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12日電 『十·一』剛過,省希望工程捐助中心就收到了一筆特殊的捐款,2006年受希望工程資助的貧困大學生張新德把好心人捐給自己的助學金省出一部分捐回希望工程,資助另一名貧困大學生。
張新德出生在齊齊哈爾市甘南縣平陽鎮敬老院裡。他父親在朝鮮戰場上受傷留下了殘疾,住進了敬老院,66歲時有了他,母親智障,無法照顧他。張新德從小沒有得到母愛,父親在他13歲時也去世了。院裡的30多位老人省吃儉用,一直將這個孩子供養到高中畢業。2006年,張新德考上了齊齊哈爾大學數學系。為了能夠上大學,張新德在假期去敬老院附近的一家建築工地打工,每天搬磚、推土、和水泥,每天賺40元錢,攢學費。後來,他通過省希望工程,獲得了一對夫婦和一家公司每年資助的9000元錢。
2007年新學期剛開學,張新德經過細致計算,學費和書本等必交費用大約7000元,生活費用可以通過勤工助學等方式賺取。他將剩下的2000元人民幣又捐回省青基會,資助了一名貧困大學生。他說,他是貧困生,更能理解貧困學子面對大學錄取通知書時,內心興奮而又掙紮的矛盾心情。他一出生就一直在接受好心人的照顧,他希望自己也可以幫助到別人,讓更多的貧困學子可以上大學。
據省希望工程捐助中心秘書長王晶介紹,『十·一』前後,該中心收到來自社會各界的捐款近10萬元,32名貧寒學子獲得資助。其中,90%都是普通市民的捐款,最少的捐款為200元,最多的捐款為2萬元。各高校已相繼開學,但希望工程圓夢行動卻永遠沒有尾聲。在省青基會仍有237名備案的大學特困新生在繼續求學的道路上步滿荊棘,貧困學生的情況都發布在網上(www.lq.org.cn),希望有更多好心的『圓夢人』把愛的種子播種到他們的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