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10日電(記者 杜筱) 10日是第16個世界精神衛生日,今年的主題是『提倡心理諮詢促進精神健康』。記者從哈埠醫院了解到,目前哈爾濱市心理亞健康人群大約佔人口總數的七成左右,其中半數屬於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但是,在患有精神疾病或出現精神障礙問題時,來醫院就診者不足十分之一,就診時一半登記的是假名。
據哈爾濱市第一專科醫院統計,從年初至今該院共收治各類精神疾病患者7000餘人,較去年增加30%,但來進行心理諮詢的人中有半數使用的是假名。哈醫大一院精神科主任胡健也告訴記者,幾年前來該科看病的人很少,一天纔有10人左右上門,而現在最多時一上午就有40多個。雖然就診人數多了,但仍佔患病人數的極小部分。就拿精神疾病中最常見的抑郁癥來說,前來就診的患者僅佔10%,而這其中能堅持治配合醫生進行治療的只佔10%。胡健認為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如今還有很多人對心理疾病的認知太少,還把『精神疾病』和『神經病』混為一談,出現心理問題羞於就醫,未能及時遏制病情發展,到門診看病時已經發展到比較嚴重的狀態,不僅有損身體健康,而也影響治療效果。其實『精神疾病』和『神經病』完全不同,精神疾病更多是指有心理問題的普通人,而『神經病』多以神經分裂癥為主,需要以藥物治療的真正『病人』。
據了解,我國精神疾病患病率近三十年來呈明顯上昇趨勢,當前我國15歲以上人口中重性精神病患者總數約有1600萬人,15歲以下各類精神疾病患者約有3000萬人。根據預測,進入21世紀後我國各類精神衛生問題將更加突出。胡健分析認為,目前精神疾病高發特別是抑郁癥高發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遺傳因素、性格因素和環境因素。環境因素從外因來看,在社會轉型時期,環境急劇變化,社會壓力加大,人際關系網不斷延伸等,使得心理問題成為人們不可避免的問題。從內因來看,有些人在享受良好物質生活的同時,面臨著精神家園的遠離,缺乏精神支柱,不懂得及時進行心理調整。
胡健提醒,心理衛生教育工作應該從嬰幼兒甚至胎兒抓起,從嬰幼兒、學生時代、成年時期、老年時期等幾個特殊時期各有側重。只要正確面對工作和生活,保持積極、樂觀、向上心態,大多數人是可以在發展成精神疾病之前得到預防和控制的。如果發覺自己或家人有精神異常,在不能排解的情況下,應及時到專科醫院或正規心理諮詢機構進行心理諮詢。
另外,據黑龍江省心理諮詢師協會副會長、哈爾濱市第一專科醫院院長張聰沛介紹,目前哈市正規的心理諮詢機構僅有10餘家,通過系統學習取得證書的心理諮詢師有2000餘名,但真正從事心理諮詢行業的還不足5%。專家指出,一名正規的心理諮詢師應該在通過5年本科學習,並進行兩年專業知識學習和實習後纔能上崗。心理諮詢不是單純的做思想工作,而是要利用專業知識對患者的癥狀進行分析後進行諮詢。如果是不正規的心理諮詢極易造成心理問題加重,甚至轉變為精神疾病。更重要的是心理諮詢師沒有處方權,不能給患者開藥,這點市民要尤其注意。
鏈接:世界精神衛生日
『世界精神衛生日』是由世界精神病學協會(World Psychiatric Association——WPA)在1992年發起的,時間是每年的10月10日。
世界各國每年都為『精神衛生日』准備豐富而周密的活動。包括宣傳、拍攝促進精神健康的錄像片、開設24小時服務的心理支持熱線、播放專題片等等。 2000年是我國首次組織世界精神衛生日活動。今年世界精神衛生日的主題是『提倡心理諮詢,促進精神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