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沿江濕地告急 哈松北村民突擊『植樹』此法可行?
2007-11-08 14:16:15 來源:東北網-生活報  作者:於鴻斌 魯明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種樹』的人看到記者拍照,馬上停下來坐在地上休息。 

 松花江邊遍布這樣的無根樹。 

濕地的塔頭被翻得溝壑縱橫。

  東北網11月8日電 在哈爾濱地圖上,可以醒目地看到一片綠,它就在松北區松花江四方臺大橋與王萬鐵路橋之間。3年前,王萬鐵路線跨江大橋開建,當地的村民因耕地被佔得到了補償;如今,松花江大頂子山航電工程蓄水後,松花江哈爾濱段將變成『松花湖』,水位將常年保持在116米左右。當地的村民又開始忙著在這片沿江濕地僅存的幾大片塔頭群翻地『種樹』,為了提高效率,他們將樹條根部削成竹簽狀,插到土裡……

  莊稼地上種樹忙

  熱心環保的市民王志友告訴記者,松北區松北鎮臨近松花江的濕地草原是距離哈爾濱城區最近的,也是面積最大的濕地草原。原來的面積有10多平方公裡,現存的也還有數千公頃,可是如今當地村民卻在草原濕地上大規模『種樹』。7日,記者來到松北區松北鎮新鎮村緊挨著松花江的雙口面屯和興隆崗屯進行采訪。

  『這裡是松花江的行洪灘地,1998年特大洪水過後,松花江多年來水位偏低,當地村民就在相對乾涸的崗地上開荒種地。』大約從2000年前開始,四環快速乾道在此經過,一些連夜扣了蔬菜大棚的村民得到了補償;約5年前,王萬鐵路專用大橋從此經過,又有失地村民撈到了好處,如今聽說大頂子山要蓄水,原來開荒的土地肯定會被淹沒,於是村民開始了突擊『種樹』。

  記者看到,已經收割完莊稼的耕地內卻種滿楊樹和柳樹,高的有兩米多,大的也只有大拇指粗細,樹種得七扭八歪。記者在兩個多小時的踏查中看到,在這片草原濕地毀成的耕地上,有四五伙近20人在忙著種樹。

  塔頭群上也種樹

  一路走過來,耕地內在種樹,乾涸的溝渠內也被種上了兩米來高的楊樹。不僅如此,在草原濕地的主人——塔頭群中,也被種上了樹。記者走進一大片塔頭群,這片塔頭墩子像長草的樹樁,連成一片,形成大面積的無水濕地景觀,這樣的塔頭群,年歲最長可達10萬年,是濕地景觀的代名詞,也是展現原始生態環境的標志景觀。

  記者又來到了另一大片塔頭群邊,這裡的塔頭剛剛經歷過火劫,燒得黑熏熏的草木灰上也被種上了樹苗。臨近王萬鐵路橋東面的塔頭群被翻個底朝上,還被打成壟種上樹。『不僅濕地塔頭群被破壞,連江邊的沙灘也被種上了樹。』王先生所言不虛。在臨近江水近百米寬的沙灘上,也被種上了樹。

  王先生告訴記者,大約30年前,這裡的草高得密得兩人相隔3米都看不見對方,草原裡有狼、狐狸、野兔、野雞、野鴨,現在連草原田鼠也成了稀罕物。

  為啥樹苗沒有根

  這邊收完莊稼,那邊就開始種樹,記者試圖向一群正在種樹的人了解情況。可這些人只說是被僱來種樹的,一天工錢60元,別的什麼也不知道。令記者驚訝的是樹苗儼然是根木竿,稍粗的一頭不僅沒有樹根,而且還被削成竹簽狀,種樹的人只要往土裡一插,就算完活。在耕地上新種的樹,被記者沒用勁就拔了出來,根本看不見樹根;在塔頭群中新種的樹,也沒有樹根;在沙灘上種的樹,像紮到地上的標槍,也同樣看不到樹根。

  哈市城管局綠化處原處長張志相告訴記者,不管是楊樹還是柳樹,這樣的種法,肯定不能成活。

  種樹不能活,為啥還要不放過每一寸草原瘋狂地種,向導王先生的答案是:騙取國家的相關賠償。記者在村裡走訪也聽到了相同的說法。這片大草原是受國家相關法規保護的,原來由村集體管理,近些年開荒愈演愈烈的同時,大頂子山要蓄水,相關部門要統計水淹損失,可這些耕地絕大多數沒有合法手續,於是一些人立即開始突擊種樹,有的人家竟然一次僱了20多人種樹,打算借機會獲得補償。

  近年來,哈市每逢三四月間,總會遇到漫天黃沙的沙塵天氣,環保部門在對沙塵的檢測中發現,哈爾濱的沙塵,不僅有遠道從蒙古不請自來的,而且還有沿江的沙塵在為虎作倀,充當幫凶。『這片位於哈爾濱上風口的大草原要是破壞了,就會風化成沙,明年春天哈市的沙塵天兒也會更多更嚴重。』王先生不無擔懮地說。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