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雙城幸福村新建的農民住宅樓和硬化路面。王立春 攝
東北網10月17日電 1958年9月18日,鄧小平同志來到雙城縣幸福滿族鄉幸福村視察。他鼓勵鄉親們大力發展農林牧副漁,大力開展科學耕種,盡快富裕起來,用勤勞換得幸福。49年後,這裡發生了哪些變化?
當我們驅車來到雙城市幸福滿族鄉的幸福村時,正趕上村民們在村委會主任那中華的帶領下,修建通村的白色水泥路。53歲的那中華一見到我們,就打開了話匣子:『我們幸福村原名叫鑲黃四屯,有620戶,近2000人,耕地面積13000畝,奶牛200多頭,蛋雞3500多只,住房基本實現了磚瓦化,通了電話和有線電視,新結婚的小青年還配上了電腦。有了建設新農村的好政策後,今年修通村公路3公裡,計劃明年村內再鋪紅磚路4條,種樹500棵,基本實現雨天走路不沾泥,出門坐轎不騎驢,家家門前有綠化,孩子個個都入學,讓咱們幸福村和城裡一個樣。』
早年有悲喜
回憶起過去的幸福村,那中華有喜有悲。49年前,他還是個滿跑滿顛的孩子時,突然有一天來了好多客人,爸爸媽媽給他穿上了新褂子,村長還塞給他一個白面饅頭,簡直像過年一樣。他鑽進人群,擠到前面,看見一個操南方口音的人拉住老村長,在親切地講著什麼,大家甭提有多高興,有的人還流下了眼淚。這群客人走了好幾戶人家,還到村頭的大地裡站了好久,纔在鄉親們依依不捨的淚眼中離開了村子。後來那中華纔知道,那個和他們照相、鼓勵他們致富的人,就是鄧小平。每當想起這些,老那心中湧滿了自豪。
悲傷的是,當全村人鉚足了勁兒,大力發展農林牧副漁,加大機械化耕種,力爭快些富裕起來的時候,一場風暴席卷了這個村。一時間,豬、雞、鴨、鵝全當資本主義尾巴被『割掉』了,成片的樹林、樹苗被毀掉了,魚塘被廢掉了,科技田、高產田荒掉了。幸福村的百姓剛剛看到幸福的光景,又被狠狠地推向了貧窮。接下來的十年,幸福村依舊是住草房、修泥牆、走土路、吃粗糧,家家戶戶一模樣。那中華氣憤地講,這十年,正是我們成長的黃金季節,十幾歲到二十幾歲,沒書讀,沒副業乾,天天搞運動,年年刨壟溝,累得要死,卻窮得要命。全村沒出一個大學生,有時甚至還要吃返銷糧。
今天忙造福
談到現在,那中華眼中閃爍著喜悅的光芒:『我還有幾年就要退休了,在退休前,把土路改成紅磚路或砂石路,把村子環境美化好,得讓幸福村名副其實,真的看著舒服,住著幸福啊!』
離開幸福村,在去往幸福鄉的路上,副鄉長顧長勇告訴我們:據考證,雙城市幸福滿族鄉是全國唯一的以『幸福』命名的滿族自治鄉,是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鄉,近年來在『主輔換位』的農村經濟發展思路引領下,以奶牛為主的養殖業已上昇到主體產業地位,其收入佔農業收入的52%。同時,全鄉棚室菜、露地菜、西瓜、甜瓜、雜糧等經濟作物已佔到種植總面積的40%左右,成為有力的經濟增長點。
到了鄉裡,年輕的女鄉長何洪千熱情地接待了我們。一談到『幸福』二字,她的臉上便蕩漾著喜悅。她告訴我們:幸福滿族鄉一直是我省農業機械化的示范鄉鎮,多年來一直得到黨中央的關注和重視。溫家寶總理在擔任國務院副總理期間,曾來到幸福鄉慶誠村視察農業;1995年7月,時任全國人大委員長的喬石同志,來到幸福鄉久援村視察奶牛養殖工作,並深入到養牛大王關樹連家詳細了解生產和生活情況;1997年8月,國務院副總理姜春雲同志也來到幸福鄉,並到久援村視察奶牛一條街的情況。在中央領導的親切關懷和支持下,幸福滿族鄉始終堅持著『促增收、謀發展、構和諧、快建設』的十二字方針,大力發展種植業,在去年3萬畝經濟作物種植面積的基礎上,又增加5000畝,使今年糧經飼比例為50:35:15,全力打造西瓜、香瓜的『幸福』品牌。還加大牧業小區和專業村建設,在去年奶牛存欄5280頭的基礎上,今年力爭達到6500頭,僅此一項,可為農民增收180萬元。努力增加勞務收入,也是幸福鄉的打法之一,2006年全鄉轉移勞動力5790人,佔勞動力總數的64%,並實現收入1642萬元,今年力爭實現轉移新增勞動力5%,即450人,增收225萬元。
明天會更好
鄉黨委書記白春芳握住我們的手說:到我們這來,一是幸福,二是滿族(滿足的諧音),接著就爽朗地笑了起來。他說:滿族鄉的人民並不滿足。今年要抓兩件大事:一是招商引資,二是加快現代農業建設。
2006年幸福鄉共引進項目8個,制藥、造紙、包裝、釀酒將成為支柱產業。今年跟蹤引進汽車銷售、飼料加工等產業。白春芳告訴記者,他剛從大連趕回來,准備引進海鮮加工企業,前景看好。
幸福鄉的農業基礎比較好,群眾也都注重科技和投入。今年全鄉新建科技示范園區8處,總面積4000畝,通過新品種、新栽培模式、農機農藝結合等項目的示范,盡快采用和推廣現代農業科技。全鄉原有棚室菜面積8.5萬平方米,今年又新增美國紅提、葡萄栽培棚室1.5萬平方米。全鄉新增雙孢菇、香菇生產基地各一處,生產面積6800平方米。又帶動20戶農民發展雙孢菇、香菇生產,擴大生產面積4000平方米。
當記者離開幸福滿族鄉的時候,看到水泥路邊一排排新建的大棚,一座座嶄新的廠房,一個個生動的勞動場面,不由心中感嘆:叫幸福的地方,人們對幸福的追求更熱切啊!
追趕幸福
阿猛
人們有不同的幸福觀。
幸福是什麼,很難定義。
但幸福『不是什麼』,似乎更明白些:貧困、愚昧、病痛、孤寂等等。要尋找幸福,就要排除那些非幸福的因素,而這個過程注定苦樂相伴。
假設,幸福是每個人合法利益的最大化,滿足它的必要條件,就要去追。追,鍥而不捨,纔有機會享受幸福。如果一遇挫折,便淡漠了對幸福的向往,聽天由命地混日子,也就失去了生存的意義。
那些叫幸福的地方,寄托著渴望幸福的人們最美好的祈盼。其實,無論生活在哪裡,無論什麼時候,都不應放棄對幸福的追求。眼中有幸福,纔有奔頭,纔有承受痛苦的力量;向著幸福進發,不怕險阻,纔能一步步接近目標。而那些艱難困苦不過是幸福的代價。
幸福在哪裡?在追求者堅忍不拔的意志裡,在他們化險為夷的智慧裡,在為此日夜揮灑的汗水裡。
去做這樣一個追求者吧,屬於你的幸福終將眷顧你。
![]() |
幸福村經濟社會發展數據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