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水泥路面從村到屯,松北人踏上了致富路。
東北網11月1日電 經過四年建設,完成了238公裡通鄉通村公路,日前,松北區實現了全區五個鎮48個行政村全部用高等級路面連通的村村通,公路建設也創造了標准最高、質量最好、裡程最長、投入最多的四項『全省之最』。目前,松北區兩縱、六橫的公路網絡基本形成,松北硬化網絡大交通格局初步確立。
讓『三頭』成為歷史
過去,松北區的鄉村路全是泥土路,晴天灰土飛揚,雨天泥濘遍地,影響群眾出行和鄉村經濟發展。
談起感受,對青山鎮的鎮長張春說:『過去一進對青山,小車兩面翻,前面翻漿路,後面一溜煙。外商來了看資源點頭,看路搖頭,握手以後再也不回頭。』鎮裡路況差,都是沙土路,怎麼也招不進客商。現在,因為路好走了,交通便利了,投資商到對青山不覺得遠了,對青園區招商形勢非常喜人,已有11家企業入駐園區,還有12家企業正在洽談。『三頭』已經成為歷史。
『村路通了,路兩邊的土地也增值了。』萬寶鎮的農民周永春告訴記者,他原來打算以20萬元的價格賣掉一塊地的使用權,現在給多少錢也不賣了。
從對青山鎮嫁到萬寶鎮的潘淑霞最有感觸,路通了,回娘家也方便了。『過去回娘家需繞道走,一走就是大半天,現在村路通了,比原來近了十來公裡的道,半個小時就到家了。』
高起點打造『經濟大動脈』
松北區是在五個鎮的基礎上建政設區的,公路狀況很差,尤其對青山、樂業和萬寶三個鎮,許多路面多年棄養,通行能力弱,嚴重影響鎮村經濟的發展和村民出行。
區委、區政府經過認真研究,決定以通鄉通村公路建設為切入點,從最基礎、群眾最渴望的事情入手,把通鄉通村公路建設作為新農村建設的突破口,明確提出要著眼長遠,高標准設計,高起點打造『經濟大動脈』。4年來累計投入資金2.62億元,共建設通鄉、通村公路238公裡。
如今,區委、區政府確定的三年通鄉公路建設任務提前一年完成了,五年通村公路建設任務也提前一年完成。據介紹,通鄉通村公路建設全部是按照三級公路標准設計,路面寬度為6.5~7米,路基寬度為7.5~8.5米,路面全部為22厘米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層為一層18厘米或兩層各15厘米水泥穩定礫料。工程同時也創造了標准最高、質量最好、裡程最長、投入最多的四項『全省之最』。
高質量建好致富路
為把這項給農民帶來實實在在利益的事情做好,松北一班人形成共識:要千方百計保證工程質量,把每一條路都乾成良心工程。
為此,建設部門對公路工程的施工標段、交通設施標段和監理標段全部采取公開招標,並由招標投標代理公司代理,對收到的投標文件進行公開開標、當場報價,工程建設全過程做到了公開、公正、公平。在工程質量上,把住工程所需主要材料的進場關口。要求施工單位在具有二級以上公路試化驗資質的檢測單位做各項試化驗,在達到質量標准後,材料方可進場,從源頭把好質量關。關鍵環節、部位重點抓,對水泥劑量、厚度和養生、拌和時間等都有細化要求。對每個項目都指定了項目管理負責人,他們經常吃住在現場,進行全程監督管理。
為確保通鄉道路建一條、管一條、養一條,松北區探索建立了建、養、管、用並重的新機制。
『路邊經濟』迅速興起
隨著一條條致富路的建成通車,松北不少村民紛紛打起了路邊的主意,路邊經濟迅速興起。
對青山鎮的村民張育良在路邊開了家小吃,每天進進出出的食客不斷,一月下來竟有兩千多元的收入,發起『路邊財』。
對青山鎮政府的工作人員徐學斌說,由於路修好了,許多周邊縣市的車輛都從鎮裡走,來來往往的車多了,沿著公路邊一下新開了30多家汽車修理店,新開17家餐飲,還有7家理發店,一批商服網點迅速興起。
被省工商局命名『龍江第一集』的對青山鎮的農貿大集,在原來村路沒通時,每周日開集時,大集只有8000多人,現在路好了,連蘭西、明水、青岡、肇東等周邊縣市的農民都來趕大集,大集多到了3萬多人。
說起下一步的打算,松北區委書記王鏡銘說,松北區將重點謀劃路網建設方案。要把致富路修到農民家門口,發財路修到田間地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