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中央大街-友誼路地下通道開通首日 3分鍾通過地下道
2007-10-18 06:28:35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王永志 趙政府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0月18日電 今年4月份開工建設的中央大街—友誼路地下通道今天正式開通。該工程南起中央大街上的工商銀行,橫穿友誼路,北至防洪紀念塔,行人過全長241米的通道僅需3分鍾。該工程在解決中央大街和友誼路交叉口人車混行問題的同時,還打破常規采用『斜穿友誼路』的方式設置地下通道,減少地下通道對中央大街的『切斷』感,使中央大街整體的歐式建築風格得以完美延續。

  老照片展現冰城歷史

  

  地下通道改變了常規人行地下過街通道的直向下穿道路的方法,采用了『斜穿友誼路』的設置方式(通道呈『 』形),減少地下通道對中央大街的『切斷』感。通道本身也采用了歐式建築風格,使中央大街的景觀得以延展。

  地下通道工商銀行入口兩側的欄杆采用了城市主色調——米黃色,與中央大街一脈相承,欄杆兩端各有一個樁柱,樁柱上方的花瓣狀柱頭煞是好看。

  步行51級階梯進入地下通道。通道內與中央大街風格基本一致,十根立柱非常莊重,每根柱子上裝有四個歐式吊燈,古朴而不失韻味。吊棚呈米色,而通道的天花板則是白色的,通道內的光線十分柔和。

  通道的四周設置了20多個櫥窗,櫥窗內布置著哈爾濱市老建築的照片,這些照片成了地下通道的一大景觀。許多游人都停下腳步在櫥窗前觀看,一些老哈爾濱人也借著這些老照片搜尋著記憶中的哈爾濱。在一張老照片前,市民王先生不無感慨地說,這張照片看似一個大雜市,其實就是當時非常有名的『哈一百』(現『新一百』)。

  記者看到,櫥窗內還懸掛著防洪紀念塔、布拉格維音斯卡婭教堂等建築的照片,許多人拿出手機、相機,拍下珍貴的照片。來自合肥的游客胡先生說,在這裡不僅可以觀賞到哈爾濱市的各種風格的建築,還可以通過這些老照片了解哈爾濱市的歷史,真是不虛此行。

  

  避免走哈站地下老路

  從中央大街進入到地下通道,向左前方走是防洪紀念塔出口,右側則是面積為8100平方米的商服區。此前有市民擔心,在地下過街通道內設置商服,會不會像哈站地下一樣,由於商服過多而湮沒了交通功能。

  對此,哈爾濱市建委有關負責人表示,該工程在設計時充分考慮到這一點。為了防止商業影響交通,設計時采取了在通道的一側設置商服,不與通道交叉。這樣購物人群就不會大量滯留在通道內影響行人通行。

  同時,這位負責人表示,在通道建設之初經過專家反復論證,並征求市民的意見,最終確定在不影響行人通行的情況下配建8100平方米的商服和3800平方米的停車場,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城市建設資金的不足。

  

  保安24小時巡邏

  記者采訪時,一名頭戴鋼盔的保安正在地下通道入口處巡邏。為了保證行人通行安全,這裡不僅安裝了10個覆蓋每個角落的攝像頭,而且還配有12名保安24小時巡邏。

  根據北方的氣候特點,通道的階梯和地面都采用了防滑地磚。針對防滑路面對於清掃保潔來說有一定的難度,管理部門安排了14名保潔人員打掃衛生,保證地下通道『一塵不染』。同時,在通道內還設置了4個不鏽鋼的分類垃圾箱。

  行人進入通道稍一抬頭,就能看到中英文標識的衛生間指示牌,標識上以往的『WC』已經改為更加准確的『Restrooms』。就連衛生間入口上方懸掛標牌的支架也采用了歐式風格。

  該地下通道是哈爾濱市首個設置殘疾人專用通道的人行地下通道。記者看到,在工商銀行和防洪紀念塔兩個入口右側分別設置了一條殘疾人專用通道,通道寬1米多,轉兩個彎後進入地下。

  『二環快速少個死結』

  

  記者在中央大街和友誼路交叉口看到,由於該路口的信號燈已被撤掉,往日擁堵不堪的街口車流非常順暢。司機何師傅告訴記者,他負責給肇東市的客戶送貨,這個街口是必經之路。由於這裡過街的行人太多,紅燈時間長,每次通過時都非常困難,還擔心撞到行人。這裡成了二環快速乾道的一個『死結』,乾著急就是快不起來。『現在好了,不用再等信號燈,開車心情舒暢多了。』何師傅高興地說。

  記者從中央大街入口進入地下通道後開始計時,走到防洪紀念塔出口只用了3分鍾。市民李曉雙告訴記者,在沒有設置地下通道以前,要想從中央大街橫過友誼路到防洪紀念塔怎麼也得用5分鍾,更重要的是這裡人車混行,每次過街都提心吊膽的。現在從地下通道過街不但節省時間,也更安全了。

責任編輯:杜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