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7日電 位於哈爾濱市道外區18道街附近的哈爾濱關道,於2005年10月31日建成開放。然而兩年過去了,作為哈爾濱市新興的旅游景點和教育基地的百年道臺府,卻處於一種叫好不叫座的尷尬狀態。
據了解,老道臺府建於1906年,是哈爾濱市開埠設治的一個重要標志,也是哈爾濱市最早的行政機構,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文物價值。經過數十年的風剝雨蝕,湮沒在棚戶區中的道臺府只留下了幾棟搖搖欲墜的房屋和深埋地下的地基。2004年,在當地棚戶區拆遷改造的過程中,道臺府遺址得到了保護,並依據原來的建築規模和結構進行恢復建設,成為了一處遺址公園。
日前,記者邁入這個新修的關道衙門的大門,映入眼簾的是青磚碧瓦、清末的生活用品或展品,讓人仿佛來到一百年前的歷史畫卷中。
可是記者在院內轉了一大圈,竟未看到一位游客,只有幾名管理人員在修補房屋,清掃院子。附近居民講,平時這裡總是冷冷清清的。
道臺府的一位姓董的代理主任介紹說,重建道臺府費用達到數千萬元,目前道臺府屬於試運營,在剛建成的幾個月裡實行免費方式參觀,每天來的市民超過1萬人次,之後開始售票經營,人數明顯降了下來,旺季的時候每天也不足百人。目前道臺府還沒正式開放,每人30元的票價也是暫定的,正式開放後票價多少還有待物價部門核定。至於何時正式運營,他現在也說不清楚。對於道臺府的前景,他還是比較看好的。他說,附近包括龍王廟公園等景觀即將完工,當地的旅游形勢也會得到很大的改觀,人氣會慢慢的聚斂起來。
曾來過道臺府參觀的哈爾濱商業大學的孫穎老師說,作為一處講述哈爾濱歷史的遺址公園,不應只看到道臺府的商業價值,還要讓其發揮更多的教育作用,在缺少人氣的情況下可以實行免費或低價售票,進一步突出其公益性。由於其房屋建築多為後期仿造,對游客缺少吸引力,因此要在提昇其內部展品的檔次上下功夫,多展出一些哈市本地出土的歷史文物,讓人們在參觀的過程中更多地了解城市的發展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