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透視哈爾濱市集中供熱並網改造
2007-10-09 11:00:08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李寶森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0月9日電 哈爾濱市『十一五』規劃提出,到2008年城區集中供熱普及率達到80%。然而時至今日,小鍋爐供熱在城區內仍然我行我素,導致集中供熱的巨大浪費。

  『大鍋爐』有勁使不上

  哈爾濱市『十一五』期間大氣污染防治規劃提出,2005年末,哈爾濱市集中供熱普及率為52%,之後5年將投資約143億元繼續加大力度推進城市集中供熱,實施聯片並網改造,撤並分散供熱鍋爐,整合供熱資源,並規定凡在集中供熱熱網覆蓋的地區,不得新建燃煤供熱鍋爐,拆除熱網內小鍋爐的1500根煙囪,最大限度地發揮供熱資源的功效。在完成道裡集中供熱工程同時,全市啟動西南部、煤五、松北區、呼蘭區等一批大型集中供熱項目,力爭到2008年,使全市集中供熱普及率達到80%,2010年達到92%。然而到目前為止,城區集中供熱普及率僅達61%。

  目前,哈爾濱市道裡集中供熱、哈爾濱熱電廠改造工程、濱江熱電廠前期調峰鍋爐項目,以及相關的管網已經相繼建成,但是集中供熱並網難的現狀,卻讓全市集中供熱效率大打折扣。小鍋爐的改擴建,應該並網的單位由於種種原因不能並網,這讓投入巨資建設的集中供熱熱源和管網白白浪費,甚至讓管網因沒能運行供熱而降低使用壽命。

  據哈爾濱市環保局有關人士介紹,全市自2005年以來,每年都下達限期並網的政府令,但執行得並不好。2005年,限期並網265個單位,實際並網的只有109家;2006年限期並網113家,實際並網82家。2005、2006兩年,哈爾濱市下達政令要求378家單位將小型燃煤鍋爐並入集中供熱網絡,實際並網的不足60%。今年,黑龍江工程學院、哈爾濱工程大學、哈爾濱市疾病控制中心等76家被要求並網,但時至今日,以上單位並沒有如期實現並網。

  『我們今年供熱能力將達到1200多萬平方米(建築面積),但今年只增加了150萬平方米。因為一些小鍋爐的改擴建並爭搶資源,導致我們集中供熱能力浪費。』哈爾濱熱電廠供熱公司負責人說。

  『我們有300萬平方米的集中供熱能力,但實際供熱100萬平方米。』哈爾濱市太平集中供熱公司經理張濱生說。

  『小煙囪』不願捨利再搭錢

  為什麼有這麼多單位不願意並網呢?

  『利益之爭』。一位供熱專家一針見血地指出。

  按省供熱條例規定,限期並網的單位要向接收的供熱企業繳納並網費。並網費是物價部門批准的,每平方米在40元左右。

  據了解,哈爾濱市供熱企業類型很多,國有、股份制、民營、單位自供等都有,而且有的是熱電聯產和大型鍋爐集中供熱,有的是小鍋爐分散供熱。依照規劃建設的大型集中供熱要吃掉小鍋爐分散供熱區域。

  據負責小鍋爐並網洽談的人士介紹,並網之後,小鍋爐要拆除,供熱服務區域由接收單位經營,這些小供熱公司不僅要付出並網費,而且還失去了盈利機會。而收費性的事業單位因並網增加自己的支出及面臨人員重新安排問題,也不願並網。

  哈爾濱工程大學基建處一位負責人說,學校有供熱面積100多萬平方米,學校小鍋爐現在自己能夠滿足供熱。同時,盡管集中供熱管網已經鋪到學校,但負責供熱的哈爾濱太平集中供熱主熱源熱電廠沒有開工建設,現運行的是調峰鍋爐,學校擔心並網後不能保證供熱質量,所以沒有並網。

  黑龍江工程學院後勤處長許慶祿說,學校其實是願意並網的,但涉及並網費用,因而很難,『不但並網費需幾百萬元,而且供熱費用經測算也比我們自己供熱多了200萬元。』因為全省這類情況較多,省教育廳已經召集各學校商量如何解決並網費等問題。

  一些事業單位負責人說,因為是財政供養單位,財政不撥款,單位沒有並網費,因此無法並網。

  而一些不願並網的供熱企業認為自己不該既交經營權又交並網費,有的乾脆自己改擴建小鍋爐,繼續經營,並與集中供熱公司爭奪用戶。

  不按期並網給集中供熱項目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據哈爾濱市供熱部門統計,僅道裡集中供熱項目就因一些單位拒絕並網導致工期延長、二次施工等損失高達700多萬元。同時,二次施工將造成20多條道路重新開挖,110多個煙囪和鍋爐房不能及時拆除,4萬多戶居民無法按期享受集中供熱。

  政府從中應扮演什麼角色?

  集中供熱與小鍋爐經營並行發展的怪現象,在全國也是罕見。

  據哈爾濱市環保局負責人介紹,環保部門對這種情況也進行了處理,至今已處理35家,但效果並不理想。

  一位供熱專家說,省城市供熱條例第十四條規定:新建的房屋,建設單位應當按照有關規定交納供熱工程建設配套費。分散鍋爐改造後並入集中供熱管網的,可以減免供熱工程建設配套費,具體辦法由市、縣人民政府另行制定。而且政府也制定出了並網費標准,應該是一個完整配套的法規了。但是政府在執行起來卻如此艱難,究竟是為什麼?

  哈爾濱市供熱管理部門的人士認為,他們在執行法規時權力有限——沒有處罰權,只有協調權。近年來,哈爾濱市供熱發展很快,但供熱特許權經營管理方式沒有相應地建立起來,供熱行業沒有進入和退出的條件門檻,供熱企業可以棄管而不受到懲罰,對於供熱已經不再盈利的區域就放棄,對於可以盈利的就不並網,管理部門沒有取消他們供熱資格的權力。

  一位法律專家質疑:政府不能有效制止集中供熱規劃破壞者,以致出現你建你的,我供我的,集中供熱閑置一邊,小鍋爐供熱仍然一如既往。這,無疑是一種巨大的投資浪費。

  有關人士認為,政府部門在加強供熱並網監管力度的同時,應該進一步研究出臺相關辦法,盡量減少『小鍋爐』退出的成本。如果按照現行辦法,迫使『小鍋爐』『賠了夫人又折兵』,難度可想而知。

 
 華能集中供熱集團的工作人員正在對設備進行調試,做好開栓供熱的前期准備。記者蘇強攝

 

  近日,哈爾濱市南崗區文府廣場周邊樓體建築節能改造工程全面完工。據了解,此次改造的樓體多為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老樓房,牆體破損,保溫效果不好。本次改造中,在樓體外側粘貼保溫苯板,窗戶全部更換為塑鋼窗,當地680多戶居民從此住上了保暖屋子。記者蘇強攝

 

  哈爾濱市南崗房產經營物業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怡和物業分公司,擔當著6000多戶居民70多萬平方米的供熱任務,『十一』期間,他們放棄休息,把7臺鍋爐全部檢修一遍,迎接供熱期的到來。記者邵國良攝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