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文衛
搜 索
《文化站長》:小人物彰顯大時代生活 展示新農村形象
2007-10-17 09:54:34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孫彩鳳 唐小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0月17日電 《文化站長》在央視一套黃金時段播出近半,劇中描寫的是在創建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和諧社會的熱潮中,發生在我國北方農村一系列文化趣事,通過鄉文化站站長管文化這個小人物的形象,展示當代農村的現實生活,充分反映了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過程中,以文化建設促進經濟發展、以文化建設促進文明進步、以文化建設促進和諧發展的深刻道理。

  本報邀請七位國內著名文藝理論家、文藝評論家,熱議《文化站長》,對這部向『十七大』獻禮的重點劇目給予了高度評價和熱情稱贊。

  王偉國(原中國電視劇制作中心副主任、中國傳媒大學教授):

  《文化站長》通過電視藝術再現一個最普通的、基層的農村文化工作者的生存狀態,塑造和頌揚了一個質朴、執著的文化站長形象,展示他們在精神文明建設當中遇到的矛盾、衝突和心理歷程。其獨特之處在於選題好,切入的視角非常新穎。目前中國電視劇反映農村題材的不少,如《劉老根》、《插樹嶺》、《喜耕田》等。但本劇從文化的角度來思考新農村建設當中的問題,是非常獨到和新穎的。農村的文化建設其實就是人的建設、農民的建設,展現農民的精神風貌、道德風貌,經濟發展纔能是持續的、高質量的。如果農村文化建設沒搞好,中國總體文化建設就是不完善的。《文化站長》正是以這個視角將當前我國新農村建設當中的精神風貌、和諧文化建設展現出來。

  該劇主人公管文化是一個負責、執著、有一定文化的新農民形象,他的『國學』其實是我們民族最優秀的東西,而通過他的語言和行為及輕喜劇的藝術形式,傳達到實際生活和工作中,非常符合當前廣大受眾的收視心理,也很快就會被農民接受和歡迎,因此該劇是非常成功的。

  路海波(中央戲劇學院電影電視系主任、教授):

  《文化站長》的題材非常新穎,選擇了一個在農村非常不起眼但又非常重要的角色——文化站長。尤其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人們在發展經濟、提高物質生活的同時,更主要的是提高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而我們有許許多多的文化站長在默默無聞地工作著,對精神文明做了許多貢獻。而在電視屏幕上,這是第一次正面刻畫文化站長這樣一個人物,可以說是填補了藝術創作的空白,是熒屏的一個新亮點。

  管文化這個人物,是風俗戲劇形象,他和他周圍的人物,反映了當前農村的整體風貌,雖然也有些善意的諷刺,如三愣子、快嘴蓮以及幾個基層乾部形象等,但個個鮮活、真實;鄉乾部對文化工作的認識、變化過程,也有與時俱進的特點,讓人感覺到基層乾部對文化建設的渴望與熱情。

  總之,這是一部生活氣息非常濃郁的農村題材電視劇,輕松、幽默中不乏諷刺,反映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當中一股朝氣蓬勃奔小康的狀態,是我們影視作品中不多見的好作品。

  李興葉(原文藝報常務副總編輯、文藝評論家):

  《文化站長》播的及時,是宣傳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一部好作品,也是體現『三貼近』的現實主義佳作。近年我國優秀的農村電視劇作品更多反映的是經濟發展、如何富裕起來等層面的內容,但《文化站長》不同,從農民在解決了溫飽後解決精神文化需求的問題上入手,解決的是如何以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佔領農村文化市場的問題,因而非常契合當前的實際需要。

  我們如何從精神文化、道德層面改革新農村,其實也就是片中一再強調的除陋習樹新風、加強倫理道德建設、培養『四有』新農民問題。因而,《文化站長》可以說是一部建設和諧新農村的風尚片,從某種程度上說,也是對當前農村文化建設的勵志片。

  張葆成(黑龍江大學文學院教授):

  作品的成敗在人物。《文化站長》作為輕喜劇樣式,總體風格明快,莊諧並用。劇作的喜劇色彩是由管文化、管妻、劉宣委、二林、肖梅、快嘴蓮、王主任等系列形象的性格組合決定的。劇作風格也與所描繪的現代農村生活相關聯。劇中眾多人物性格分明,各具風采。分量最重、刻畫最充分的當屬主人公管文化,一位以詩禮傳家自詡的農村文化人,有點大智若愚,淡泊明志,知書達理,榮辱不驚,氣定神閑的修為。對劉宣委的小把戲卻霧裡看花,參不透個中奧妙,扮演逆來順受的角色;而在村主任面前又有點居高臨下……演員把管文化這個人物的內涵、個性,詮釋得甚是傳神,為電視劇人物畫廊增添了一個獨特的形象。

  編導從劇作題材、內容出發,為全景式展現農村生活,刻畫人物群像,捨棄了線性的戲劇化結構——情節圍繞某個中心事件展開,由一個主要矛盾貫穿始終,強調戲劇性及情節的因果關系。因此劇作結構可以歸結為散文化一類。

  劉邦厚(原黑龍江省文化廳副廳長,作家):

  看《文化站長》,很是出乎意料。開始幾集不以為意,後來越看越精彩、越看越喜愛。當今農村題材影視劇不少,但該劇視角獨特、立意不俗。文化建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一個更深更廣闊的領域,該劇進行了前瞻性思考,深入地觸摸了新時期農民的精神領域,揭示了八億農民正在經歷從『求生存』到『求文化』的心理歷程轉變,而文化需求是更高層次的需求,這比前不久人們關注的農民工題材更為深入,也更具意義。

  該劇人物塑造獨特而鮮活,它沒有選取常見的中青年農民,而是演繹了一個既有傳統文化底蘊又熱衷農民文化需求的新到任的年歲大的『文化站長』,他可愛憨厚而執著,人物形象堅實、豐滿而可信,農民觀眾可從他身上學到農村文化怎麼搞,新時代農民怎麼做,很具現實意義。另外,該劇沒有刻意去渲染和表現東北人的習俗和方言,避開了流行的東北腔,而是從人物性格和內在氣質上自然而然地去展現東北人的情懷,開闢了東北劇題材的新路子。

  郭淑梅(黑龍江省社科院文學所影視研究室主任,研究員):

  《文化站長》開啟了黑龍江省農村輕喜劇電視劇的先河,融入了更多的正劇成份。遼寧吉林多年來投入了很大力量抓東北題材的輕喜劇,而黑龍江省投拍的第一部農村輕喜劇《文化站長》就一炮走紅,不僅說明輕喜劇有巨大的市場潛力,還反映出黑龍江省對輕喜劇題材把握的獨到之處,即將重大的主題融入家常裡短的情景中,於笑聲中以文化的柔性力量批判官場習氣和落後封建意識,引導道德、提昇素質。

  另外,該劇笑星薈萃、表演到位,是部立得住的精品。強大的喜劇演員陣容為這部劇增添了光彩。

  唐?(哈爾濱市作協副主席、市文學創作所所長):

  電視劇《文化站長》備受矚目並熱播,首先是它的思想性,該劇以其敏感的觸角伸入到時代的腹部,關注農村現實中的熱點、焦點、難點問題。嚴格地說,《文化站長》通過『站長』的人物形象,反映了廣大農村的文化生活狀態,與當前構建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時代脈搏相吻合。同時起到了揭示心靈,塑造心靈,引領心靈的作用。

  電視劇給觀眾帶來了更多的新鮮元素,這種新鮮元素即作品本身所傳達的精神內涵,折射了人類共通的精神層面,體現了有中國特色的人文精神和對社會問題的人文關懷。《文化站長》恰恰以藝術的形式,體現了對『三農』問題的人文關注。當今的電視藝術作品,不是因有殷實的生活積淀,良好的藝術感覺,就能成就作品,更需要的是高超的藝術技巧,要使劇中的每個故事都超過觀眾的心理預期。《文化站長》恰恰做到了這一點,因此它就沒有走《劉老根》、《聖水湖畔》等農村題材電視劇,以特殊或者名演員取勝的老路,而靠故事情節感染了觀眾。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