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建立健康保障惠及全民 新醫改加速度年底有望出爐
2007-11-08 11:10:01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醫療、住房和教育是目前民生的三大難。記者杜懷宇攝

  東北網11月8日電 題:建立健康保障惠及全民 新醫改加速度年底有望出爐

  醫療篇

  要堅持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質,堅持預防為主、以農村為重點、中西醫並重,實行政事分開、管辦分開、醫藥分開、營利性和非營利性分開,強化政府責任和投入,完善國民健康政策,鼓勵社會參與,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醫療服務體系、醫療保障體系、藥品供應保障體系,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

  完善重大疾病防控體系,提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加強農村三級衛生服務網絡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深化公立醫院改革。

  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保證群眾基本用藥。扶持中醫藥和民族醫藥事業發展。加強醫德醫風建設,提高醫療服務質量。確保食品藥品安全。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質。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發展婦幼衛生事業。----十七大報告

  大改革新醫改加速度

  備受矚目的新醫改已進入了加速階段。

  從各方了解,16部委組建的醫改協調小組經過三個階段的研究、調研後,綜合各方意見,初步擬定出總體醫改方案。

  目前該方案正在內部征求意見。據悉,該方案『調和』了之前的各方觀點,而各方對相關具體制度設計方面還存在爭議。

  據了解,目前該醫改總體框架方案還是討論稿,經國務院常委會議審議後,還要在更廣范圍內征求各界意見。

  時間:年底出爐

  據了解,新醫改總體框架是:確立一個總體目標,完善四大體系,健全八項體制機制和基本條件。其中,一個目標是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衛生保健制度,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促進人人享有基本衛生保健的權利。並對2010年和2020年國家衛生健康總體目標進行了描述。

  目標:四個體系

  為了達到這一目標,需要建立起四個體系:公共衛生服務、醫療服務、醫療保障、藥品生產流通等體系。如果這四個體系建立起來,實質上就是要進行『三改並舉』,即醫保改革、衛生體制改革、藥品流通體制改革聯動。

  而『三改並舉』需要一系列配套政策和措施。因此,新醫改總體框架方案裡提出,建立完善八項體制機制。包括健全醫藥衛生的管理、運行、投入、價格、監管、人纔、信息、法律等體制機制。

  爭議:財政投入

  其中,針對之前爭議最大的問題——政府財政投入是補需方(醫保),還是補供方(醫療機構),此番有了初步結論,即供需兼補。

  實質上補需方(補醫保)已進入了實施階段。即7月23日,國家正式批准在長春、鎮江等79個大中城市開始城鎮居民醫保試點。對試點城市的參保居民,政府各級財政每年按不低於40元給以補助。

  疑問:補供范圍

  據了解,補供方的范圍大致鎖定在『社區衛生機構和鄉鎮衛生機構』。即是這樣一條補供方路徑:政府直接投資建設社區或鄉鎮衛生機構,這些基層衛生機構實行藥品零差價,並對其進行『收支兩條線』的管理方式。政府不再投入城市大型公立醫院。

  關鍵:三改並舉

  除了補供需之爭,公立醫院怎樣改革,即『三改並舉』中的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將如何進行,更是未來醫改的關鍵環節。

  據上述有關人士分析,對於這個醫改難點,十七大報告中已有所闡述:『實行政事分開、管辦分開、醫藥分開、營利性和非營利性分開。』而與『三改並舉』的另一個環節——藥品流通體制改革將怎樣進行?參與座談會的專家們明確的看到一個詞: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據《21世紀經濟報道》

  大方向基本藥物制度

  上海基本藥品零差率

  據《新聞晨報》消息自11月1日起,凡在上海市松江區所屬各級公立醫療機構(包括區級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門診、急診就診或住院治療的就醫人員可享受基本藥品『零差率』的優惠,基本藥品實行低進低出,按進價不加價,這樣一來,一般情況下,藥品價格能低於現行零售價15%左右。據悉,此舉在上海市尚屬首次。

  點評:實行藥品零差價,是有效緩解百姓看病貴的大方向,令人向往。上海市松江區的這一步,已經超前地邁了出去。人們希望,在最短的時間裡,更多的地方能把財政更多地投向醫療衛生事業,使更多的衛生機構能實施『原價進、原價出』的基本藥品零差率制度,以切實減輕百姓的醫療負擔,讓更廣泛的群眾,更多地共享改革開放的豐碩成果。

  社區醫療

  北京小醫院裡找專家

  據《新華時報》消息盡管社區看病既方便又省錢,但市民對社區醫生的水平心存疑慮。2007年4月,北京衛生局開始向18區縣逐步推廣『雙向轉診』制度。全市93家二、三級醫院都要與至少一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結成對子,大醫院醫生須定期下社區,為市民診病,開健康講座,並傳幫帶社區醫生。

  點評:『看病難、看病貴』是患者在就醫中感受最深、意見最大、反映最強烈的問題。這些年來,這一問題得到了很大緩解。隨著社區衛生改革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深入,市民『大病去醫院,小病進社區』,就醫方便了,看病費用也降低了。

  振興中醫

  鶴城中醫坐堂開診

  據《生活報》消息近日,中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衛生部聯合下發通知,已經被禁止6年的中醫醫生『藥店坐堂開診』,將在齊齊哈爾市等9個中醫坐堂醫試點城市解禁。

  按照新規定,並非所有藥店都具有開辦中醫坐堂醫診所的資格。必須同時具備《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認證證書》、《藥品經營許可證》和營業執照;獨立的中藥飲片營業區,飲片區面積不得少於50平方米;中藥飲片質量可靠、品種齊全、數量不少於400種。申請中醫坐堂醫診所配備的醫師必須取得中醫執業醫師資格後從事5年以上臨床工作,設置的診室必須獨立隔開,診室不超過2個,每個診室的建築面積不少於15平方米。

  規定所有零售藥店的坐堂醫生只允許開中藥飲片,而不允許開中成藥、保健品和西藥,這就避免了他們與藥店之間的商業利益。如果醫生超過病情需要,開一些大劑量的處方,將要受到處罰。

  點評:申辦中醫坐堂醫診所的相關規定對藥店的經營面積、品類結構、醫療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因此開辦中醫坐堂醫診所這個『香餑餑』並非所有的藥店都能有幸嘗上一口。

  大問題衛生總費

  流向大醫院過多

  我國的醫療衛生資金如何分配、流向何方?衛生部衛生經濟研究所出臺的《中國衛生總費用研究報告2006》顯示,我國衛生總費用多數流向大醫院。1990?2005年,城市醫院所佔衛生費用比重基本保持上昇趨勢,從32.76%上昇到50.09%;縣醫院、鄉鎮衛生院佔衛生費用比重均有明顯下降,特別是鄉鎮衛生院所佔比重從10.62%逐年下降到6.26%。

  目前,衛生總費用分配是不合理的,大醫院費用太多,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太少,呈倒三角。

  居民個人支出高

  構成衛生費用大頭的仍然是居民個人衛生支出,達4520.98億元,雖然它在衛生總費用中所佔比重逐年下降,由2001年的最高點59.97%下降為2005年的52.21%,『不過基數最大,在整個衛生費用中所佔的比重也最大。』衛生總費用研究小組成員萬泉認為。

  上世紀80年代,居民個人衛生支出佔衛生總費用25%左右;但到90年代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後,個人衛生支出大漲。進入90年代後期,尤其到2001年個人衛生支出比重接近60%,『個人支出比重確實相當高。』萬泉說。

  衛生部衛生經濟研究所所長蔡仁華對此分析,個人支付這一塊,比例太高,政府要解決這個問題。根據我們的預測看,個人衛生支出佔衛生費用的60%算是到頭了。據《21世紀經濟報道》

  大變動外資投資

  合資醫院外資股份可佔70%

  目前新醫改方案初稿已在爭取意見階段。衛生產業企業管理協會會長、前衛生部副部長孫隆椿,近日在首屆醫療投資高層論壇上,將當前這段時間稱為醫改方案正式出臺前的『平靜兩個月』。

  但就在這『平靜兩個月』裡,資本已經嗅到獵物的味道,並搶先進入了跑道。

  華夏醫院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蔣濤調查發現,目前有600億美元資金在『高度關注』並准備『進軍』中國醫療市場。其中,世界銀行集團的國家金融公司預算2007年對中國醫院投資7億美金。

  在國際資本看來,在2007年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面對諸多外資機構代表,前衛生部部長高強的承諾就已透露了社會資本在未來中國醫改中的空間:即『鼓勵外國資本進入中國辦合資醫院,最高股份可佔到70%』;而剛剛閉幕的中共十七大報告也表示『鼓勵社會參與』。除國際資本外,國內資本也看到這一機遇。據《21世紀經濟報道》

  編輯感言

  健康是福

  聽聞受大眾關注已久的醫療改革方案已經進入加速階段,並將在年底公布,真讓人期待。從之前醫改方案公布的內容看,國家要面向全體人民進行醫療體制改革,在農村重新建立新的醫療合作體系,在城市重新建立社區醫療服務體系,讓最廣大的人民群眾看得起病、敢於看病、能夠看好病。在十七大這場『民生盛宴』中,醫療改革更再次得到重視,並得到了新的指引。

  這次的醫改將重新建立現代化的面向最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的醫療體系。這個體系包括公共衛生服務、醫療服務、醫療保障、藥品生產流通等體系。它將帶動社區醫療的發展、中醫的振興、醫療保健的進一步普及,還將是醫藥流通企業前所未有的盈利機會。

  考慮到廣大群眾已經覺醒的理財意識,我們不難看出,關系到13億人民健康的醫療改革不但會給我們帶來健康的保障,而且將是我們投資的好渠道。人說,健康是福,健康讓我們享受生活,健康也將讓我們創造財富。

 

 

  全民醫保將提供方便價廉的醫療服務。記者杜懷宇攝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