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小產權』房不受法律保護 專家提示購買風險
2007-10-22 09:10:40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韓鳳濤 王履臻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0月22日電 近來,一大批建在農村宅基地上的住宅樓悄然入市。這些被人們稱為『小產權』房的住宅雖然辦不了產權證,但因價格低廉,頗受一些中等收入市民的青睞。對此,專家提醒市民,已經生效的《物權法》並不保護城裡人購買的『小產權』房,市民花十幾萬元買到的只是居住權,因此購買時一定要慎重考慮。

  村鎮內『小產權』房大量湧現

  在道裡區新發鄉建國村,一座已經封頂、外牆粉飾一新的『凹』形7層『小產權』房如今正在熱賣。據了解,這座住宅樓共180戶,以使用面積30至40平方米的居多,最大的也不到70平方米。目前的銷售價格根據不同的樓層和朝向,每平方米1400元到1700元不等。在離建國村不遠的老機場路薛家一帶,類似的『小產權』住宅樓則已連成了片。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目前哈爾濱市市區周邊開發『小產權』房的鄉、村越來越多。這些『小產權』房基本都是多層住宅樓,使用面積60平方米以下戶型佔80%以上,也有個別使用面積過百的戶型。從價格上看,『小產權』房均價在每平方米千元以上,最高不超過2000元。建房佔用的土地多為村裡的宅基地,有的雖已辦下了『建設用地許可證』,但買房也只能發給『村鎮房屋所有權證』。

  無權『小產權』為何有市場

  頂上有閣樓,樓下帶車庫;飲用地下水,做飯用液化燃氣鋼瓶,包燒費參照城裡供暖費標准收……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這些沒有產權證且位置相對偏遠的『小產權』房,根本不愁賣,記者采訪的幾處『開盤』不久的『小產權』房據說都已賣出了80%,其中半數以上的房子都賣給了城裡人。薛家一帶的一處『小產權』房年初賣樓花時,每平方米最低價是1200元,現在已漲至1480元,最高已達1800元。

  業內人士稱,這類『小產權』房不可能『轉正』。那麼,為何還有市場?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小產權』房最大的賣點就是房價低廉。與市區均價已逾3000元的房價相比,『小產權』房的價格優勢十分明顯。另外,因為沒有產權證,『小產權』房買賣交易不用交任何稅費,不受各種調控政策限制,這些對中低收入的購房者來說倒成了吸引力。采訪中記者還了解到,很多買『小產權』房的市民並不准備在此長期居住,而只是當做一個過渡,他們說『等將來發展好了,還要搬回市區』。為此,有些人反而覺得『小產權』房沒有產權是個優點,因為『將來賣房也不用通過市裡的產權交易管理部門,不用交各種稅費,轉手成本非常低』。

  《物權法》不保護『小產權』

  對城裡人來說,『小產權』房低價背後存在著高風險。精研《物權法》的黑龍江鴻旭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張博告訴記者,《物權法》保護的是合法的相關私有權利,而『小產權』房恰恰不具備合法的產權,因而不受法律保護。一切宣傳為『使用權』、『鄉產權』、『小產權』的房屋都沒有產權保障,不具有房屋所有、轉讓、處分、收益等權利,且不能辦理房屋的產權過戶手續,市民要慎重購買。

  何為『小產權』房

  是指購買建在農村集體土地上的房屋,這類房屋由享有該土地所有權的鄉(鎮)合作經濟聯合社或村經濟合作社的機構制作頒發權屬證書。業內人士稱,小產權房不是完全沒有產權,而是按國家規定不具備申領合法房產證的條件,購房者的使用權沒有疑義。

責任編輯:呂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