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哈站站前地下通道路在何方 『天書』引路好迷茫
2007-11-06 09:49:00 來源:東北網-生活報  作者:薛宏莉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1月6日電 無論是本地人還是外地人,一走進站前地下通道,就如同走進迷宮一般,行人迷路的現象幾乎天天在這裡上演。人行通道指示不清導致出行難,已經成為站前地下人行通道亟待解決的問題。

  行人寧可『跨欄』不走地下

  5日上午,記者從101路公交車站臺附近的一個通道口走進地下人行通道,剛一進入,記者就聽到一對中年夫婦抱怨著:『往哪個方向走啊,這都繞了十多分鍾了。我說讓你從上面走,你就是不聽。』她的愛人說:『上面不是有護欄嗎,跨越護欄多危險啊。』『那你說現在怎麼走?』『我也不知道啊,你看這牌子上都沒寫通往哪兒。』順著中年夫婦手指的方向,記者看到,此處出入口懸掛的指示牌只寫著『101、103、107、7、13、14、16等公交車』的字樣。在一番爭吵後,這對夫婦走出通道口,打算在地上尋找通行的辦法。

  『地下通道內的指示亂七八糟,我們寧可跨越護欄也不願意從地下通道走。』『誰不知道跨越護欄危險啊,但是總比走地下人行通道方便。』在103路公交車站臺附近,幾個跨越護欄的行人向記者抱怨。

  記者跟隨一位扛包裹的小伙子,計算了一下他從火車站跨越護欄到103站臺的時間。小伙子共用去了約5分鍾,而記者從火車站到103站臺,連走帶問大約花去了15分鍾的時間。而像這樣跨越護欄的現象,10分鍾內就有四五個人。

  疏散示意圖成『天書』

  在哈醫大四院門診附近的人行地下通道口,記者看到牆壁上懸掛著一張疏散示意圖,示意圖上共有大小通道出入口二十多個,但是上面除了用紅色的圖示標注了當前出口的位置外,沒有標注任何通往方向和此處是哪個出入口的說明。

  見到記者在觀看示意圖,一位姓趙的中年婦女走上前問道:『這上面標的都是哪啊,你能看懂嗎?我想找338路公交站,都繞了好幾圈了。』記者剛要說話,一位負責地下通道衛生的清潔工立即搭話道:『別看了,看不明白,你還是問路吧。』據這名清潔人員介紹,在站前地下通道,很多出口處都懸掛了這樣的疏散示意圖,但是每個通道示意圖都只有出口位置,沒有出口名稱,行人根本看不明白。

  對於外地人來說,站前地下通道就更難走了?記者決定同這位姓趙的中年婦女一同尋找出口。通過詢問,趙女士得知338路公交車站臺在天竹賓館附近,但是在出入口的指示牌上只寫著『通往松花江街、道裡道外和公廁』的字樣,趙女士一臉茫然。一位商販告訴她,往天竹賓館要向左轉,走到十字路口後再右轉一直往前走就行。

  但轉彎兩次並向前走了十多米後,趙女士看到一個指示牌,一個向前的指示的是火車站方向,一個向右的指示的是火車站售票廳方向。『火車站和售票廳不是應該在一個方向嗎,都把我弄糊涂了。』趙女士有點不知所措,於是她選擇了再次問路。一位商販告訴她繼續向前走,但是趙女士走了幾十米遠也沒有看到指示牌,越走越遠還不知道對錯,趙女士開始慌了。『我要知道這麼難走,就不走地下通道了。最不願意來這樣的地方,亂七八糟的。我都轉多長時間了,腿都快折了。』她不斷地向記者抱怨。

  趙女士又向前走了十幾米後,實在不願再迷路了,她最終選擇從一個通道口上去,觀察一下方向,然後再走。

  政協委員:管理缺位是主因

  日前,哈爾濱市政協常務委員王述強在對通道走訪時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通道之所以不便民,主要是因為管理上的缺位。沒有充分考慮到行人的需要,尤其是許多外地旅客,他們原本就不熟悉哈市的地名、街名,標牌不標東南西北,又缺乏立體指示感,行人當然要在通道內迷路。

  他建議,可以在地面上標注指示方向,並配上指示箭頭和東南西北,以此增加行人對道路指示的立體感官,同時可以利用棚頂指示標牌,將通往方向的周邊環境、賓館、酒店、公交站臺情況進行介紹,這樣既給行人一個清晰的指示,又能減少行人因不便橫穿馬路。

  專家:交通功能已被淹沒

  『哈爾濱火車站前地下廣場應該具備起碼的通道功能,但現在的商業功能已經把它的交通功能淹沒了。』針對哈市站前地下人行通道通行難的問題,5日,哈爾濱理工大學建築工程學院土木工程系的宋高嵩主任提出了建議。

  宋高嵩認為,哈站站前廣場,不論是地下還是地上,主要功能都是交通,目的是要在最短時間內迅速疏散人流和車流。但現在這裡從商業角度考慮太多,淹沒了通道的交通功能。從設計上站前地下廣場的出入口臺階過多,而且多個出入口的轉彎次數過多,進入地下後極易暈頭轉向。地下到處是十字路口,加上指示標志不清,使得行人難以辨別方向。

  宋高嵩主任說,哈爾濱火車站前地下廣場如果改變商業和通道兼有的設計並不太現實,但是可以增強指示標志、懸掛清晰的指示牌、采用電子指示屏指引,通過這些配套設施使每個出口對應的城市建築和街路名稱一目了然,這樣人行通道的通行功能就會增大,方便行人通行。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