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7日電 來到七臺河的人都有一種深切的感受,這裡社會平安和諧,經濟蒸蒸日上。
在大力發展經濟的同時,七臺河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十『城』共建,建設富庶文明和諧穩定七臺河活動,即:建設衛生城市、文明城市、誠信城市、山水園林城市、生態文明城市、平安城市、雙擁模范城市、循環經濟城市、學習型城市、創新型城市。近日,這個市拉開了十『城』共建的序幕。
創建循環經濟城市發展循環經濟
作為煤炭資源型城市,七臺河面臨著如何實現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的課題。
以循環經濟為突破口,建立完善工業循環經濟體系。以煤炭循環經濟為突破口,搞好煤氣、煤焦油、煤矸石、煤泥、洗中煤、粉煤灰的綜合利用和下游產品的延伸開發,完善煤焦化和煤電建兩大循環經濟產業鏈,發展甲醇、二甲醚、汽柴油、烯烴等煤基清潔燃料和化工產品。
把老城改造與城市品位昇級結合起來,建設綠色社區與改善城市自然生態環境同步進行,圍繞餘熱供暖、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再生水回用和城市生態安全等項目,全力以赴,促進企業技術昇級和能耗、物耗、水耗及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度降低。
建設創新型城市提高科技貢獻率
七臺河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推動產業結構調整昇級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
在科技強市中,市政府出臺政策加大對產學研合作項目的資助力度,形成科技創新聯盟,鼓勵產學研各方發揮綜合優勢,聯合開發關鍵、核心技術,合作解決產業發展的重大技術瓶頸。
建立多元化科技投入體系是科技興市的一大特色。他們充分利用市場機制,多渠道籌集資金,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形成多層次、多渠道、多元化的科技投入體系。各級政府是加大科技投入榜樣,率先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轉化資金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支持企業高新技術項目的產業化,做到了財政科技投入的增長速度高於財政收入的增長速度。
科技興市吸引來了國內外風險資金和社會閑散資金來七臺河創辦風險投資公司,推動了高新技術企業和民營科技企業上市融資和資產重組的步伐,建立了中小企業融資擔保機制,特別是落實引進技術人纔各項優惠政策後,國內外學科帶頭人、行業技術領先人纔和科技開發人纔、掌握高新技術的高級技能人纔湧向七臺河。
創建學習型城市全面提高市民素質
打造學習型機關。市各級黨政機關成為建設學習型城市的骨乾力量,各級機關加強了學習型、發展型領導班子建設,市政府鼓勵黨政機關乾部積極參加第二學位教育和在職攻讀碩士學位甚至博士學位,並將其作為乾部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據之一。
創建學習型企業。各企業以提高員工素質和企業核心競爭力為目標,以推動企業管理創新、科技創新、產品創新和市場創新為手段,全面提高經營管理人纔、外向型經貿人纔、專業技術人纔和職工隊伍素質的學習活動。
創建學習型社區。通過建設和完善社區市民學校、社區圖書室、書報刊銷售網點等社區學習教育陣地,組織開展各類適合社區和各類人群休閑娛樂特點的教育文化活動,推進學習型社區建設。
在農村,他們通過舉辦農村科技文化超市,開展農村實用科技知識和技術培訓教育,組織致富帶頭人與普通農戶結對共建,開展健康有益的群眾性文化活動。
十『城』共建各具特色為民謀富殊途同歸
十『城』共建事關七臺河發展大局,事關七臺河城市形象,事關人民群眾根本利益,責任重大,任務艱巨。全市人民將利用三年左右的時間,按照『山更美、水更秀』的整體要求,結合該市特有的山水特色,做到綠化、淨化、美化、亮化、有文化,強力打造山水園林城市,建設衛生城市;從滿足百姓求富、求樂、求平安的良好願望出發,創建平安城市。進一步鞏固省級雙擁模范城『三連冠』成果,努力做好擁軍優屬工作、擁政愛民工作、軍警民共建共育工作,建設雙擁模范城。堅持用先進文化引領方向,培育城市文化品牌,提昇城市文化形象,爭創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