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18日電 8年前,丈夫突發心髒病去世,拋下年邁的父親、體弱多病的母親和年幼的孩子。家裡失去頂梁柱,養活一家老小的重擔壓在竇雲英一人身上。
丈夫去世後,公婆向竇雲英說出了隱瞞30多年的秘密———她的丈夫並不是公婆親生兒子。面對大家『想想自己未來』的勸說,竇雲英總是淡然一笑。8年來,竇雲英無微不至地照顧老人、教育孩子,任勞任怨,她的故事在街坊鄰裡間傳為佳話。日前,獲得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在北京受表彰後,竇雲英更成了家喻戶曉的『名人』。
咽下淚水挑重擔
今年41歲的竇雲英家住道外區東萊社區,這本是一個三代同堂幸福美滿的家庭,可天有不測風雲,不幸突然降臨———1999年10月,竇雲英的丈夫因心髒病突發離開了人世,這對兩位老人的打擊實在太大了。婆婆得了偏癱,從此臥床不起。面對突如其來的變故,竇雲英沒有倒下,她強忍失去丈夫的悲痛,咽下淚水,毅然挑起贍養兩位老人和撫養幼女的重擔。沒正式工作,她只有靠打零工謀生。工作地點離家遠,竇雲英每天都得很早起床,先為二老洗漱、做飯、喂飯,照顧孩子,打掃房間,然後再去上班。無論工作多辛苦、經濟多緊張,下班後,竇雲英總是將所有煩惱藏在心底,面帶笑容推開家門,她希望自己的笑臉能讓老人高興開心。
遺像前許下承諾
去年10月27日是丈夫張恩德去世7周年的日子,每到丈夫祭日,竇雲英都會放下手中的活計,為丈夫包他生前最愛吃的芹菜餡餃子,端到丈夫的遺像前,向丈夫傾訴:『你放心吧,我會給咱爸咱媽養老送終,完成你的心願,盡我該盡的孝道;也會把孩子培養成人,盡我應盡的責任。』就在第二天,兩位老人因思念兒子舊病復發住進了醫院。腦血管病的重病人,一個病人就要兩個人來護理,而竇雲英一個人承擔起了護理兩位老人的所有事情,每天洗衣、做飯、伺候老人大小便,她沒有一句怨言。實在忙不開了,竇雲英就把自己的母親找來幫忙。
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兩位老人終於出院了。兩位老人逢人便說:『我這兒媳比親姑娘都好。』不料,出院不久,公公就因再次發病而撒手人寰。料理完後事,家裡變得更冷清了。今年年初,婆婆再次住院,竇雲英把孩子送回了娘家,自己守在了病床前,這一守就是幾個月。婆婆剛出院,竇雲英的母親又病倒了。於是,竇雲英開始婆家、娘家兩頭跑,人們從未從竇雲英口中聽到一個怨字。
孝道感動鄰裡們
竇雲英的賢惠、孝道感動了鄰裡們,大家都願意伸出援手幫助她家。由於家裡失去了頂梁柱,又沒有其他強壯勞力,生活上有諸多不便。鄰居們主動幫著買菜、買米,心甘情願地幫她家做一些瑣事;社區、街道辦事處和區婦聯也經常登門去照料、幫助,並組織黨員慰籍小組到她家陪老人,想方設法幫助她們解決困難。
讓竇雲英欣慰的是,她17歲的女兒很爭氣,去年考上了省重點中學,現在已經讀高二了。國慶節前,竇雲英通過有關部門組織的勞動保障協理員考試,再過幾天,她將接受相關培訓。她說,她會珍惜這份工作,她更感謝各單位、部門給予她的關心,『我們的社會需要和諧。過去,我做了我應該做的事,我覺得人人都會這樣做,也都應該這樣做。我只是用心愛著我的家人和我的朋友,今後,我會一如既往,這樣做人我覺得挺踏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