱全,孩子們可以按照學校的課程安排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也能隨時到書籍的海洋中汲取營養。
開放周解除家長疑慮
為增加學校教育、教學透明度,化解家長和社會各界對學校的各種疑慮,哈市各學校在10月8日至10月底開展開放周活動。尤其薄弱學校和群眾不太關注的學校以及農民工子女比較集中的學校,利用『開放周』宣傳自己,使本學區適齡兒童樂於就近入學,不再到學區外擇校。
通過參觀,家長們對薄弱校的教育教學有了更多的了解,他們感觸頗多。一位家長說出了自己的感觸:『並不是只有名優學校纔能培養出人纔,具有特色教育的薄弱學校同樣也能為孩子提供優質的教學條件。』剛開學的時候,李先生未能把孩子送到『名校』,而是送到片區的安治小學讀書,這曾讓他耿耿於懷。但是今天參觀了學校後,李先生終於消除了心中的疑慮。
積極扶持弱校『強身健體』
據了解,哈市大多數薄弱學校底子都比較薄,生源不足,面臨被強校合並的境況,大量師資流失,教育教學質量下降;缺少基本教學用房,辦學條件較差;部分學校為解決資金不足問題,出租校捨、操場創收,改善辦學環境,使得社會影響變差。如今,昔日的薄弱學校現在何以敢撩開面紗?哈市教育局一位負責人認為,所謂的『薄弱學校』與『名優學校』只是家長們一個認識上的誤區。為解決城鄉間、區域間、校際間教育不均衡的問題,近年來政府在教育投入、教師隊伍、生源和薄弱學校改造等方面,做了許多卓有成效的工作。截至2006年底,哈市消滅了D級危房。今明兩年哈市還將投入6000餘萬元,對21所辦學『硬件』條件薄弱的中小學實施行業規劃。近幾年來,哈市教育局還在全市40餘所小學,30所初中建立了聯系點校,研討學校辦學中存在的問題,交流工作經驗。另外,一些名優學校與指派的薄弱學校結成對子,薄弱學校定期按學科出骨乾教師到名優學校『留學』,交流教育、教學、管理、科研信息經驗,幫助薄弱學校培訓青年教師和學科帶頭人。
據教育局負責同志介紹,通過幾年的努力,目前在哈市市區的小學,其教學手段、教學方法以及師資力量已無明顯差別,甚至一些為師生溝通提供便捷條件的小班額學校更利於孩子們的成長。而家長們在望子成龍思想的驅使下,捨近求遠,盲目擇校,是一種不正常的現象。通過學校開放,家長們應對學校尤其是一些薄弱校有了深刻的認識和了解,消除不正確的教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