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31日電 如何纔能拓展財產性收入的渠道,增加居民的財產性收入呢?29日,記者采訪了黑龍江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院長焦方義。
焦方義說,目前來講我省財產性收入在居民收入中佔比率還很小,但是未來潛力卻很大。要想切實地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首先要在政策層面出臺相關政策、法規。比如房屋租賃、二手房買賣、土地轉讓等領域有很多地方還沒有規范,依靠這些渠道增加收入的居民心裡就沒底兒。普通居民對於資本市場的認識還相當膚淺,如果任由一些投資專家和不道德機構操控市場價格,制造和利用虛假信息謀取不當利益,那麼,普通居民進入資本市場的結果就不再是得到財產性收入,而是損失財產。
其次,增加財產性收入還要健全市場,尤其是資本市場,為百姓提供一個公開透明的市場環境。就股市基本制度建設來說,必須是規范的,要體現出對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利益的保護。在對中小投資者利益的保護上,要與加大對市場上各種違法違規行為的懲處力度結合起來,要與司法保護緊密地結合起來。要提高上市公司的質量,要嚴把新上市公司的質量關,嚴防一些業績不好的公司混進市場來,再次損害投資者利益;要切實采取措施提高已上市公司的質量,比如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需要保證其真實、全面等,如果做不到這一點,投資者了解的信息不對稱,就會影響投資者的心態。相對一些發達地區,我省在資本市場上還有很多滯後的地方,因而需要做的工作更多。
第三,從保護投資者的利益角度出發,還要加強監管。目前國內居民普遍有了一定的財富積累,而資本市場又處於初級階段,此種情況下,健全市場最急迫任務之一就是資本市場的法治化監管建設。股票、期貨等所依賴的資本市場相對於真實的商品市場,都是虛擬的,這個市場越大,投資理財品種、渠道越多,老百姓就越不容易了解到更多、更真實的信息。
談到增加財產性收入,焦方義認為還要切實搞好投資者教育工作,使投資者盡快成熟起來。一方面是投資理財知識的教育,讓投資者掌握必要的投資技巧,以便在投資的過程中,盡可能更多地取得投資收益。如果沒有足夠的風險意識,抱著一夜暴富的心態盲目進入資本市場淘金,現有財產也有可能損失掉。因而無論是投資理財知識的普及,還是風險教育的加強,都需要政府、相關部門和媒體多方努力。目前,我省居民投資理財的渠道還不是很多,產品也不是太豐富,還需要開發更多的金融衍生品種,來為居民增加財產性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