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30日電 兩年來,李民先後為公益事業捐款600多萬元。他說:『這600多萬元投入生意上,只不過可以在我存折上多幾個數字。可是對於我資助的人來說,他們就有可能擺脫貧困,過上好日子,這是讓很多人受益的事情。』
李民,是從家鄉依蘭走出去的闖客,在寧夏白手起家,艱辛創業。如今,他身價過億,成為寧夏地產界的一個傳奇人物。他創業致富後回報社會,為當地和家鄉依蘭的公益事業無償捐獻了600多萬元。他現在的身份是寧夏申達建設集團總裁。
1993年,李民離開家鄉,與妻兒踏上寧夏的土地。創業之路多艱辛,他依靠2400元貸款起步,事業就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2003年,他涉足建築業,創辦了房地產開發公司,進入發展的快車道。今年5月,他組建了寧夏申達建設集團,業務涉及房地產開發、房屋建築、建材制品、物業管理和餐飲服務等眾多領域,擁有良好的市場信譽和雄厚的經濟實力。2006年末,家鄉好友到寧夏看望李民,在交流中李民流露了回鄉探望,回報家鄉的願望。
今年初,李民回到了闊別已久的依蘭。宏克力鎮東躍村是他生長的地方,通鄉路的白色路面讓他為家鄉的變化高興,而到了村口,泥濘顛簸的土路依然如故。堂叔告訴他,村子正在搞新農村建設,要為老百姓修水泥路,但不知道為什麼遲遲沒有動工。隨行的鎮領導向他道出了實情:縣裡補助的通村路款到位了,但鎮村自籌的錢還沒有著落。這件事讓李民找到了回報家鄉的方式。他當場決定無償捐資260萬元,幫助村民修路。
如今,東躍村的新路已經通車了。依蘭縣長井崗深有感觸地說:『李民實心實意地為家鄉辦了件大好事。一家企業為新農村建設一次捐助這麼多資金,依蘭還從未有過。』東躍村支部書記徐洪仁告訴記者,『村民們都打心眼裡感激李民,真是致富不忘眾鄉親啊!』
李民慈善濟貧並非偶然。筆者在采訪中得知,2006年,李民為寧夏隆湖扶貧經濟開發區西軸村無償贊助260萬元用於該村新農村建設。今年初,他又為寧夏石嘴山市平羅縣陶樂鎮馬太溝公路建設,無償提供30噸水泥;為寧夏某預備役工兵團投資30萬元,用於信息化建設。
2007年6月,李民應邀參加依蘭漂流節,當得知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教育基礎設施建設時,又決定無償捐獻20萬元在家鄉建一所希望小學。同時,他還決定要在依蘭投資房地產建設項目,建造質優價廉的樓房,為家鄉的城市化進程做貢獻。
短短的兩年中,李民先後為寧夏和家鄉的建設捐資600多萬元。我們問他為什麼不把錢投入自己的事業當中?他的回答很朴實:『從我的企業運行情況看,我這輩子基本上不缺錢花了。這600多萬元投入生意上,只不過可以在我存折上多幾個數字。可是對於我資助的這些人來說,他們就有可能擺脫貧困,過上好日子,這是讓很多人受益的事情。』
沒有豪言壯語,愛心的奉獻,那樣的朴素和單純。但就是在這朴素和單純中,卻展現了這位家鄉東北漢子廣闊的胸懷,更體現了『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民族精神和『知恩必報』的美德。
![]() |
圖為在第八屆依蘭漂流節開幕式上,李民(前排左二)捐資20萬元建設希望小學。畢景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