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舊)科技·衛生
搜 索
都是擇校惹的『禍』?名校老師家訪跑不起
2007-10-20 06:02:52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白旭靜 劉姝媛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0月20日電 近日,哈爾濱市教育部門下發通知,要求全市中小學校恢復傳統家訪,真正做到家訪到家,以便更加全面、深入地掌握學生狀況。記者從哈爾濱市教育局了解到,哈市做到家訪到家的學校和教師不足一半,尤其學額相對較大的名校更是鳳毛麟角,學校、老師也紛紛抱怨『很難達到要求』。

  家長:希望老師家訪 傳統家訪是一種老師、家長、學生情感溝通、交流最直接的方式。然而記者通過調查了解到,傳統家訪在哈市並不受歡迎,能做到家訪到家的學校不足一半。而且隨著現代網絡技術的發展,傳統家訪已漸漸地被博客、QQ等溝通方式所取代。哈市南崗區一重點學校教師劉春美說,通過網絡與孩子和家長進行交流,孩子在學校和家裡的一舉一動老師們都了如指掌。即使真有什麼事,一通電話就可以解決,親自到學生家裡家訪,既麻煩又浪費時間。

  老師們認為采用新型家訪形式取代傳統家訪,既省心又省事,但沒有得到家長的贊同。家長們還是希望老師登門入戶。孩子剛昇初中的趙先生說:『記得我們讀書那會兒,老師幾乎每個學期都要來家訪一兩次,我們和父母也都會把老師來訪當成很重要的事情來對待。而現在,我的孩子都上初中了,還沒有見著一位老師來家裡家訪。雖然我們和老師也經常在電話裡交流,但總覺得缺少點什麼。希望老師能親自來家裡家訪。』

  老師:道太遠跑不起

  傳統家訪為何這般困難,甚至出現了倒退的情況?很多老師認為,這都是擇校惹的『禍』。

  一些老師說,擇校讓學區以外的孩子到『名校』就讀,使家訪變得路途遙遠,這讓日常工作時間本來就很緊張的老師們很難抽出時間家訪。哈市師范附小張艷波老師教的四年五班,51名學生全是擇校生,學生的住址遍布哈市各個區,有住開發區的、有城鄉結合部的、還有阿城的。她剛帶這個班時,計劃到學生家裡看看,可是只家訪了幾名學生,就因路途遙遠、耽誤時間不得不放棄了。張艷波回憶,一次去一個家住松北區的學生家裡家訪,倒了兩次車,在路上花了兩個多小時,還沒等到學生家天就黑了。張艷波感慨地說,現在家訪實在不方便,城市變大了,很多地方都是新開發的,大家都不熟悉,住得又很分散,所以一次家訪,費錢還在其次,關鍵是費時費力,效果還不理想。

  擇校讓哈市第113中學畢業班的班主任老師張海晨的家訪工作也很難完成。張海晨說,擇校讓『名校』班級的學生人滿為患。要想做到班級50多名學生人人家訪到家,老師們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張海晨一般是早上6點半從家走,晚上8點放學以後還要備課、批作業、做課件,所以他經常在周末家訪。據他粗略估計,平均一個休息日家訪一名學生,完成班級所有學生的家訪工作至少需要一年的時間。

  哈市花園小學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班主任老師告訴記者,學校也曾經要求老師對學生進行家訪,但是學校領導都明白很難真正做到家訪到家,因此雖然不能完成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任務,教師的評優晉級也不會受到任何影響。

  記者在哈市第69中、17中、花園小學、繼紅小學等『名校』采訪中了解到,傳統家訪很受學校的老師歡迎,但是他們都因班額大、學生家路途遙遠而不得不放棄。名校老師們紛紛抱怨:『要想做到人人家訪到家,實在是跑不起啊!』

  據悉,哈市目前共有70所民辦公助學校,其中義務教育階段的中小學有46所。民辦公助校在校生約7萬人,每年招收新生2萬人左右。哈市中小學每年招收新生約10萬人。也就是說,哈市每年有20%的孩子在擇校。

  專家:盲目擇校無益

  一些從教多年的教育工作者認為,傳統家訪能讓教師清楚地了解家長對孩子的一些想法,以及學生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環境,進一步掌握學生的個性特點、行為習慣、內心情感等,有利於教師開展有針對性、個性化的教育。另一方面,傳統家訪能讓教師和家長面對面地交流,這種情感的交流會讓家長感覺到教師不再高高在上,而是一個普通朋友。縮短了教師和家長之間的距離,使家長更樂意和教師配合,更好地關注孩子成長。一位教育業內人士表示,盲目擇校讓家長失去了家訪等很多與學校溝通的機會。

  這位教育專家說,目前國家三令五申『堅持免試就近上學』,可哈市的一些重點中小學的『擇校熱』仍不見降溫。花高價到校區以外的『名校』就讀不僅增加了家庭負擔,而且遙遠的求學路途無法保證孩子們的正常上學時間和出行安全。他勸戒望子成龍心切的家長,把孩子的發展和前途單一地寄托在『名校』上,是一種盲目、不負責任的行為,對孩子的成長是百害而無一利。

責任編輯: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