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劉學良再為科技工作點題 常見的產品最需要科技創新
2007-11-09 13:37:06 來源:科技網  作者:常城 李麗雲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1月9日電 今天出版的科技日報刊發了該報記者李麗雲題為《身邊常見的產品最需要科技創新——黑龍江省副省長劉學良再為科技工作點題》的報道。黑龍江省副省長劉學良此次科技點題點中了很多科技人員的『死穴』,也點出了傳統科技選題誤區。全文轉發如下:

  『對於身邊最常見的東西,比如黑龍江遍地可見的黑木耳,科研人員往往不太關注,但最常見的恰恰最有市場,也最具研究價值,最需要通過科技創新來提高附加值。』10月29日,黑龍江省主管科技的副省長劉學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再次為黑龍江科技點題。這同時還是劉學良關於科技如何支橕黑龍江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新思考。

  『黑龍江科技資源優越,但對本省經濟拉動並不明顯。我希望黑龍江科技人員眼光不要只盯向遠處,可否將眼光拉回關注身邊事物、關注本省市場需求。比如黑龍江的特產黑木耳,全省各地都在種植,產量非常大,但最後都被外地客商收走。黑龍江實際上只是一個種植基地,依舊走著「原字號」的老路!對此,很多種植戶很滿意,不用找市場在家坐等就有人收。但我看著很著急,如果能把黑木耳加工成像方便面一樣的方便食品,或者其他類型的、百姓能接受、市場也能接受的高附加值產品,那麼我們的黑木耳就可以形成一個產業鏈,將佔領更大市場。這應該是黑龍江科技人員在進行科技選題時的著眼點。』

  劉學良接著說:『再比如,黑龍江人都熟悉的雙黃連,我們省的科研人員曾經在全國率先研制出了雙黃連粉針劑型,攻克了中藥現代化大批量生產的技術難題。那麼,這還不夠,關於雙黃連科技還有很多潛力可以挖掘,比如能否研制出雙黃連片劑或者其他更多的劑型,可否解決雙黃連原料人工大規模種植問題等等。科技如能圍繞雙黃連各個生產環節加以創新形成一個新的產業鏈,那將形成另一個大市場,對黑龍江醫藥產業產生重大影響。』

  『最普通的東西是百姓最需要的,科技人員的目光如能更多關注類似百姓常吃的食品、常用普通藥等方面,就能真正讓百姓更多地享受到科技所帶來的福祉。如果有更多這樣的科技選題被攻克,黑龍江就真正能夠實現從資源換市場向技術換市場的轉變。』

  劉學良此次科技點題點中了很多科技人員的『死穴』,也點出了傳統科技選題誤區:選題好高騖遠、復雜晦澀,成果出來後常常發表論文後束之高閣,一輩子難見天日。從這裡看,就不難理解為什麼科技成果難以轉化,科技與經濟兩層皮成為眾矢之的。

  劉學良在去年初聽取黑龍江省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農業專題匯報時,曾當場點出『四個一』的選題,即『一棵樹、一條魚、一個池、一個豆』。他希望黑龍江科技人員在科研創新中抓住黑龍江的優勢和特色,著重培育出一種速生的樹種、研究出『冷水魚』的人工繁育技術、解決寒地沼氣池的越冬技術瓶頸、攻克大豆重迎茬難題保持大豆高產穩產。科技日報曾對此在一版重要位置給予報道並引起巨大反響,國內外幾百家網站給予轉載。如今,這四個科技選題都已立項並正在攻關中。

  『不論哪個題目攻關成功都將對黑龍江經濟以及經濟結構調整產生重大影響,而且不是暫時的有可能將影響幾十年。』此次接受記者采訪時重提『四個一』,劉學良加重了語氣並給予了新的補充。

  曾經在主戰場主抓經濟工作並擅長思考的劉學良,自2005年初開始主抓黑龍江科技工作起就一直在思考如何讓科技和經濟結合得更緊密。他在廣泛調研基礎上創新提出了『用抓經濟工作的思路和方法抓科技工作』的新理念,此後成為黑龍江開展科技工作遵循的重要原則。隨後,黑龍江的科技與經濟開始緊密結合,不僅省科技廳人員主動下到各地市圍繞經濟工作解決重大難題,各地市領導到省裡來也主動找科研人員來對接;從前科技在地市中邊緣化的傾向也在改變,新換的幾位科技局長都來源於經濟主乾線且年富力強,地市科技工作也都開始由主管經濟的副市長分管。最可喜的是在2006年全省目標責任制考核中黑龍江省科技廳名列一等獎中的第一名,這個『冠軍』的獎牌可是通過各地市打分評選出來的。

  日前,黑龍江省提出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新決策,省科技廳為此專門按不同的區域分片召開了科技工作會議,提出科技要為黑龍江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提供重要支橕。那麼,到底怎樣支橕呢?劉學良再次陷入了思考。在10月9日哈大齊綏區域科技工作片會召開前夜,劉學良不顧從大興安嶺指揮滅火歸來的疲勞,熬夜至凌晨三點,寫出了將近5000字的講稿,在第二天同與會者進行了交流。

  劉學良深夜寫就的講稿和新的科技點題無疑將為黑龍江科技工作再次指明方向。

責任編輯:張昭