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半夜起來裝車 披星戴月進城 菜農寒風中守候希望
2007-10-15 11:21:42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徐日明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1月15日電 又到了一年秋菜集中上市的時候。為了讓城裡人吃到新鮮的蔬菜、更為了讓自己的菜能盡早出手賣個好價錢,菜農們開始了每天連夜進城的賣菜生活。一車車的白菜、土豆、大蔥,寄托了他們對殷實生活的期望……

  半夜開車進城

  深秋的哈爾濱,夜間的氣溫已經降到了零攝氏度以下。13日凌晨,冷風刮臉,記者來到哈爾濱市道裡區工廠街早市。3時30分,天還一片漆黑,一陣拖拉機的聲音遠遠傳來,打破了深秋黎明的寧靜。一對老夫妻開著拖拉機出現在工廠街早市,拖拉機上裝著約2000公斤白菜和土豆。老漢穿著棉襖、帶著棉帽開車;老伴包著頭巾、穿著羽絨服坐在白菜上,臉凍得通紅,不斷地向手上呵氣。這對老夫妻拉來了今天早市上的第一車秋菜。

  據開車的張老漢介紹,他今年50歲,家住在東風鎮,每年和老伴一起在自家的15畝地上種白菜、土豆、玉米和雪裡蕻以維持生計。10月以來,他們整日奔波於東風鎮與哈市之間。東風鎮到哈市道裡區工廠街約有一個半小時的車程,為了能早點兒來到早市佔一個好地點,他們每天半夜12點鬧鈴一響就起床,來不及吃東西,用涼水洗把臉就開始打捆、裝車,2點就要准時出發。張老漢說,只要佔據『有利地形』,每天就能多買幾十元的菜。賣秋菜以來,他們沒睡過一個整夜的覺。怕張老漢開車的時候困,坐在菜堆上的老伴就不停地陪他說話。

  張老漢一邊說著,一邊將車上整袋的土豆往地上卸。記者將手縮在衣袖下,試圖上前幫忙。可是麻袋上肩一試纔知道,每袋土豆都近百斤,加上經過一小時多的冷風吹襲,麻袋涼得冰手,記者肩上的麻袋幾乎掉在地上。張老漢笑笑示意記者讓開,然後由老伴扶著,將一袋袋百斤的土豆扛在肩上,再放在地面的塑料布上。張某告訴記者說,這都是賣菜練的,為了能讓自己的菜好賣,有時他們還要幫買主扛上樓呢。

  盼望天冷賣好價

  4時許,天絲毫沒有要亮的意思,可原本寧靜的工廠街已經開始熱鬧起來:30多輛來自肇東、東風以及薛家的農用車將200多米長的工廠街佔得滿滿的,車一輛擠著一輛,還帶著泥土氣息的蘿卜、白菜、土豆和蔥被卸下車來。經過十幾天的賣菜生活,菜農們都已經熟識了,親熱的打著招呼,一邊呵手、跺腳,一邊圍在一起聊天。他們說,這個時間是他們一天最愉快的時候。

  來自薛家屯的李某正在和妻子一起卸車,只有34歲的他臉上已經滿布皺紋。雖然夫妻倆衣著挺厚實,但還是穿少了——丈夫臉上的表情是僵硬的,每次妻子把手放到他脖子上取暖時,他都不禁哆嗦起來。李某說,今天旱情太嚴重,自己種的6畝白菜地全旱了。為了讓這些白菜可以活下來,他和妻子每天挑著水下到田裡給白菜澆水,雖然是救活了這些菜,但每畝還是減產了數百公斤。李某拿起了一顆菜說,今天的白菜長得都不太大,可價格比去年要高一些——達到了一毛五到兩毛一斤。來自肇東的梁某說,哈爾濱市的購買力較強,因此他每天都開車到哈爾濱市區來賣菜。只是目前天氣還不夠冷,市民們有很多還抱著等等看的態度,自己的1000公斤菜在早市上根本賣不了,早市散了以後,就要到居民小區裡去買了,有時候要等到晚上纔能賣完。可是剛回家沒兩個小時,又得裝車准備第二天的早市了。旁邊的一個菜農緊了緊棉衣領跺著腳說,天還是不夠冷啊,要是再冷點就好了。

  為孩子再累也值

  5時30分許,天已漸亮,街上開始出現了買菜及晨練的市民。菜農們也都不再閑聊了,紛紛回到自己的菜車邊吆喝起來。周邊的一些菜販也來到這裡,從菜農手裡進菜,再賣到別的市場。記者則站在張老漢身邊幫他吆喝。

  『白菜兩毛一斤,不能再讓了!』『蘿卜兩毛五,最低價。』『大姐,大蔥今年歉收,兩毛五已經很便宜了……』隨著天越來越亮,市場討價還價的聲音也越來越雜。因為這裡是菜站,所以顧客也特別多,甚至有從南崗區騎著自行車趕來上菜的小販。張老漢此時已經感覺不到冷了,汗從他頭上冒了出來。他一邊招呼著生意,一邊告訴記者,自己這15畝地每年能收入2萬元錢,自從政府為他們發了『秋菜通行證』,讓他們的車在哈爾濱市區也可以賣菜以來,收入還要增加一點。自己和老伴每天開著拖拉機來城裡賣菜雖然很苦,也很累,可是心裡卻很踏實,因為拖拉機的四個輪子就像四根柱子一樣,支橕著他們的家。自己的兒子就是用他們賣菜掙的錢上了大學,現在有了穩定的工作,他們感到很驕傲——兒子不用再像他們一樣過面向黃土背朝天的日子了。來自薛家屯的李某在一邊插話說,自己的女兒纔13歲,剛上初中一年,自己的任務還很重。好在目前政府很注重減輕農民負擔,他們的日子好過多了,他對未來充滿了希望,希望自己的女兒也能像張大哥的兒子一樣考上大學,將來有出息。

  6時30分,早市已經熙熙攘攘,菜農們的生意也越來越好,半宿的守候換來了興隆的生意,一年的勞作,也換來了明天的希望。望著他們忙碌的身影,記者不禁心生企盼——願這些勤勞的人每年都有一個好年景。 

責任編輯:呂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