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網11月9日電 8日,在哈工大社區,哈爾濱工業大學舉行了首屆離退休職工金婚慶典。近400名曾經在哈工大教學、科研前沿戰斗過的老專家、老教授,與始終支持他們的老伴兒,一起攜手參加了慶典。慶典上,老人們訴說著他們風風雨雨五十年的故事。
在參加慶典的坐席中,始終面帶笑容牽手而坐的哈爾濱工業大學著名的結構力學專家王光遠院士夫婦特別引人注目。提到已經一起攜手走過的風風雨雨五十年,夫婦二人感慨地說:『生活中互相照顧,事業上互相支持,最大限度地包容與理解對方,這就是我們婚姻幸福、身體健康的保障。』
從1948年結婚到現在,王光遠院士一直從事他所摯愛的結構力學、工程設計方面的研究。『建造房屋要先考慮抗震能力,提高抗震能力必然增加工程成本,結構力學就是要找到其中的平衡點,達到既省錢又有效抗震的雙重目的……』提到王光遠院士熟悉的研究領域,這位已經83歲高齡的老人仍然充滿了激情,言談中透露出對中國土木工程學與抗震工程事業發展的關心。王院士在他的科研領域兢兢業業地奮斗了幾十年,獲得了無數科學界的大獎,培養出無數相關領域的專家。但提到這些,王院士面帶微笑,握著老伴兒的手說:『為這個家,我老伴兒付出了很多辛苦,我都記在心裡。這軍功章上有我的一半,更有她的一半啊!』
『過去工作特別拼命,極少有休閑放松的時候。現在年紀大了,不在一線工作,我們二老就多參加鍛煉,把身體保養好。』王光遠院士的夫人告訴記者,現在他們老兩口每天都會堅持3次散步,散步回來兩個人唱唱歌、跳跳舞,節奏慢一點的流行歌雖然不會唱,但也愛聽。『我們現在是越活越年輕了,原來年輕時我們工作忙,沒時間唱歌跳舞,現在,老伴兒成了我的舞蹈老師。慢三步、慢四步是我們最擅長的。每當音樂響起,就感到全身的細胞都放松了。』王光遠院士說起晚年的生活,滿臉幸福的神情。
今年已經81歲高齡的哈爾濱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博士生導師李慶春教授,1949年與妻子結婚。『當時,我們婚禮很簡單,一點兒也不像現在的婚禮那麼隆重。同學們聚在一起給我們開了一個座談會,會開完了,我們就算結婚了。』簡單的儀式結束後,接下來的58載的風雨路程,二老始終堅定地一路攜手走過。
『結婚時我還在上學,妻子在外面工作。我的學費都是妻子用工資為我繳的。我經常對她說,沒有她就沒有我的今天,我感激她一輩子。』大學畢業後,李慶春在哈工大工作期間,老伴兒還是一直在背後默默地支持他的工作。幾乎所有的家務活都由老伴兒一個人承擔了下來。老伴兒的默默支持,換來的是李慶春在事業上取得的成績。
『現在,我雖然退休了,但我和老伴兒都認為,退休的科技工作者應該做到老有所為、老有所養、老有所學和老有所樂,老年人要活到老學到老,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充實自己。因為學習不僅可以增加知識,還可以使自己的頭腦清醒,活躍思維,防止大腦衰退。』現在,李慶春和他的老伴兒每天都堅持讀書看報。李慶春老人70歲的時候,開始學習使用電腦,上網瀏覽新聞和科技發展動態,與友人、學生收發電子郵件。他還學會了將過去結婚時拍的黑白照片掃描到電腦裡,進行修飾和保存。
今年78歲的李慶春老人的老伴兒也對記者說:『老有所樂的形式有很多種,可以唱歌跳舞,做詩繪畫,探親訪友,外出旅游等。我和老伴兒老有所樂的方法就是健身。現在我們每天堅持打八十八式太極拳和散步,健腦方式則是看書讀報、上網瀏覽新聞關注科技發展動態。相信我們一定會攜手走過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